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歸山中歌原文
青山兮欲歸,不可得兮褰衣。
駕玄豹兮驂赤狸,雲冥冥兮風飛。
獨偃蹇兮世路,寧容與兮溪湄。
泉涓涓兮石齒齒,君不歸兮何為。
詩詞問答
問:送人歸山中歌的作者是誰?答:希陵
問:送人歸山中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選元詩卷十二
參考注釋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玄豹
(1).黑豹。其皮毛貴重,胎為美味。《韓非子·喻老》:“ 翟 人有獻豐狐、玄豹之皮於 晉文公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下則有 * 玄豹,蟃蜒貙豻。”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黑豹也。” 漢 張衡 《七命》:“丹穴之鷚,玄豹之胎。燀以秋橙,酟以春梅。” 明 夏完淳 《招魂》:“玄豹高踴,懸體相戲些。”
(2).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後喻懷才畏忌而隱居的人。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雖無玄豹姿,終隱 南山 霧。” 五代 譚用之 《寄徐遺》詩:“好向明庭拾遺事,莫教玄豹老泉林。” 金 元好問 《少林》詩:“我無玄豹姿,漫有紫霞想。”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辭·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遠;深遠
鴻飛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世路
指人世的經歷
世路風波
容與
(1) 悠閒自得的樣子
步容與於南林。——晉· 陶淵明《閒情賦》
(2) 猶豫不前的樣子
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楚辭·屈原·涉江》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石齒
齒狀的石頭。亦指山石間的水流。 宋 蘇軾 《游道場山何山》詩:“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湍。” 宋 楊 * 《滿庭芳》詞:“一徑幽通邃竹,松風漱、石齒濺濺。” 金 元好問 《少室南原》詩:“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 元 張可久 《憑欄人·白雲鍊師山居》曲:“丹氣溶溶生紫煙,石齒泠泠鳴玉泉。” 清 劉大櫆 《菉溪書屋圖記》:“按其圖,則修竹萬竿,而千尋之老木間廁其中,其下怪石林立,溪流自石齒間縈紆漩洑。”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