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父移居東齋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

去鄉三十年,夢寐猶西土。

阨窮未能歸,諒亦君子固。

結廬箕潁間,絕意為霖雨。

聊清一室地,僅作跏趺處。

邇來又謝客,不待羹轢金。

西齋舊翳密,日宴窗先暮。

東軒得爽嵦,真作禪侶住。

陶潛採菊時,尚復有真趣。

公今觀此心,湛然忘客主。

坐了一大緣,固已遺能所。

詩詞問答

問:和叔父移居東齋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和叔父移居東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自註:公舊自謂東軒長老。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夢寐

睡夢;夢中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三國演義》

西土

(1).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陝西省 。《書·泰誓中》:“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鹹聽朕言。’” 孔 傳:“ 武王 在西,故稱西土。”《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於 晉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 , 魏 、 駘 、 芮 、 岐 、 畢 ,吾西土也。’” 杜預 註:“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國為西土之長。”

(2).指 長安 。《文選·班固<西都賦>序》:“西土耆老,鹹懷怨思。” 李善 註:“ 長安 在西,故曰西土。”

(3).指 蜀 地。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方之於 秀 ,殆無以過,於今西土,以為美談。” 李善 註:“西土, 蜀 也。” 清 吳偉業 《觀蜀鵑啼劇有感》詩:“北都覆沒,西土淪亡。”

(4).指佛教發源地 印度 。古人以 印度 在 中國 之西,故稱。 宋 秦觀 《坤成節功德文疏》:“致上方香積之飯,閲西土貝多之文。”

(5).泛指西方國家。 清 薛福成 《變法》:“算學肇自 中華 ,而精於西土。”

阨窮

困厄窮迫。《孟子·公孫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唐 韓愈 《別知賦》:“寧安顯而獨裕,顧阨窮而共愁。” 金 元好問 《希顏輓詩》之三:“人間無路問天公,自古才難更阨窮。” 清 戴名世 《贈劉言潔序》:“然而生遭憂患,凡人世險阻阨窮之境,莫不嘗之。”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結廬

建築房舍

結廬在人境。——陶潛《飲酒》

箕潁

箕山 和 潁水 。相傳 堯 時,賢者 許由 曾隱居 箕山 之下, 潁水 之陽。後因以“箕潁”指隱居者或隱居之地。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詩序:“少無宦情,有 箕 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辭。” 唐 元稹 《表夏》詩之二:“心到物自閒,何勞遠 箕 潁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宋朝雜記下》引 宋 了宗 《滿江紅》詞:“三尺鱸魚真好膾,一瓢春酒宜閒飲,問此時,懷抱向誰論?惟 箕 潁 。” 清 王戩 《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韻》:“身尚依 迦葉 ,足真踐 箕 潁 。”參見“ 箕山之節 ”。

霖雨

(1) 連綿大雨

(2) 比喻恩澤

清一

(1).清淨純一。 漢 蔡邕 《鼎銘》:“清一以考其素,正直以醇其德。” 唐 元結 《至理》詩:“理何為兮,系脩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順則。”

(2).猶統一。《宋書·索虜傳》:“若能成功,清一可待;若不克捷,不為大傷。”

跏趺

“結跏趺坐”的略稱。1.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兩 * 叉置於左右股上,稱“全跏坐”。或單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單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據佛經說,跏趺可以減少妄念,集中思想。《無量壽經》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小師之趨東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盡一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豁然而寤,見老僧猶跏趺座上。”

(2).泛指靜坐,端坐。 宋 蘇軾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之一:“也知卜築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陸游 《別王伯高》詩:“香奩贈別非無意,共約跏趺看此心。”

邇來

最近以來

謝客

(1) 婉言拒絕會見賓客

(2) 向賓客致謝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

西齋

指文人的書齋。《陳書·蔡凝傳》:“﹝ 凝 ﹞常端坐西齋,自非素貴名流,罕所交接。” 唐 李郢 《錢塘青山題李隱居西齋》詩:“小隱西齋為客開,翠蘿深處遍青苔。”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八:“門前報有關山客,來聽西齋夜雨聲。”

東軒

指住房向陽的廊檐。《文選·陶潛<雜詩>》:“嘯慠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呂向 註:“軒,檐也。” 南朝 梁 任昉 《苦熱》詩:“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

禪侶

僧侶。 唐 楊巨源 《題賈巡官林亭》詩:“ 許詢 本愛交禪侶, 陳寔 由來是好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端》:“意況清虛,酷慕禪侶。”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樹怪》:“﹝ 石濤 和尚﹞與一二禪侶圍火庵內。”

真趣

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殷仲文<興矚>》:“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蘇舜欽 《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卻敵之良策,下有逍遙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二:“ 霞村 詩,意境幽恬,善發真趣。”

湛然

(1).清澈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寺左右雜樹疎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顏貌紅澤,雙瞳湛然。” 明 謝讜 《四喜記·久旱祈神》:“白檀焚獻,怪舉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禮記·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 湛然不動,了無恐色。”《雲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嬰兒居胎中,湛然不動。”

(3).淡泊。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序:“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唐 韓偓 《地爐》詩:“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亦指清靜。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註:“湛、恬皆靜。” 宋 蘇軾 《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然後從容登輿去。神志湛然,如未飲者。”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但現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客主

(1).客人與主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孫安國 往 殷中軍 許共論,往反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食,冷而復煗者數四。” 唐 李翱 《論故度支李尚書事狀》:“ 翱 於 李尚書 ,初受顧惠,及其去選也,客主之義,亦不得如初懽矣。”

