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

突兀蒼崖百丈餘,憶曾隨處小躊躇。

江非灩澦吾何畏,山似楞伽子合居。

當日勝游同轉轂,邇來清境屬舂鋤。

支郎不念平生友,華發刁騷已映梳。

詩詞問答

問: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2. 以上《蠹齋鉛刀編》卷四

參考注釋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

灩澦

亦作“灩澦”。即 灩澦堆 。 唐 張祜 《送曾黯游夔州》詩:“不遠 夔州 路,層波 灧澦 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離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險,故曰:‘ 灩澦 大如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觸。’” 肖華 《過三峽》詩:“ 灩澦 險礁鎖鐵關,‘朝著我來’免沉淪。”參見“ 灧澦堆 ”。

楞伽子

對禪師的敬稱。 前蜀 貫休 《送明覺大師兼寄鄭山人》詩:“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長。” 前蜀 貫休 《送僧歸剡山》詩:“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當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當日來回

勝游

(1).快意的遊覽。 唐 劉禹錫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金 元好問 《探花詞》:“美酒清歌結勝游,紅衣先為渚蓮愁。” 明 楊慎 《自香松堡至金龍哨》詩:“雲隈月渚兩風流,並馬探春亦勝游。” 阿英 《鹽鄉雜信》十一:“覺得今日的勝游,其結果,不過是增加來日的悲痛而已。”

(2).指勝游之地。 唐 韓愈 《秋字》詩:“莫以 宜春 遠,江山多勝游。”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 徽宗 艮岳 為勝游六七,曰 躍龍澗 、 漾春坡 、 桃花閘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勝跡不可殫記。”

轉轂

(1).載運貨物的車子。《戰國策·秦策一》:“當 秦 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韓詩外傳》卷七:“堂高九仞,榱題三圍,轉轂百乘。”《漢書·貨殖傳》:“轉轂百數,賈郡國,無所不至。” 顏師古 註:“轉轂,謂以車載物而逐利者。”

(2).飛轉的車輪。比喻行進迅速。《淮南子·兵略訓》:“欲疾以遬,人不及步鋗,車不及轉轂。” 唐 賈島 《古意》詩:“碌碌復碌碌,百年雙轉轂。”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惟念時節遷流,疾於轉轂。”

邇來

最近以來

支郎

(1).稱 漢 末、 三國 時僧人 支謙 。 月支國 人,於 東漢 末遷居 吳 地,從 吳 孫權 黃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孫亮 建興 二年(公元253年),譯出《大明度無極經》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為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其人細長黑瘦,眼多白而睛黃,除博通梵籍外,於世間技藝亦多所精究,時人諺曰:“ 支郎 眼中黃,形軀雖小是智囊。”參閱 隋 費長房 《歷代三寶記·魏吳錄》、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稱謂》。

(2).指 晉 代高僧 支遁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禪林諸名宿》:“其時 雪浪 洪恩 本講經法司,而風流文藻,辨博自喜,有 支郎 畜馬剪隺之風。” 清 曹寅 《寄題東園》詩之七:“ 支郎 偏愛馬,處士獨憐鶴。”參見“ 支公 ”。

(3).泛稱僧人。 唐 鄭谷 《重訪黃神谷策禪者》詩:“初塵芝閣辭禪閣,卻訪 支郎 是老郎。” 前蜀 韋莊 《下第題青龍寺僧房》詩:“酒薄恨濃消不得,卻將惆悵問 支郎 。”

生友

生時之友。謂一般的朋友。《後漢書·獨行傳·範式》:“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陽 范巨卿 ,所謂死友也。”

華發

斑白的頭髮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刁騷

(1).頭髮稀落貌。 宋 歐陽修 《齋宮尚有殘雪思作學士時攝事於此嘗有<聞鶯詩>寄原父因而有感》詩之三:“休把青銅照雙鬢, 君謨 今已白刁騷。” 金 元好問 《麋鹿圖》詩:“白髮刁騷一禿翁,塵埃無處避西風。” 元 無名氏 《鴛鴦被》楔子:“白髮刁騷兩鬢侵,老來灰盡少年心。”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沉去矜卷子》:“江山餘戰伐,髮鬢剩刁騷。”

