望盤山未至·其二原文
雨後諸峰致益佳,紅鮮綠潤繡屏排。
飛來逸興輕輿上,何異搜吟阿那齋。
詩詞問答
問:望盤山未至·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望盤山未至·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望盤山未至·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七
參考注釋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紅鮮
(1).紅米;紅稻。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仇兆鰲 註:“ 江 浙 人謂紅米曰紅鮮。” 唐 杜甫 《茅堂檢校收稻》詩之一:“紅鮮終日有,玉粒吾未慳。” 仇兆鰲 註:“稻有紅白二種,紅鮮,紅稻種名。”
(2).指魚。 晉 潘岳 《西征賦》:“紅鮮紛其初載,賓旅竦而遲御。” 唐 張松齡 《漁父》詞:“釣得紅鮮劈水開,錦鱗如畫逐鉤來。” 元 張斛 《寓中江縣樓》詩之七:“松薪炊白粲,水蔓繫紅鮮。”
(3).色紅而鮮艷。 唐 張祜 《江南雜題》詩:“碧瘦三稜草,紅鮮百葉桃。”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七:“橘林霜重更紅鮮。 羅浮山 下,有路暗相連。”
逸興
超逸豪放的意興。《藝文類聚》卷一引 晉 湛方生 《風賦》:“軒 濠 梁之逸興,暢方外之冥適。” 唐 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明 歸有光 《洧南居士傳》:“視世之規規譾譾,無居士之高情逸興,雖為官,豈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內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談話的逸興。”
輕輿
輕車。 晉 左思 《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 宋 曾鞏 《游 * 山》詩:“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嶔崟。”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搜吟
(1).尋覓詩句。 唐 姚揆 《晚步》詩:“遲迴從此搜吟久,待得溪頭月上還。”
(2).指詩句。 宋 林逋 《淮甸南遊》詩:“幽勝程程擬徧尋,不妨 淮 楚 入搜吟。”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選·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風靡雲披。” 李善 註:“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題<折花美人圖>》詩:“高髻阿那長袖垂,玉釵彷彿掛羅衣。”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身嬌阿那,非關 石尉 之珠;頰薄分明,略比 蕭宮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註:“阿那腲腇,舒遲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鯈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張載 註:“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靈稼阿那,一禾千莖。”
(4). 唐 代樂曲名。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阿那紇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從事》詩曰:‘戀別山登憶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層。 謝公 留賞 山公 喚,知入笙歌《阿那》朋。’ 劉禹錫 《夔州竹枝詞》云:‘ 楚 水 巴山 煙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蘿。’《阿那》、《紇那》,皆當時曲名。 李郢 詩言變梵唄為艷歌, 劉禹錫 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阿那’皆葉上聲,‘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 唐 李白 《相逢行》:“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宋 楊萬里 《過南盪》詩:“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註:“阿那,阿讀入聲如‘屋’,發語詞,無義。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九》:“﹝阿那﹞ 李白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阿那,猶言若個也。”
鮮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見《周書·楊寬傳》。
標籤: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