(2).指主人。謂行待客之禮。《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汜 曰:‘昔遭亂過 下邳 ,見 元龍 。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

(3).戰爭中的雙方,敵方與我方。《孫臏兵法·十問》:“交和而舍,粱食鈞足,人兵適衡,客主兩懼。”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匈奴 既敗,舉國興歸,更練精兵,強踰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絶。”

(4).指辯論中問難與答辯的雙方。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二國之士,各沐浴所聞,家自以為我土樂,人自以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論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辭,正之以 魏 都,折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弼 便作難,一坐人便以為屈,於是 弼 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坐所不及。”《南史·隱逸傳下·馬樞》:“王欲極觀優劣,乃謂眾曰:‘與 馬學士 論議,必使屈服,不得空立客主。’於是數家學者,各起問端。”《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客主也合相饒,不合望外折挫。”

能所

佛教語。“能”與“所”相對,猶言主客觀。《大般若經》卷五六八:“作是思惟,所觀境界皆悉空無,能觀之心亦復非有,無能所觀二種差別,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壇經·機緣品》:“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套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召誥無逸》:“夫能所之異其名,釋氏著之,實非釋氏昉之也。其所謂能者即用也,所謂所者即體也, 漢 儒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思也,所謂所者即位也,《大易》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己也,所謂所者即物也,《中庸》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人之弘道者也,所謂所者道之非能弘人者也, 孔子 之已言者也。” 薶照 《人民程度之解釋》:“蓋一切事物,有能即有所,能所固對待而不可離。”

詩詞推薦

  • 閒中富貴

    陸游宋代〕要信人生各有緣,閒中富貴亦關天。綠窗靜對千梢竹,翠竇新疏一脈泉。愛百衲琴常鎖匣,買雙鉤帖不論錢。箇中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

    蔡伸宋代〕翡翠蒙金衫子,縷塵如意冠兒。持杯輕按遏雲詞。別是出塵風味。莫羨雙星舊約,願諧明月佳期。憑肩密語兩心知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陶淵明二十首

    陳造宋代〕壯歲銳著述,瞢欲藏名山。中間忽自哂,聒聒厭多言。棄置杯中樂,雕鎪耗歲年。不知百歲後,何益空名傳。
  • 挽袁侍郎二首

    劉克莊宋代〕遺誥兼新訃,同時至蓽門。龍髯先帝遠,鮐背幾公存。方恨三旌晚,俄驚一鑒昏。潸然關世道,不是哭私恩。
  • 臨江仙·淺淺余寒春半

    晏幾道宋代〕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何文植趨京

    李若水宋代〕問君何日赴神京,明日揚鞭數去程。風雪一天行客恨,關山千里故人情。銅台曾見三都賦,金闕行傳二陸名。自許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橫浦十詠二忠堂

    劉黻宋代〕斯道今猶古,相望百載間。孤忠如白日,遺像對青山。寂寞吾儒事,崎嶇世路艱。聖朝仁脈在,先後慘生還。
  • 山甫還峽石有懷書寄

    舒岳祥宋代〕靜者一為別,誰將幽抱同。行詩求谷友,買紙囑溪翁。數點淡雲樹,一行遙海鴻。莫因尋薯蕷,深入萬山叢。
  • 聞蟬

    乾隆清代〕一聲甫出林,別樹便和吟。昨日尚寂靜,今日爭寖尋。鼓脅力猶弱,隨風響不禁。趨時既有意,飲露那無心。
  • 題汪水雲詩卷十一首

    劉師復宋代〕萬里歸來葺故園,闞湖新結小船軒。雙親八十喜康健,七子侍勞三十孫。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過山受獎

    王諶宋代〕此地知誰隱,當門列翠屏。栽花多是藥,題壁半書經。栗鼠咀紅果,山禽墮翠翎。峰頭宜眺望,只欠小茅亭。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葑山

    林逋宋代〕淤泥肥黑稻秧青,闊蓋深流旋旋生。擬倩湖君書版籍,水仙今佃老農耕。
  • 九日對菊有懷粹老在河上四首

    黃庭堅宋代〕憶得舊時重九日,紫萸 * 壓梳釵。寒花有意催垂淚,喜鵲無端屢下階。
  • 次叔章兄閒居韻·其一

    梅致和元代〕倦作繁陽宰,幡然解篆歸。行藏隨所寓,迎送近來稀。荒徑存松菊,南山有蕨薇。行年踰七十,猶著老萊衣。
  • 賦得叢蘭曙後色,送梁侍御入京

    錢起唐代〕曙色傳芳意,分明錦繡叢。蘭生霽後日,花發夜來風。不向三峰里,全勝一縣中。遙知大苑內,應待五花驄。
  • 寒花葬志

    歸有光明代〕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
  • 私願

    晁說之宋代〕胡塵未動朔雲浮,行在多歡見小侯。願保三冬資我樂,更無一事使人愁。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崔主簿赴夏陽

    岑參唐代〕常愛夏陽縣,往年曾再過。縣中饒白鳥,郭外是黃河。地近行程少,家貧酒債多。知君新稱意,好得奈春何。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 翠羽吟

    蔣捷宋代〕泛言仙,似乎寡味,越調之曲與梅花宜,羅浮梅花,真仙事也。演而成章,名翠羽吟。紺露濃。映素空。樓觀峭玲
  •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

    杜審言唐代〕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暫將弓並曲,翻與扇俱團。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羅衣一此鑒,頓使別離難。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
和叔父移居東齋原文_和叔父移居東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