(2).形容説話斷斷續續。 明 陳所聞 《川拔棹·六十新春述懷》曲:“看俺這曲脊蝦腰,手顫頭搖,言語刁騷。”

詩詞推薦

  • 古意

    陳羽唐代〕十三學繡羅衣裳,自憐紅袖聞馨香。人言此是嫁時服,含笑不刺雙鴛鴦。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聞郎名。車馬
  • 榆河曉發

    謝榛明代〕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閒。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 頌古一百首

    釋智愚宋代〕五逆聞雷慊慊然,尋常爭敢與會宣。自從六十輕酬後,濟北驢名不浪傳。
  • 河坐戲書

    鄭剛中宋代〕窗前寒雨正無邊,案上含花燭影偏。莫念江湖家萬里,一杯徑醉且高眠。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微雪(正月二十日)

    乾隆清代〕邇日東北風,情知應有雪。雪弗雪皆可,積素存郊埒。西南廑河工,阻流虞決裂。行行入齊疆,六花為飄暼。宿麥
  • 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游曲江見寄

    白居易唐代〕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行便當游。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為齡叟作

    陳著宋代〕多年會鎮翠微西,鐘鼓聲中好品題。見大不嫌山寺小,立高應笑世人低。掃莓苔地皆新築,倚竹梅雲是退棲。最與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原西

    翁逢龍宋代〕原西行來遍,獨影在斜最。驟雨晴明快,初秋早晚涼。猿搖山果落,麝浴澗泉香。不向閒中看,爭知城郭忙。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盤古廟聯

    廖厚初清代〕混沌溯初開,兩手能擎新日月;陽和欣漸布,千秋長鎮舊山川。
  • 贈別

    華岳宋代〕雕鞍欲上又重留,約我歸期九日秋,別酒不沾襟上淚,雙娥無處著離愁。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洛陽道

    沈佺期唐代〕九門開洛邑,雙闕對河橋。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嬌。行樂歸恆晚,香塵撲地遙。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過梧州

    易謙宋代〕城空花漫爛,樓向雨蕭條。毒草在生瘴,蠻江晚上潮。魚肥堪把釣,鳳去不聞韻。萬里雙持節,恩波賴聖朝。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僧

    釋重顯宋代〕乘興飛帆別翠峰,水光春靜冷涵空。到人若問曹溪意,祇報盧能在下風。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興

    陸游宋代〕寸陰可惜子所知,尺宅治生今未遲。虛費失光作閒事,人間信有白頭痴。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孟城坳

    王維唐代〕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郊禮慶成詩

    王珪唐代〕有宋乘炎運,於今邁百年。祖功雖不易,子聖自能傳。寶曆迎長至,神丘放大圜。錄宮千福降,清廟一誠專。翠仗
  • 次韻梓上人

    釋紹嵩宋代〕江湖同避地,老眼不供愁。閱世臨觀美,出門聊散憂。漁鹽橋上市,河漢島前秋。奔走何時了,如今悟解不。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 飲渾源岳神仙會(張家鼒南塘本訂誤雲,會疑當作館)

    元好問金代〕小山招飲,恨還丹、不至人間豪傑。南渡衣冠多勵集,蕭灑蘭亭三月。陶冶襟靈,留連光景,觴詠今無復。黃壚雖
  • 梁州序

    李景雲 崔時佩明代〕生:請吾兄寶馬先旋。待愚弟邏杯相餞。嘆人生聚散。那得占先。初本是兄來送我。誰想今番。彼此成別怨。山河
  • 送焦吏部造朝二首

    李曾伯宋代〕向來借箸在籌帷,今趣魁纏入太微。漢郡奚勞汲生守,洛人喜見范公歸。要持真是明公論,莫急同心濟事機。見說
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原文_焦山度書記以詩見寄因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