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居自述·其九

作者:李孔修 朝代:明代

貧居自述·其九原文

架上詩書壁上琴,孔門心法伯牙音。

身閒每喜青山趣,人老何妨白髮侵。

蓑笠便隨行處樂,風花何用苦求尋。

柴門寂寂堪羅雀,詞賦馳名翰墨林。

詩詞問答

問:貧居自述·其九的作者是誰?答:李孔修
問:貧居自述·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貧居自述·其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孔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孔修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孔門

孔子 的門下,借指儒家。 漢 王充 《論衡·問孔》:“論者皆云:‘ 孔 門之徒,七十子之才,勝今之儒。’此言妄也。” 唐 李喬 《贈邊將》詩:“翻師平 碎葉 ,掠地取 交河 。應笑 孔 門客,年年羨四科。” 唐 魏仁歸 《宴居賦》:“ 孔 門之道,一以貫之。” 宋 朱熹 《道統一·顏曾思孟》:“ 孔 門只一箇 顏子 ,合下天資純粹;到 曾子 便過於剛,與 孟子 相似。”

心法

(1).佛教語。指經典以外傳受之法。以心相印證,故名。 唐 李華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自 菩提達摩 降及 大照禪師 ,七葉相乘,謂之七祖,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圖心法,所至翛然,而工於作詩。”《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自然神仙一輩,叫做會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訣,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對色法而言,即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種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門傳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書經集傳>序》:“精一執中, 堯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伯牙

春秋 時精於琴藝的人。傳說曾學琴於著名琴師 成連 先生,三年不成。後隨 成連 至 東海 蓬萊山 ,聞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傳均為他所作。見 漢 蔡邕 《琴操·水仙操》。《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 楊倞 註:“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呂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鍾子期 聽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鍾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鍾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高誘 註:“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錢起 《美楊侍御清文見示》詩:“ 伯牙 道喪來,弦絶無人續。” 明 楊慎 《蘭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蓑笠

蓑衣與笠帽。《儀禮·既夕禮》:“道車載朝服,稾車載蓑笠。” 鄭玄 註:“蓑笠,備雨服。”《後漢書·蔡邕傳下》:“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並載。” 清 唐甄 《潛書·明鑑》:“茅舍無恙,然後寳位可居;蓑笠無失,然後袞冕可服。”

隨行

(1) 跟著別人走;跟隨

(2) 隨從人員

風花

(1).風中的花。《南齊書·樂志》:“陽春白日風花香,趨步明月舞瑤堂。” 唐 盧照鄰 《折楊柳》詩:“露葉疑啼臉,風花亂舞衣。” 宋 陳師道 《奏酬應物》詩:“生世如風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駁散亂的雲氣。 宋 晁補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風花順矣作一絕》:“明日揚颿應復駛,蒸雲散亂作風花。” 明 楊慎 《田家喜晴謠》:“風花閃日日笑雲,雲氣烘為雀頭色。”自註:“俗以雲氣斑駁謂之風花。”

(3).指起風前的大霧。 宋 陸游 《自開歲略無三日晴戲作長句》:“雨腳稍收初見日,風花忽起又遮山。”自註:“風欲作,則大霧充塞,謂之風花。”

(4).指用華麗辭藻寫景狀物的詩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詩:“讀書未百卷,信口嘲風花。”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五》:“《詩眼》云:‘世俗喜綺麗,知文者能輕之;後生好風花,老大即厭之。’” 清 龔自珍 《歌筵有乞書扇者》詩:“天教偽體領風花,一代人材有歲差。”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柴門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寂寂

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寂寂荒山

羅雀

(1).形容門庭寂靜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賓客》詩:“臥掩羅雀門,無人驚我睡。” 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安用羨伊結駟,嘆儂羅雀。”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月餘,試畢賈歸,地可羅雀矣。”參見“ 門可羅雀 ”。

(2).喻用盡辦法搜刮財物。 梁啓超 《歲暮感懷》詩:“近聞誅歛空羅雀,儻肯哀鳴念澤鴻。”參見“羅雀掘鼠”。

詞賦

詞和賦的合稱

馳名

名聲遠揚

皆辭章燦麗,馳名當世。——《華陽國志·後賢志》

馳名中外

世界馳名的萬里長城

翰墨林

筆墨之林。比喻文章匯集之處,猶文壇。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游思竹素園,寄辭翰墨林。” 宋 陸游 《書嘆》詩:“早得虛名翰墨林,謝歸忽已歲時侵。” 陳寅恪 《昨聞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業新書》詩:“而今舉國皆沉醉,何處千秋翰墨林。”

詩詞推薦

貧居自述·其九原文_貧居自述·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