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銅陵何景華賦歸韻原文
何遜重來經幾載,新詩繾綣惜臨分。
厭聽疊嶂樓前雨,催拂五松山畔雲。
歸興故園培菊本,閒情春浦入鷗群。
為言擬葺昌黎藁,早寄東風慰望勤。
詩詞問答
問:次銅陵何景華賦歸韻的作者是誰?答:荀原道
問:次銅陵何景華賦歸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銅陵何景華賦歸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荀原道的名句有哪些?答:荀原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九
參考注釋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繾綣
(1) 牢結;不離散
繾,繾綣,不相離也。——《說文新附》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詩·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盡繾綣。——唐· 李朝威《柳毅傳》
以後對飲對唱, * 繾綣。——《紅樓夢》
臨分
猶臨別。分,分手。 唐 韓愈 《示爽》詩:“臨分不汝誑,有路即歸田。” 宋 陸游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詩:“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 清 錢謙益 《閩中徐存永陳開仲亂後過訪各有詩見贈次韻奉答》之二:“最是臨分多苦語,相期把卷白雲邊。”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五松
(1). 秦始皇 登 泰山 ,避雨松樹下,因封為五大夫松。後人誤以為是五株松樹,故稱五松。 唐 李白 《奉錢二翁尋桃花源序》:“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而萬象乖度,禮刑將弛。” 金 元好問 《送仲梁出山》詩:“五松平頭白日靜,千山萬山如亂雲。”《秦並六國平話》卷下:“ 始皇 等待霧開,見五松遮蓋車駕。 秦始皇 遂封為五大夫。”詳“ 五大夫 ”。
(2).山名。在今 安徽 銅陵縣 東南。 唐 詩人 李白 曾築室居此。 唐 李白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詩:“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徵古絶遺老,因名 五松山 。” 明 嘉靖 《銅陵縣誌·地理志》:“ 五松山 ,在縣南四里,山舊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築室於上,為 五松書院 。”
歸興
歸思;回鄉的興致。 唐 杜甫 《官定後戲贈》詩:“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飈。”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之子動歸興,輕袂飄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雲南來入我望,又起歸興隨征鴻。”
故園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春浦
春日的水濱。亦指春江。 北齊 魏收 《櫂歌行》:“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 宋 陸游 《旅遊》詩:“螺青點出暮山色,石緑染成春浦潮。”
入鷗
置身於鷗鳥之群。喻生活悠閒自在。 宋 黃庭堅 《題海首座壁》詩:“騎虎度諸嶺,入鷗同一波。”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辛 貌醜,妻不為言。”
(2).猶為意。《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 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 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毛詩》本作‘為’,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