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店壁原文
太乙元君遇虎龍,沉沉三洞鎖青風。
自從九九朋分了,白髮黃金黑變紅。
詩詞問答
問:題店壁的作者是誰?答:董風子
問:題店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店壁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東韻
2. 宋洪邁《夷堅三志》壬卷八。《夷堅志》:董風子者,不知其鄉里,事母至孝。以乾道元年過岳陽,夜宿黃花市,遇同居一叟,董識其異,問其姓氏,曰本東晉抱黃翁,語罷失所在。明日,董留題於壁云云。由是往來通城、平江二縣,自稱董風子。
參考注釋
太乙
見“ 太一 ”。
元君
(1).賢德的國君。《國語·晉語七》:“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 韋昭 註:“元,善也。”一說,猶元首。見 楊樹達 《積微居讀書記·讀國語小識·晉語七》。
(2).道教語。女子成仙者之美稱。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九:“紫詔隨鸞下玉京,元君相命會三清。”《雲笈七籤》卷九七:“ 南極王夫人 , 王母 第四女也,名 林 ,字 容真 ,一號 南極紫元夫人 ,或號 南極元君 。”如: 金母元君 ( 西王母 ); 碧霞元君 ( 后土夫人 )。
(3).祖先。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東郭姜》:“請就元君之廟而死焉。”
沉沉
(1) 沉重;必需費力才能舉起或移動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來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宋· 柳永《雨霖鈴》
沉沉入睡
三洞
(1).道教經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稱“三洞”。言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見《雲笈七籤》卷六引《道門大論》。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銘》:“又有受持 黃 老 ,好尚神仙,職在三洞,身帶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顧況 《步虛詞》:“迥步游三洞,清心禮七真。” 宋 王禹偁 《太一宮祭迴寄韓德純道士》詩:“自慙懷祿仕,蠹此力穡民。又拋三洞趣,來入九衢塵。”
青風
(1).春風。 唐 李端 《送楊皋擢第歸江東》詩:“緑氣千檣暮,青風萬里春。”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用歸字》:“ 荊公 詩‘緑攪寒蕪出,紅爭暖樹歸’妙甚,蓋出…… 李白 ‘寒雪梅中盡,青風柳上歸’意。”
(2).謂穀物應該成熟的時候沒有成熟。 劉俊秀 《一個模範合作社》五:“避免青風倒伏,也可以增加產量。”原註:“﹝青風﹞,應該成熟的時候沒有成熟。”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九九
(1).算術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數順序相乘。上古時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稱“九九乘法”。《管子·輕重戊》:“ 虙戲 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漢書·梅福傳》:“臣聞 齊桓 之時,有以九九見者, 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 楊樹達 窺管:“ 敦煌 木簡載九九術,起九九八十一訖二二而四。 羅振玉 云:《孫子算經》乘法載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訖一一,末言從九九至一一,總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證。以木簡及《孫子算經》證之,九九蓋即乘法。其術始於九九,故稱九九之術。”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數。 漢 揚雄 《太玄·首》:“陳其九九,以為數生。”《文選·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並轂。” 李善 注引《漢雜事》:“諸侯貳車九乘,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北史·牛弘傳》:“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黃鐘九九之實也。”
(3).由冬至日起,歷八十一日,每九天為“一九”,按次序定名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個九天。 唐 薛能 《漢廟祈雨回陽春亭有懷》詩:“九九已從南至盡,芊芊初傍北籬新。”南至即冬至。 清 趙翼 《消寒》詩:“轉眼消寒過九九,春光又到艷陽時。”
(4).指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重九”。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中宗》:“ 中宗 九月九日幸臨 渭亭 登高…… 薛稷 得歷字韻云:‘願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
(5).指“陽九”、“陰九”之災。《漢書·揚雄傳下》:“九九大運,與天終始。” 南朝 宋 謝靈運 《順東西門行》:“閔九九,傷牛山,宿心載違徒昔言。” 黃節 註:“《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閔九九謂閔陽九陰九之災也。”
(6). 蒙古 、 滿州 贈獻之禮,以九數為貴,至少為一九,至多為九九。凡獻壽祝年,臣下貢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義。《清會典·理藩院·貢獻》:“ 鄂爾 多斯 六旗, 烏喇特 三旗共進九九。計羊八十一隻,乳酒八十一瓶;餘二十五旗共進三九,計羊二十七隻,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與禮部。”
(7).泛指極多數。《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徑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還多。”
(8).一種槍的俗名。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一:“那時候,她正在娘家,槍是親眼看見過,兩棵嶄新的九九大蓋。”
朋分
共分。 徐特立 《致張敬堯的公開信》:“受罰人無收據,其為私人朋分可以概見。”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店壁原文_題店壁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