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樂原文
虎符懸。
龍旌捧。
紫泥鮮。
瑤圖鞏。
輕帆送。
輕帆送青雀黃龍。
鎮雄圖石壘金墉合:呀。
聽鉦鼙喧鬨。
旌旗映日紅。
似憑虛御風。
千里千里直抵江東。
詩詞問答
問:普天樂的作者是誰?答:吾邱瑞
問:普天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吾邱瑞的名句有哪些?答:吾邱瑞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運甓記 第三出
參考注釋
虎符
古代軍中印信。銅質虎形,左、右兩半,朝廷存右半,統帥持左半,作調動軍隊時用
則得虎符。——《史記·魏公子列傳》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劉基《賣柑者言》
龍旌
(1).畫有龍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 南朝 宋 謝莊 《侍宴蒜山詩》:“龍旌拂紆景,鳳蓋起流雲。”《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每抱沉機扶社稷,一人有慶萬家榮,早願拜龍旌。” 明 王守仁 《登閱江樓》詩:“絶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
(2).畫有龍的旗幟。中軍帥旗。 唐 盧照鄰 《結客少年場行》:“龍旌昏朔霧,鳥陣捲寒風。”
紫泥
古人以泥封書信,泥上蓋印。皇帝詔書則用紫泥。《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奉 高皇帝 璽綬” 李賢 注引 漢 蔡邕 《獨斷》:“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皆以 武都 紫泥封之。”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封紫泥於璽禁,傳墨令於銀書。”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古印文作白字,蓋用以印泥,紫泥封詔是也。”後即以指詔書。 南朝 梁 沉約 《為始興王讓儀同表》:“徒塵翠渥,方降紫泥,以茲上令,用隔下情。” 唐 白居易 《代書一百韻寄微之》:“恩隨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紫泥欲下早蟬蛻,掉頭不肯隨東封。”
瑤圖
(1).圖籍;版圖。 南朝 齊 王融 《贈族叔衛軍儉》詩:“極睇金策,具覽瑤圖。” 唐 儲光羲 《敬酬陳掾秋夜有贈》詩:“ 武皇 授瑤圖,爵土封其新。”《宋史·樂志十四》:“永翼瑤圖,億萬 堯 春。”
(2).指帝王世系;帝王族譜。 宋 柳永 《送征衣》詞:“瑤圖纘慶,玉葉騰芳。”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若夫璿牒親藩,瑤圖上爵,同姓大功,逾 朱虛 、 東牟 之至親; 文 子 武 弟,有 周公 、 康叔 之明德。”
(3).精美的圖像。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九:“雲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舊唐書·音樂志三》:“紺筵分彩,瑤圖吐絢。”
輕帆
亦作“ 輕颿 ”。指小舟,輕舟。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 鄂 渚輕帆須早發, 江 邊明月為君留。” 宋 柳永 《過澗歇近》詞:“數幅輕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清 周亮工 《舟中載馬》詩:“輕颿載駃騠,夾岸草萋萋。” 蔡有守 《清明後一日訒生將赴日本同人祖餞於珠江畫舫即席用子匋韻》:“東鯷煙雨輕帆卸,可是櫻花尚未殘。”
送青
猶言呈現青色。 宋 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詩之一:“一水護田將緑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明 何景明 《城東泛舟》詩:“雨意雲垂白,風情柳送青。”《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只見水光遶緑,山色送青。”
黃龍
(1).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讖諱家以為是帝王之瑞徵。《呂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濟乎 江 ,黃龍負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赤雀翻然至,黃龍豈假媒。” 仇兆鰲 註:“《尚書中候》:‘ 舜 沉璧於河,榮光休至,黃龍負卷舒圖,出入壇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呂岩 《參黃龍機悟後呈偈》詩:“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3).黃銅鑄成的龍,以為盟約的信物。《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秦昭襄王 時有一 * ,常從羣虎數游 秦 、 蜀 、 巴 、 漢 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輸黃龍一雙; 夷 犯 秦 ,輸清酒一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設黃龍之詛。”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於是廣布朝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南州舊俗,滛其白獸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黃龍之約。”
(4).星座名。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譚瑩 《重有感》詩之五:“青雀黃龍賸劫灰,拖罾應募卻環來。”
(6).艦船名。《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長槍。 明 沉采 《千金記·遊說》:“白羽一揮同發矢,黃龍三轉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龍城 。 唐 沉佺期 《雜詩》之三:“聞道 黃龍 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 漢 家營。” 明 謝榛 《中秋宴集》詩:“ 黃龍 塞上征夫淚, 丹鳳 城中少婦愁。”
(9).府名。 契丹 天顯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農安縣 。 保寧 七年(公元975年)廢, 開泰 九年(公元1020年)復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 濟州 。《宋史·岳飛傳》:“ 飛 大喜,語其下曰:‘直抵 黃龍府 ,與諸君痛飲爾!’” 明 無名氏《精忠記·伏闕》:“約諸軍痛飲在 黃龍 ,鑾輿指日當迎奉。”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生平誓踏 賀蘭山 ,未飲 黃龍 一杯酒。”後借指敵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請進取疏》:“始矜壯志於上馬,謂 黃龍 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於跨驢,謂 西湖 之行樂可老。”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十一:“會飲 黃龍 去,馱經白馬來。”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知君無限恨,未得飲 黃龍 。”
