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旅·其一

作者:杜乘 朝代:清代

秋旅·其一原文

村村木葉下斜陽,百里雲開見故鄉。

螢火漸稀隋苑冷,蘼蕪不死漢宮荒。

鮑照賦後塵封井,何遜詩成月滿梁。

惟有野鴉驚客意,群呼飛向古雷塘。

詩詞問答

問:秋旅·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杜乘
問:秋旅·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秋旅·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木葉

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 洞庭 波兮木葉下。”《晉書·儒林傳·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 商洛山 ,衣木葉,食樹果。”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泛蘭英於戶牖,座接雞談;下木葉於中池,廚烹野雁。” 元 薩都剌 《芙蓉曲》:“鯉魚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飛木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水蠶》:“吾鄉山蠶食椒、椿、檞、柘諸木葉而成繭。”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一:“這自己的房子,處在一個山坡上,入夜以後,淹沒在墨綠的木葉中。”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故鄉

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樂府詩集·木蘭詩》

螢火

(1) 螢火蟲發的光

(2) 也指微弱的燈光

(3) 螢火蟲

漸稀

使逐漸稀疏

皮上漸稀的羽紋

隋苑

園名。 隋煬帝 時所建。即 上林苑 ,又名 西苑 。故址在 江蘇省 揚州市 西北。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天接 海門 秋水色,煙籠 隋苑 暮鐘聲。” 馮集梧 註:“《一統志》: 揚州 隋苑 ,在 江都縣 北七里。”

蘼蕪

綠絲藻類

漢宮

漢 朝宮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宮殿。 南朝 陳後主 《昭君怨》詩:“圖形 漢 宮裡,遙聘單于庭。”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日月低 秦 樹,乾坤繞 漢 宮。” 明 陶望齡 《沛縣過高帝廟》詩:“魂魄來游長此地, 漢 宮秋色近如何?”

鮑照

(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東海(今山東郯城一帶)人。晚年任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後因劉子頊起兵謀反失敗,被亂兵所殺。長於樂府和七言歌行。《擬行路難》為其詩代表作,另有《蕪城賦》、《登大雷岸與妹書》等名篇。明人輯有《鮑參軍集》。

後塵

行路時身後揚起的灰塵,比喻在別人的後面

乾工作要勇於創新,不步後塵

成月

整整一個月。《 * 詞話》第九二回:“成月也不見點水兒。”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客意

離鄉在外之人的心懷、意願。 唐 杜甫 《送舍弟頻赴齊州》詩之二:“客意長東北, 齊州 安在哉。” 唐 溫庭筠 《西遊書懷》詩:“高秋辭故國,昨日夢 長安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宋 蘇軾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谿小酌至晚》詩:“惟有暮鵶知客意,驚飛千片落寒條。”

雷塘

(1).地名。在 江蘇 揚州 城北。 隋 唐 時為風景勝地。 隋煬帝 葬此。 唐 羅隱 《煬帝陵》詩:“君王忍把平 陳 業,只博 雷塘 數畝田。”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揚州 歌舞之場, 雷塘 羅綺之地。” 清 鄭燮 《揚州》詩之二:“ 廿四橋 邊草徑荒,新開小港透 雷塘 。”

(2).池名。又名 大龍潭 。在 廣西 馬平 南 雷山 下。 唐 柳宗元 《雷塘禱雨文》 孫汝聽 題解:“ 柳州 雷山 ,兩崖皆東西, 雷水 出焉。蓄崖中曰 雷塘 ,能出雲氣,作雷雨…… 元和 十年十月,公至 柳州 數日,同其弟 宗直 謁雨 雷塘 ,故有此文。”

詩詞推薦

秋旅·其一原文_秋旅·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