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堯壇圖見古,周邑食維新。
激水德陽殿,成橋熊耳津。
玉雞誕漢祖,綵鳳接仙人。
曾憶香山頂,觀瀾六轡臻。
詩詞問答
問:《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二十·洛》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八
2. 庚午巡中州渡洛水至於中嶽
參考注釋
維新
反對舊的,提倡新的。通常指變舊法,行新政
水德
古代陰陽家稱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謂以水而德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漢書·郊祀志上》:“今 秦 變 周 ,水德之時。昔 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水德方衰,天命未改。”
熊耳
(1).山名。在 河南省 宜陽縣 。 秦嶺 東段支脈。《書·禹貢》:“導 洛 自 熊耳 。” 孔 傳:“在 宜陽 西。”《後漢書·劉盆子傳》:“ 樊崇 乃將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積兵甲 宜陽城 西,與 熊耳山 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 ,雙巒競舉,狀同熊耳。在 宜陽 也。” 宋 陸游 《小出塞曲》:“明日受降處,甲齊 熊耳 高。”
(2).山名。在 湖南省 。《史記·封禪書》:“南伐至 召陵 ,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漢 。”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記》:“ 耒陽 、 益陽 二縣東北有 熊耳 ,東西各一峯,狀如熊耳,因以為名。”
玉雞
(1).傳說中的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 扶桑山 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鷄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宋書·符瑞志上》:“﹝ 漢 ﹞ 昭靈後 游於 洛池 ,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 昭靈後 取而吞之。又寢於大澤,夢與神遇……遂有身而生 季 ,是為 高帝 。”
(2).玉雕的雞。《舊唐書·肅宗紀》:“ 楚州 刺史 崔侁 獻定國寶玉十三枚:一曰玄黃天符……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
(3).雄雞的美稱。 清 黃鷟來 《癸未上元夜觀燈即席謾賦》詩:“鎔鎔初日盪海紅,玉雞三叫東方白。”
漢祖
即 漢高祖 劉邦 。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會 漢祖 龍騰 豐 沛 ,奮迅 宛 葉 。” 唐 杜牧 《題青雲館》詩:“四皓有芝輕 漢祖 , 張儀 無地與 懷王 。” 清 閻爾梅 《歌風台》詩:“屋上龍交生 漢祖 ,山中蛇斬應 秦皇 。” 章炳麟 《文學總略》:“有韻文中,既録 漢祖 《大風》之曲,即《古詩十九首》亦皆入選。”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山頂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態可分為平頂、圓頂、尖頂(又稱山峰),在地形圖上一般比較主要的山頂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線
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轡繫於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六轡。《詩·秦風·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穎達 疏:“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後以指稱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濟,朝享天子。”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 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製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應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