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雍和宮瞻禮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正雍和宮瞻禮原文

雍和宮是躍龍邸,大報恩宜轉1一11*1輪。

例以新正虔禮佛,每因初地倍思親。

禪枝忍草青含玉,象闕蜂台白積銀。

十二幼齡才離此,訝今瞥眼七旬人。

詩詞問答

問:新正雍和宮瞻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正雍和宮瞻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正雍和宮瞻禮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雍和宮

在 北京 內城東北角 安定門 內,為 北京 最大的喇嘛寺院。原為 清世宗 胤禛 府第, 雍正 三年改名 雍和宮 , 乾隆 九年改為 喇嘛寺 。 雍和宮 建築布局前半部分疏朗,後半部分密集,起伏有致,飛檐雕棟,宏大華麗。主要建築有影壁、牌坊、山門、天王殿、正殿、永祐殿、 * 殿、萬福閣等。其中萬福閣為宮內最大建築,黃瓦三層樓閣,內有檀香木 彌勒 站像,高二十六米,體軀雄偉。 * 殿內還有六米多高銅像,為喇嘛教黃教創始人 宗喀巴 大師的塑像,神態含蓄,造型生動。

躍龍

指皇帝登位。 唐 楊炎 《靈武受命宮頌序》:“ 靈武 舊宮,皇帝躍龍之所。”

大報

(1).謂遍祭天神。《禮記·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也。” 鄭玄 註:“大,猶徧也。天之神,日為尊。” 南朝 宋 顏延之 《迎送神歌》:“告成大報,受釐元神。”《宋史·樂志七》:“大報於帝,盛德升聞。”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明王敦大報, 泰畤 禮神君。”

(2).指大型的報紙。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上月十七日, 上海 確似曾拘捕數十人,但我並不詳知,此地的大報,也至今未曾登載。” 茅盾 《子夜》一:“底稿, 竹齋 在那裡擬。五家大報一齊登!”

新正

農曆新年正月

因歲暮就在家過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禮佛

頂禮於佛;拜佛。《南史·張暢傳》:“百姓有罪,使禮佛贖愆。”《新唐書·傅奕傳》:“至有身陷惡逆,獄中禮佛,口誦梵言,以圖偷免。” 明 李贄 《豫約》:“除挑水、舂米作務照常外,其餘非禮佛即靜坐也。” 張懷奇 《頤和園詞》:“年高禮佛愛山莊,春老役靈移海市。”

初地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2).佛教寺院。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逕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清 康基田 《登焦山》詩:“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思親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親人。《淮南子·詮言訓》:“故祭祀思親,不求福。”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禪枝

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藥樹永繁稠,禪枝詎凋槭。” 唐 孟浩然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石鏡山精怯,禪枝怖鴿棲。” 唐 杜甫 《游修覺寺》詩:“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忍草

見“ 忍辱草 ”。

含玉

(1).蘊藏著寶玉。 南朝 梁 江淹 《丹沙可學賦》:“山含玉以永歲,水藏珪以窮年。”

(2).形容顏色潔白如玉。《明珠緣》第一回:“只見籬菊鋪金,野梅含玉,數竿修竹,一所茅堂。”

古喪禮,納於死者口中的玉。《周禮·天官·太宰》:“大喪,贊贈玉、含玉。” 鄭玄 註:“含玉,死者口實。天子以玉。” 郭沫若 《羽書集·龍戰與雞鳴》:“古人的習慣,人死了在口裡有含玉的一種禮節。被含的玉就叫作‘含玉’。那玉的形式,有時候是珠,有時候似乎是蟬。”參閱《公羊傳·文公五年》 何休 注。

象闕

象魏。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雖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宋 王禹偁 《獻轉運副使太常李博士》詩:“即徵歸象闕,清秩冠鴛鴻。”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岳廟甚壯,門冠以樓有如象闕,夾陛皆題詠。”參見“ 象魏 ”。

蜂台

(1).蜂王居處。《埤雅·釋蟲》:“蜂採取百芳釀蜜,其房如脾,今謂之蜜脾,其王之所居疊積如臺,語曰蜂臺。”參見“ 蜂房 ”。

(2).借指佛塔。遠望佛塔,狀如蜂房,故稱。 唐 樊忱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插萸登 鷲嶺 ,把菊坐蜂臺。”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幼齡

幼年。 晉 曹毗 《對儒》:“奇發幼齡,翰披儒童。” 唐 孟郊 《送黃構擢第後歸江南》詩:“幼齡思奮飛,弱冠游靈臺。”

瞥眼

轉眼,極言時間之短;忽然,迅速地

詩詞推薦

新正雍和宮瞻禮原文_新正雍和宮瞻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