(10). 端溪 硯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石之病者……曰黃龍,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東洞西側深處曰 飛鼠巖 ,其石有紋曰黃龍,斜亘石面,工指為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漢 軍 董元鏡 在京師市上買端硯,中有黃氣一縷,即《硯譜》中所謂‘黃龍’也。”
(11).借指 黃河 。 郭沫若 《豫秦晉紀游·訪花園口》詩:“ 東風渠 上舒長望,已伏黃龍護我華。”《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驚看倒轉乾坤手,腰斬黃龍利萬年。”
(12).比喻成條成片的黃色煙塵或沙漠。《文匯報》1982.6.23:“從此, 吳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條黃龍被真正制服了。”《文匯報》1983.12.6:“ 遼寧省 西北部, 科爾沁 沙地東南端,有一個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黃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遼西 內陸的黃龍之首。”
雄圖
宏大的謀略
雄圖大業
金墉
(1).西方的城。《文選·張衡<西京賦>》:“似 閬風 之遐坂,橫西洫而絶金墉。” 薛綜 註:“墉,謂城也。絶,度也。言閣道似此山之長遠,橫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稱之曰金。”
(2).猶金城。堅固的城牆。 晉 潘岳 《西征賦》:“金墉鬱其萬雉,峻嵃峭以繩直。”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旁望斗城,金墉萬仞。” 明 李東陽 《和沉地官時暘<游城西朝天宮>韻》:“龍盤萬嶺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觀之,湯池帶金墉。”
(3).古城名。 三國 魏明帝 時築,為當時 洛陽城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西北角一個小城。 唐 貞觀 後廢。《太平御覽》卷一七六引 晉 陸機 《洛陽地記》:“ 洛陽城 內西北角有 金墉城 ,東北角有樓高百尺, 魏文帝 造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瑤光寺》:“ 瑤光寺 北有 承明門 ,有 金墉城 ,即 魏氏 所築。”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洛陽縣》:“ 嘉平 六年, 司馬師 廢其主 芳 ,遷於 金墉 。 延熙 二年, 魏王 禪位於 晉 ,出舍 金墉城 。 晉 楊後 及 愍懷太子 至 賈后 之廢,皆徙 金墉 。 永康 二年, 趙王倫 簒位遷 惠帝 ,自 華林 西門出,居 金墉城 。”因亦比喻帝後被貶之所。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後序》:“ 金墉 之恥未雪, 澶洲 之盟將寒。”
鉦鼙
即鉦鼓。《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鉦鼙震於閫宇,鋒鏑流乎絳闕。” 呂延濟 註:“鉦,金聲也;鼙,鼓也。” 清 顧炎武 《贈顧推官鹹正》詩:“春水溼樓船,湖上聞鉦鼙。”參見“ 鉦鼓 ”。
喧鬨
哄鬧。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時捲軸混淆山積,人語喧鬨。”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李近樓琵琶》:“庭下喧鬨如市,詬詈百出。”《明史·汪文輝傳》:“今或掇其已往,揣彼未形,逐景循聲,爭相詬病,若市井喧鬨然。”
||喧呼哄鬧。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他寂寞高堂菽水誰供奉,俺這裡傳盃諠鬨。”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正俗一》:“若與我輩飲,則觀摩漸染未必無益,不愈於與羣小輩諠鬨酗酒耶!”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映日
(1).指陽光。《文選·潘岳<射雉賦>》:“忌上風之餮切,畏映日之儻朗。” 徐爰 註:“言其忌聲而畏光也。”
(2).映照著日光。 南朝 齊 謝朓 《秋竹曲》:“從風既裊裊,映日頗離離。”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 江 南 徐鉉 善小篆,映日視之,書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曲折處亦無偏側。”
憑虛
(1).指 憑虛公子 。 晉 潘岳 《西征賦》:“指西賓所以言於東主, 安處 所以聽於 憑虛 也。”
(2).虛構。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 宋玉 《高唐賦》雲夢神女於 陽臺 。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敘事,足驗憑虛。”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逸文一》:“ 溫 以為憑虛,殊不介意。” 劉師培 《文說·記事篇》:“後世文人,飾詞矯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證今,事每憑虛,詞多烏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書評》:“ 張伯英 書如 漢武帝 愛道,憑虛欲仙。” 宋 張孝祥 《菩薩蠻·登浮玉亭》詞:“微風吹笑語,白日魚龍舞。此意忽翩翩,憑虛吾欲仙。”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賦鶴》:“呀!這道士憑虛而去,莫非就是飛鳴過舟之鶴乎?” 清 李漁 《蜃中樓·幻因》:“有龍宮二女,蜃閣憑虛。”
(4).無所依靠。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若募彼人響導,挾異國濟師……憑虛蹈空,過為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矣。此所謂決天下於一擲者也。”
猶言凌空。 元 陸文圭 《減字木蘭花慢·滕王閣》詞:“聽佩玉鏘鳴,驂鸞小住,高閣憑虛。”
御風
(1).乘風飛行。《莊子·逍遙遊》:“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有時朝發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2).借指仙家。 宋 蘇軾 《和陶郭主簿》詩之二:“願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 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直抵
一直到達;直接到達。《史記·蒙恬列傳》:“ 始皇 欲游天下,道 九原 ,直抵 甘泉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由 猛拱 、 猛養 可搗其 木梳 之老巢,由 木梳 至 阿瓦 又皆陸行,步騎可直抵城下。”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小河水流環繞 鎮筸 北城下駛,到一百七十里後方匯入 辰河 ,直抵 洞庭 。”
江東
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
據有江東。——《三國志·諸葛亮傳》
避亂江東。——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起兵江東。
割據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