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宋之問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讀宋之問集原文

附勢瀧州貶實宜,雒陽匿豈趙家岐。

發私終害王同皎,獲罪還因張易之。

術駁預修三教錄,材華獨擅五言詩。

未知孰勝雖褒語,原是曹劉降格時。

詩詞問答

問:讀宋之問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宋之問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讀宋之問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七

參考注釋

附勢

阿附權勢。《書·仲虺之誥》:“簡賢附勢,寔繁有徒。” 孔 傳:“賢而無勢則略之,不賢有勢則附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公所賞鑒,抵附勢之流。” 魯迅 《集外集·我來說“持中”的真相》:“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

實宜

適當;切合實際。《漢書·高帝紀下》:“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願大王以幸天下。”

獲罪

亦作“ 獲辠 ”。得罪;遭罪。《國語·晉語二》:“夫孺子豈獲罪於民?”《史記·孔子世家》:“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 孔子 ,故不興也。” 宋 司馬光 《蘇主簿夫人墓志銘》:“時祖姑猶在堂,老而性嚴,家人過堂下,履錯然有聲,已畏獲辠, * 人能順適其志,祖姑見之必説。”《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 杜甫 在左拾遺任內,以疏救廢相 房琯 獲罪。”

三教

(1). 漢 儒謂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稱為“三教”。 漢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設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聖、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3).佛教傳入我國後,稱儒、道、釋為“三教”。《北史·周本紀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唐 牛肅 《牛應貞》:“學窮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三教》:“上問曰:‘三教何者為貴?’對曰:‘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則儒賤邪?’對曰:‘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穀於世,豈可一日闕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二》:“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學先生談禪,和尚做詩的時候,‘三教同源’的機運就成熟了。”

獨擅

獨自據有;獨攬

獨擅此技

五言詩

包括五言古詩,五言律詩與五言絕句,特點為每句五個字

曹劉

(1). 曹操 、 劉備 的並稱。 晉 陸機 《辯亡論上》:“夫 曹 劉 之將,非一世所選。” 宋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 劉 。生子當如 孫仲謀 。”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 阿龍 北固 持雙矛,披圖 赤壁 思 曹 劉 。”

(2). 曹植 、 劉楨 的並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至於 揚 班 之倫, 曹 劉 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 唐 杜牧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七子論詩誰似公? 曹 劉 須在指揮中。” 清 顧炎武 《<音學五書>序》:“僅按 班 張 以下諸人之賦、 曹 劉 以下諸人之詩所用之音,撰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降格

降低標準、身份、等級等

降格以求

詩詞推薦

讀宋之問集原文_讀宋之問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