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五·孝義十首原文
更有三端並六藝,廣學多周被。
因何我慢學摴蒲。
虛使用功夫。
詞中奉勸苦丁寧,有耳總須聽。
只恐當年小後生。
學道切須平。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其五·孝義十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其五·孝義十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三端
(1).指文士之筆鋒,武士之劍鋒,辯士之舌鋒。《韓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挫三端於情鋒,朝九流於學海。” 唐 楊收 《筆》詩:“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2).猶三始。指正月初一。《隋書·音樂志中》:“食至御前,奏《食舉樂》辭:‘三端正啟,萬方觀禮,具物充庭,二儀合體。’”參見“ 三始 ”。
六藝
(1) 儒家所謂的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才藝
(2) 古代稱《詩》、《書》、《禮》、《樂》、《易》和《春秋》六種經書。也泛指各種經書
(3) 王莽時六種字型。即古文(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
我慢
佛教語。謂執我見而倨傲。《成唯識論》卷四:“我慢者,謂踞傲,恃所執我,令心高舉,故名我慢。”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明律論》:“此則自讚毀他,功不贖過,我慢矜高,蓋斯謂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今有 梵 僧 憍陳如難陀 ,以粉畫壇,性狷急我慢,未甚通 中華 經。” 章炳麟 《駁神我 * 論》:“太次生我慢,我慢者,或名五大初,或名轉異,或名燄熾。”
摴蒲
亦作“ 摴蒱 ”。古代博戲名。 漢 代即有之, 晉 時尤盛行。以擲骰決勝負,得采有盧、雉、犢、白等稱,視擲出的骰色而定。其術久廢。後為擲骰的泛稱。 三國 魏 曹丕 《艷歌何嘗行》:“小弟雖無官爵……但當在王侯殿上,快獨摴蒲、六博,對坐彈棋。”《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帝嘗與之摴蒱,爭矢,遂傷上指。” 宋 劉克莊 《菩薩蠻·戲林推》詞:“小鬟解事高燒燭,羣花圍繞摴蒲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今之摴蒲, 朱窩 云:‘起自 宋 朱河 《除紅譜》,一雲 楊廉夫 所作。’然其用有五子、四子、三子之異,視古法彌簡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園林·拙政園》:“ 明 嘉靖 中御史 王獻臣 築, 文待詔 有記。御史歿後,其子好摴蒱,一夕失之,歸於 徐氏 。”參閱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卷六。
功夫
(1) 武術技能,有時也代指武術
練功夫
(2) 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也作“工夫”
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更治,徒棄功夫。——《三國志·沙帝紀·齊王芳》
(3) 素養、本領、造詣
宋文帝書,自雲可比 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 羊欣,功夫少於 欣。”——《南齊書·王僧虔傳》
奉勸
敬辭。鄭重勸說
奉勸你放規矩些
丁寧
叮嚀,反覆地囑咐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小後生
稱男性青少年。 元 商衟 《夜行船》套曲:“説與那小後生,識破這酒愁花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只見一個老兒與一個小後生走過來。”《歧路燈》第二十回:“這四個小後生聽著,有幾句犯了他們的病,把臉紅一陣。”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切須
(1).急需。《隋書·刑法志》:“頃年已來,處處之役,唯資徒讁,逐急充配。若科制繁細,義同簡絲,切須之處,終不可得。”
(2).務必。《西遊記》第六回:“你隨菩薩修行這幾年,想必也有些神通,切須在意。”《西遊記》第二八回:“徒弟呀,山路崎嶇,甚是難走,卻又松林叢簇,樹木森羅,切須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