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靜觀水晶道人圖,如讀高平所著論。
及誦天瓶學士記,又似松雪畫重認。
有記可以不須圖,披圖味論無餘蘊。
一而二而二而一,前三後三水乳潤。
鄭虔三絕詎足雲,獨擅藝林千古韻。
然非山陽超世作,曰圖曰記何由問。
緬想昌言發憤為,斯誠狂也可與進。
詩詞問答
問:《題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三首(後有張照記絕佳)·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七
2. 後有張照記絕佳
參考注釋
靜觀
冷靜地分析觀察
冷眼靜觀
水晶
透明的石英,是貴重礦石,可用來制光學儀器、無線電器材和裝飾品等
水晶頂:規定五品官用的禮帽頂子;水晶丸:荔枝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高平
隆起而平坦。《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毛 傳:“言廣厚也。高平曰陸,大陸曰阜。”
學士
(1)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文學士
(2)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松雪
(1).謂松上積雪。 南朝 宋 顏延之 《贈王太常》詩:“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 唐 李白 《東武吟》:“倚巖望松雪,對酒鳴絲桐。” 唐 司空圖 《楊柳枝壽杯詞》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處,更勝松雪日初晴。” 宋 蘇軾 《真覺院有洛花》詩:“歲寒君記取,松雪看蒼鱗。”
(2).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號松雪道人,簡稱松雪。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書》:“余以為教人學書,當分三等。第一等有絶頂天資,可以比擬 松雪 、 華亭 之用筆者,則令其讀經史,學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為傳世之學。”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披圖
展閱圖籍、圖畫等。《後漢書·盧植傳》:“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勛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圖而巡 洛 。” 沉宗畸 《題高麗閔王妃遺像》詩:“釃酒難招海國魂,披圖喜識春風面。”
三後
(1).三個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後。(1)指 禹 、 湯 、 文王 。《楚辭·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王逸 註:“後,君也,謂 禹湯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詩·大雅·下武》:“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毛 傳:“三後,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後之姓,於今為庶。” 杜預 註:“三後,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淮南子·人間訓》:“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 禹 鑿龍門,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5)指 周公 、 君陳 、 畢公 。《書·畢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陳 克和厥中,惟 公 ( 畢公 )克成厥終。三後協心,同底於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書·呂刑》:“乃命三後,恤功於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種,農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下及三後,媱妃亂主。” 張載 註:“三後, 夏 、 殷 、 周 也。” 劉良 註:“三後, 桀 、 紂 、 幽王 。”(8)指 漢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後始基,世武丕承。” 李善 註:“三後,謂 宣 、 景 、 文 也。”
(2).指 漢 代的三個皇后。《後漢書·王暢傳》:“三後生自 新野 。” 李賢 註:“ 光烈皇后 、 和帝 陰後 、 鄧後 ,並 新野 人。”
水乳
水和乳極易融合,比喻情意融洽無間。 清 顏光敏 輯《顏氏家藏尺牘一·龔尚書鼎孳》:“舍親誼在水乳,倘蒙進而教之,弟與有榮施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師生之間,平時極其水乳。”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三回:“四人水乳相投,猶如親兄弟一般。”
鄭虔三絕
謂 唐 鄭虔 詩、書、畫皆精妙。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鄭廣文 ( 虔 字)學書而病無紙,知 慈恩寺 有柿葉數間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紅葉學書,歲久殆遍。後自寫所製詩並畫,同為一卷封進, 玄宗 御筆書其尾曰:‘鄭虔三絶。’”《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 虔 善圖山水,好書……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絶。’”後世因以讚譽人善畫山水或詩、書、畫三者皆精妙。 金 元好問 《王子端內翰山水同屏山賦》詩之一:“ 鄭虔 三絶舊知名,付與時人分重輕。”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 黃子 靜者吾所師, 鄭虔 三絶人共知。”
獨擅
獨自據有;獨攬
獨擅此技
藝林
舊時指文藝界或收藏匯集典籍圖書的地方
屬意藝林。——《北史·常爽傳》
一時傳為藝林盛事。——江藩《漢學師承記》
古韻
(1).指先 秦 漢語音韻。 東漢 時 鄭玄 言古今音異。 北周 沉重 作《毛詩音義》,書佚,僅見於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詩·邶風下》。 宋 吳棫 發明叶韻之說, 元 戴侗 、 明 焦竑 陳第 等人力辨其非。 宋 鄭庠 辨析古韻為六部,嗣後研究不斷深入,分部日趨精密。如 章炳麟 分古韻為二十三部, 黃侃 分為二十八部。 王力 考定《詩經》時代古韻為二十九部,《楚辭》時代為三十部。參閱 王力 《漢語音韻學》和《音韻學初步》。
(2).泛指古漢語(上古、中古)音韻。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今韻,有古韻。如 退之 ‘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古韻》:“今所用韻與《唐韻》不同,以今音葉 唐 詩者悞矣。而昧於學者,以《唐韻》葉三百篇尤悞。要知古今言語各殊,聲音遞變, 漢 魏 以還,已不同於《詩》《騷》,況 唐 宋 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豈能以今韻葉古韻乎?”
山陽
山坡向陽的一面;山的南側
超世
(1).謂傑出不凡、異乎尋常。《後漢書·馮衍傳上》:“顯忠貞之節,立超世之功。” 宋 蘇軾 《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明 張居正 《答奉常陸五台論治體用剛書》:“以丈素有超世之識,知僕所以肩鉅承艱之心,為能疏附後先,以共濟艱危也。”
(2).猶出世,出塵。 宋 曾鞏 《<李白詩集>後序》:“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明 高啟 《春日懷十友·呂道士敏》詩:“晨策思頻往,聆君超世言。”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緬想
見“緬懷”
昌言
(1) 正當的言詞,好話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書·大禹謨》
(2) 正直的、無所忌憚的話
發憤
(1) 決心努力
(2) 發泄憤怒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也可
蒙古語,大的意思。 元 代任同一官職的數人,為首的在官名前加“也可”二字,表示第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也可太傅》:“ 蒙古 語,大為也可。凡官名也可者,第一之稱。”按,《元史·食貨志三》有也可太傅,即《耶律禿花傳》中拜太傅總領的 也可那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