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調名·其四·五台山贊十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東台岌岌最清高。

四方巡禮莫辭勞。

東望海水如觀掌,風波泛濫水滔滔。

詩詞問答

問:《失調名·其四·五台山贊十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豪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2. 佛子。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參考注釋

東台

(1).官署名。 唐 高宗 時曾改門下省為東台,後因以沿稱門下省。《新唐書·百官志二》:“ 龍朔 二年,改門下省曰東臺。”《新唐書·張文瓘傳》:“ 乾封 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 勣 同為宰相。” 宋 蘇軾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朔野按行猶爵躍,東臺瞑坐覺烏飛。”

(2). 唐 時東都御史台的省稱。 唐 趙璘 《因話錄·徵》:“ 武后 朝,御史臺有左右肅政之號,當時亦謂之左臺、右臺,則憲府未曾有東西臺之稱。惟俗間呼在京為西臺, 東都 為東臺。” 唐 白居易 《代書一百韻寄微之》:“南國人無怨,東臺吏不欺。”自註:“ 微之 使 東川 ,奏冤八十餘家,詔從而平之,因分司 東都 。”

岌岌

(1).高貌。《楚辭·離騷》:“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王逸 註:“岌岌,高貌。”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途經華山》:“攢峯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明 李東陽 《題應寧所藏馬敬瞻山水圖》詩:“詩成畫去兩無聊,空對西山高岌岌。”

(2).危急貌。《孟子·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漢書·韋賢傳》:“瀰瀰其失,岌岌其國。” 顏師古 註:“岌岌,危動貌。”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秦拙取楚》:“ 三 晉 亡, 齊 蓋岌岌矣。”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可憐敵與偽,泥足危岌岌。”

(3).急速貌。《文選·潘岳<笙賦>》:“汎淫汜艷,霅燁岌岌。” 李周翰 註:“霅燁岌岌,急疾貌。”

(4).用同“ 汲汲 ”。急切貌。 孫中山 《社會主義的分析》:“各國社會主義學者,鑒於將來社會革命之禍,岌岌提倡 麥克司 之學說,主張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決。”

清高

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自命清高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巡禮

(1) 參觀名勝古蹟,或憑弔懷古,或參加特殊活動,或有特定目的的旅行

(2) 佛教稱到各地禮拜

辭勞

因怕辛勞而推卻。 晉 葛洪 《抱朴子·臣節》:“出不辭勞,入不數功。”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貲》詩:“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勞。”

海水

(1) 海中或來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風波

(1) 風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運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變遷

世路風波

惹出風波

(2) 亂子;糾紛

風波迭起

泛濫

(1) 江、湖水溢出,淹沒土地

河水泛濫

(2) 形容事物、思想到處擴散

英文語法書開始泛濫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連續不斷

他滔滔地辯論著,臉上興奮得通紅。——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這使他們驕傲了,一路滔滔開向平型關,…。—— 周立波《悼田守堯同志》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楚辭·東方朔·七諫》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書》

況且老荊那樣的人,滔滔者皆是,換一個來,何嘗會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

標籤:五台山

詩詞推薦

失調名·其四·五台山贊十八首原文_失調名·其四·五台山贊十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