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潺湲洞

作者:汪禮約 朝代:明代

坐潺湲洞原文

霏煙織翠沙雨風,珠璣迸作千年虹。

鳥聲不到春山空,倏忽七日開洪濛。

蒼水使者乘龍死,玉簡金繩秘不啟。

為看今日逍遙事,水蕭蕭兮石齒齒。

詩詞問答

問:坐潺湲洞的作者是誰?答:汪禮約
問:坐潺湲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汪禮約的名句有哪些?答:汪禮約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霏煙

飄飛的雲霧。 宋 蘇軾 《鳴泉思》詩:“鳴泉鳴泉,經雲而潺湲。拔為毛骨者修竹,蒸為雲氣者霏煙。”

沙雨

猶小雨,細雨。 唐 白居易 《望江州》詩:“猶去孤舟三四里,水煙沙雨欲黃昏。” 唐 黃滔 《塞上》詩:“沙雨黃鶯囀,轅門青草生。”

珠璣

(1) 寶珠;珠寶

(2) 比喻優美的詩文或詞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淮南子·人間訓》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維 《鳥鳴澗》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歸來心魄為動盪,曉夢月落春山空。”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處處子規聲。”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隱 《代董秀才卻扇》詩:“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園 《後南柯·釋酗》:“問何時消除芥蔕,終不免愁鎖春山未展開。”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立春日, 大興 、 宛平 縣令設案於午門外正中,奉恭進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洪濛

1.迷濛。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 唐 修睦 《秋台作》詩:“到頭歸去是,免使嘆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與月轉洪濛,扶疏萬古同。” 明 陳子龍 《昆明池治水戰歌》:“旋風捲土移洪濛,劫灰飛盡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清 吳偉業 《退谷歌》:“無乃此世非洪濛,元氣茫茫鬼神鑿。”

4.指原始、不發達狀態。 鐵錚 《政府說》:“遠者遼矣,近觀吾境,始則洪濛,繼則開化,進而文明,循茲以逝,人類將絶滅,地球將消融。”

蒼水使

傳說中仙人的使者。 蒼水 ,仙人名。語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登 衡岳 ……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 玄夷 蒼水 使者,聞帝使文命於斯,故來候之。” 唐 杜甫 《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詩:“令弟尚為 蒼水 使,名家莫出 杜陵 人。” 清 吳偉業 《海市》詩之二:“金馬衣冠 蒼水 使,石鯨風雨濯龍臺。”

乘龍

(1).比喻趁時而動。《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王弼 註:“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六龍指乾卦六陽爻。《南齊書·芮芮虜傳》:“陛下承乾啟之機,因乘龍之運,計應符革祚,久已踐極,荒裔傾戴,莫不引領。”

(2).乘坐龍車。《楚辭·九歌·大司命》:“乘龍兮轔轔,高駝兮沖天。”

(3).騎龍。《東觀漢記·馮異傳》:“上曰:‘我夢乘龍上天,覺寤,心中動悸。’” 唐 韓愈 《華山女》詩:“ 玉皇 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拋樑上,乘龍夜去陪天仗。袖中奏罷一封書,盡與蒼生除禍瘴。”

(4).《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因以“乘龍”比喻成仙。 唐 杜牧 《書處州韓吏部孔子廟碑陰》:“晝日乘龍上天,誠得其藥,可如 黃帝 。” 宋 蘇軾 《過萊州雪後望三山》詩:“ 安期 與 羨門 ,乘龍安在哉!”

(5).對帝王死去的諱稱。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齎詔南紀諸鎮》詩:“先皇乘龍去不返,悲風慘澹吹宸極。”

(6).比喻得佳婿。《藝文類聚》卷四十引《楚國先賢傳》:“ 孫儁 字 文英 ,與 李元禮 俱娶太尉 桓焉 女。時人謂 桓叔元 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 唐 杜甫 《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恨不呵早早乘龍。夜夜孤鴻,活害殺俺翠娟娟雛鳳。”

四條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帝賜之乘龍, 河 漢 各二,各有雌雄。” 杜預 註:“合為四。”

玉簡

(1).相傳 羲皇 授予 大禹 的玉尺。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又見一神,蛇身人面, 禹 因與語。神即示 禹 八卦之圖……乃探玉簡授 禹 ,長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時之數,使量度天地。 禹 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 羲皇 也。”

(2).玉質的簡札。指道家的符籙。 北齊 樊遜 《釋道教對》:“至若玉簡金書,神經祕録……皆是憑虛之説。” 唐 韋渠牟 《步虛詞》之一:“玉簡真人降,金書道籙通。”

(3).玉質的簡札。帝王封禪、詔誥用的文書。 南朝 宋 劉義恭 《失題》詩:“金牒封 梁父 ,玉簡禪 岱山 。” 宋 梅堯臣 《喜謝師厚及第》詩:“風從天門來,吹下玉簡名。”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便催歸玉簡侍宸旒,他日歸來金蓮送。”

(4).玉質的手版。 元 鄧玉賓 《端正好》套曲:“九天帝敕從中降,雲冕齊低玉簡長。”《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重湘 手執玉簡,昂然而出,升於法座。”

(5).指珍籍。 清 黃鷟來 《詠懷》:“緬懷 禹 穴藏,玉簡多贏餘。扁舟欲遠探,珍重羅五車。”

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於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2).佛經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雲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齒齒

(1).排列如齒狀。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覺杖粗如五斗囊,凌空翕飛,潛捫之,鱗甲齒齒焉。” 林紓 《記超山梅花》:“梅身半枯,側立水次,古乾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

(2).比喻一個接一個,連續不斷。 明 徐渭 《問軍中之繫於國用》詩:“緜延值盛 明 ,仕版頗齒齒。先人秉魚須,聯蟬及諸季。”

詩詞推薦

坐潺湲洞原文_坐潺湲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