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太和殿視朝原文
一夜陰晴雲未消,朝氛斂盡旭光昭。
或緣敬事蒙天佑,雖喜宜農戒意驕。
恭已奉三欽扆御,宅中圖治慎衣宵。
林鐘東序聲韶樂,應月詳求律呂調。
詩詞問答
問:季夏太和殿視朝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季夏太和殿視朝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季夏太和殿視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五
2. 先是設朝皆用黃鐘宮樂部奏定十二月各用其律從之
參考注釋
一夜
(1).一個夜晚;一整夜。《穀梁傳·定公四年》:“以眾不如 吳 ,以必死不如 楚 ,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 吳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魂終朝以三奪,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紅旗下》一:“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一直轉一夜。”
(2).指某夜。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 吳王 苑內花。”
陰晴
(1).指向陽和背陰。 唐 王維 《終南山》詩:“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為功名苦戰爭,徒然競,百年身世,數度陰晴。”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光昭
(1).彰明顯揚;發揚光大。《左傳·隱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 清 蔣士銓 《桂林霜·客竄》:“弟輩一面聲明開府,一面奔赴京師,要使臣節光昭,交情完密。”
(2).照耀。 三國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二:“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皇心美陽澤,萬象鹹光昭。” 郭沫若 《天才與教育》:“我國歷史上的 春秋 戰國 時代,那時候天下的紛亂恐不輸於我們現在了,然而它在我們的學藝史上卻成為一個光昭百世的黃金時代。”
敬事
(1).敬慎處事。《逸周書·諡法》:“敬事供上曰恭。” 朱右曾 校釋:“敬事,不懈於位。”《論語·學而》:“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清 朱燾 《北窗囈語》:“持躬植品,敬事慎言。”
(2).恭敬奉事。《書·立政》:“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 漢 王粲 《出婦賦》:“竦余身兮敬事,理中饋兮恪勤。”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帝王之貴,猶自卑降以敬事之。”
天佑
上天的佑助。《漢書·杜鄴傳》:“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祐,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而天祐匪降,疾恙無瘳。”
上天佑助、佑護。《書·鹹有一德》:“非天私我 有商 ,惟天佑於一德。” 孔 傳:“非天私 商 而王之,佑助一德所以王。”《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果蒙天佑,狂疾頓除,改而為善,朕自有裁奪。” 劉半農 《歐洲花園》:“以 撒拔司丁 之英毅,竟不蒙天佑,身死國辱,隳其祖宗之遺烈。”
圖治
想辦法把國家治好。 明 劉基 《郁離子·千里馬》:“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與?抑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清史稿·穎毅親王傳》:“圖治在人。”
林鐘
(1).古樂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呂,林鐘為六呂之一。《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鐘。” 鄭玄 註:“林鐘者,黃鐘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長六寸,季夏氣至,則林鐘之律應。”《史記·律書》:“林鐘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 清 黃宗羲 《答劉伯繩問律呂》:“林鐘長六寸,積四百八十六分。”
(2).指農曆六月。《呂氏春秋·音律》:“林鐘之月,草木盛滿,陰將始刑。” 高誘 註:“林鐘,六月。” 漢 班固 《 * 通·五行》:“六月謂之林鐘何?林者,眾也。萬物成熟,種類眾多。”
(3).鍾名。《左傳·襄公十九年》:“ 季武子 以所得於 齊 之兵作林鐘而銘 魯 功焉。” 孔穎達 疏:“是言度律以長短,然後鑄鐘,鐘聲應律,遂以律名鍾。此鐘聲應林鐘,故以林鐘為名。”
東序
(1).相傳為 夏 代的大學。也是國老養老之所。《禮記·王制》:“ 夏 後氏 養國老於東序。” 鄭玄 註:“東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 孔穎達 疏:“《文王世子》云:學干戈羽籥於東序。以此約之,故知皆學名也。養老必在學者,以學教孝悌之處,故於中養老。”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千叟宴》:“百餘年間,聖祖神孫三舉盛典,使黃髮鮐背者歡飲殿庭,視古虞庠東序養老之典,有過之無不及者。”後亦為國學的通稱。《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誠宜束帛加璧,備禮徵聘,仍授几杖,延登東序,敷陳墳素,坐而論道。” 南朝 梁 沉約 《俊雅》詩之二:“義兼東序,事美西雍。” 章炳麟 《訄書·官統中》:“七十一聖之官命,祿盡於今,陳諸東序,不為下國綴游。”
(2).古代宮室的東廂房,為藏圖書、秘籍之所。 漢 班固 《典引》:“啟恭館之金縢,御東序之秘寶,以流其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昔 康王 河圖,陳於東序。”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詩:“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3).泛指東廂房。《書·顧命》:“西序,東嚮……東序,西嚮。” 孔 傳:“東西廂謂之序。”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溫房承其東序,涼室處其西偏。”
詳求
(1).審慎尋求。《後漢書·皇后紀序》:“所以明慎聘納,詳求淑哲。”《宋史·選舉志六》:“國家詳求幹事之吏,外分主計之司,雖曰轉輸,得兼按察,總覽郡國,職任尤重。”
(2).詳細探究。 隋 牛弘 《同律度量議》:“竊惟權衡度量,經邦懋軌,誠須詳求故實,考校得衷。”《舊唐書·桓彥范傳》:“臣愚歷選列辟,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者,莫不破國亡身,傾輈繼路。”
律呂
(1).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徑相等,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做“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做“呂”,合稱“律呂”。後亦用以指樂律或音律。《國語·周語下》:“律呂不易,無姦物也。” 漢 馬融 《長笛賦》:“律呂既和,哀聲五降。” 唐 翁洮 《和方乾題李頻莊》詩:“猶憑律呂傳心曲,豈慮星霜到鬢根。” 郭沫若 《創造十年》五:“風聲和 博多灣 的海濤,十里松原的松濤,一陣一陣的捲來……那正是一起一伏的律呂。”
(2).比喻準則、標準。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至於臣者,自知最為淺陋,顧貪恩待,趨以就事,叢雜乖戾,律呂失次。” 宋 洪适 《<元氏長慶集>原跋》:“今之所編,頗又律呂乖次。惜矣,舊規之不能存也。” 黃中黃 《孫逸仙》:“其人誠 亞 東之珍寶,其言誠革命之律呂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聞道碧桃看欲發,劉郎何事不歸來舒坦《和劉誼翁留題惠安二首》
- 險夷一節如金石,勛德俱高映古今
- 從軍度隴西江總《雨雪曲》
- 壁上煙蘿子,窗前鴻素書程敦厚《王文孺臞庵》
- 暮雲收,晴虹散,落霞飄鄭光祖《【雙調】駐馬聽近》
- 血色新裙羞莫近杜安世《玉樓春》
- 瀉酒置井中謝惠連《代古詩》
- 溪畔漁翁蓑又重,幾點沙鷗無語
- 勸疏杯酒知妨事,乞與書題作裹糧
- 浮塵掃欲盡,火棗行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