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漁樵問答

作者:王阜 朝代:明代

題漁樵問答原文

我本漁樵三十載,丘壑優遊鬢毛改。

東溟巨漲已投竿,南澗松枝更堪采。

忽見漁樵共畫圖,逶迤列嶂闞澄湖。

松邊柯爛罷觀奕,柳外舟行聞捕魚。

江陸相逢幽興發,劃然長嘯天地闊。

清晨礪斧千嶂雲,薄暮收綸半潭月。

莫采谷口之青松,明堂賴爾扶持功。

莫捕江心之赤鯉,禹門變化來天風。

負薪入市歸來晚,蓴菜羹香菰米飯。

五老峰前松月涼,新婦磯頭柳風暖。

忽觀此畫三嘆息,何處林泉可清適。

四時伐木歸去來,一派滄江楚天碧。

詩詞問答

問:題漁樵問答的作者是誰?答:王阜
問:題漁樵問答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七十四

參考注釋

漁樵

(1).打魚砍柴。 唐 高適 《封丘縣》詩:“我本漁樵 孟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於 江 渚之上,侶魚鰕而友麋鹿。”

(2).漁人和樵夫。 唐 王維 《桃源行》:“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攜家石湖賞拒霜》詩:“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 清 顧光旭 《弓插》詩:“隔水斷漁樵,橫斜壞木橋。” 魯迅 《南腔北調集·聽說夢》:“至於另有些夢為隱士,夢為漁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實也只是豫感飯碗之脆,而卻思將吃飯範圍擴大起來。”

(3).指隱居。 南朝 梁 劉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應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 唐 杜甫 《村夜》詩:“胡羯何多難,漁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記·乘醉騎驢》:“乾坤傲,永不踏紅塵向市朝,真喚做聖世漁樵。”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優遊

生活得十分閒適

優遊的生活

鬢毛

鬢角的頭髮

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東溟

東海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毛 * 《清平樂·會昌》

投竿

(1).投釣竿於水。謂垂釣。《莊子·外物》:“ 任公子 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 會稽 ,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放棹投竿,優遊卒歲。” 宋 范仲淹 《臨川羨魚賦》:“胡不學投竿之術,自取盈車。” 清 陳夢雷 《雨夜泊桐廬》詩:“投竿堪寄興,何事嘆飄蓬。”

(2).丟掉釣竿。謂罷釣,借指出仕。相傳 呂尚 釣於 渭 濱, 周文王 出獵相遇,與語大悅,同載而歸,以為師。見《史記·齊太公世家》。又 漢 郅惲 曾從 鄭次都 隱於 弋陽山 中,漁釣甚娛,後舉孝廉出仕。見《東觀漢記·郅惲傳》。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昔 伊尹 輟耕, 郅惲 投竿,思致君於 有虞 ,濟蒸人於塗炭。”《隋書·煬帝紀上》:“而匯茅寂寞,投竿罕至,豈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將介石在懷,確乎難拔?” 唐 李商隱 《崔處士》詩:“未肯投竿起,惟歡負米歸。”

澗松

見“ 澗底松 ”。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 * 《長征》

列嶂

相連的山峰。 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列嶂高峯舉,當峯太白低。”

柯爛

斧柄朽爛。用 晉 王質 伐木入 石室山 典,喻時間久遠。 唐 錢起 《過瑞龍觀道士》詩:“主人善止客,柯爛忘歸年。”參見“ 柯爛棋 ”。

捕魚

指人類利用工具抓魚的行為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幽興

(1).微奧的旨趣。

(2).幽雅的興味。 唐 裴迪 《木蘭柴》詩:“緣谿路轉深,幽興何時已。” 宋 葉適 《項君先有幽興堂其子木即以名庵》詩:“更欲添幽興,惟消桂幾枝。” 清 王貴一 《李三十六拙隱草堂》詩:“年年花事好,幽興獨徘徊。”

劃然

(1).象聲形容詞。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至一大門……門有數人俯伏而候。門人示金印、讀玉簡,劃然開門。”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竹青》:“無何, 竹青 出,命眾手為緩結,覺羽毛劃然盡脫。”

(2).忽然;突然。 唐 韓愈 《聽穎師彈琴》詩:“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葉聖陶 《城中·病夫》:“站長嘴裡的叫笛蘧……一響,繁雜的喧聲便劃然而息,整個車站讓異樣的沉默籠罩著。”

(3).界限分明貌。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說命中》:“ 宋 諸先儒欲拆 陸 、 楊 ‘知行合一’、‘知不先,行不後’之説,而曰‘知先行後’,立一划然之次序。” 姚華 《論文後編》:“由此以言,則紀必務其大,記不厭其細,二者之界,劃然可識。”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 春秋 和 戰國 是劃然不同的兩個時代。”

(4).猶豁然。開朗貌。 明 王思任 《徐霞客傳》:“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

長嘯

(1).大聲呼叫。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 宋 岳飛 《滿江紅·寫懷》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許地山 《空山靈雨·生》:“它在竹林里長著的時候,許多好鳥歌唱給它聽,許多猛獸長嘯給它聽。”

(2).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顧盼遺光采,長嘯氣若蘭。”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宋 蘇軾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淵明 賦《歸去》,浩歌長嘯老 斜川 。”《群音類選·四節記·復游赤壁》:“長嘯若輕狂,振山林谷應如璜。”

(3).鍾之別名。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鐘,一名為長嘯。”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清晨

天亮的最初時辰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以薄暮逆夷又發火燒潮音街。——《廣州軍務記》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青松

青翠的松樹

明堂

(1) 〈方〉∶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扶持

(1) 扶著

(2) 幫助,支撐照料

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江心

江中央。對江邊而言。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詞:“宿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上:“日正午,暴風起,須臾,雷電冥晦,有白魚自江心躍起,變為蛟形,騰空而去。” 鄢國培 《巴山月》第七章五:“船在江心離岸很遠,只聽江水衝擊著船舷嘩嘩響。”

赤鯉

赤色鯉魚。傳說中仙人所騎。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 琴高 , 趙 人也。能鼓琴。為 宋康王 舍人。行 涓 彭 之術,浮游 冀州 、 涿郡 間,二百餘年。後辭入 涿水 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 唐 李白 《九日登山》詩:“赤鯉涌 琴高 ,白龜道 馮夷 。” 宋 王安石 《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禹門

(1).即 龍門 。地名。在 山西 河津縣 西北、 陝西 韓城縣 東北。相傳為 夏禹 所鑿,故名。 唐 黃滔 《水殿賦》:“截通 魏國 之路,鑿改 禹門 之水。” 前蜀 韋莊 《柳谷道中作卻寄》詩:“心如岳色留 秦 地,夢逐 河 聲出 禹門 。” 明 何景明 《畫魚》詩:“ 禹門 天池雲霧裡,白晝雷霆行地底。”

(2).即 龍門 。指科舉試場。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尋親記·勸勉》:“倚門望你身脫白,須作禹門驚雷客。”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負薪

(1).背負柴草。謂從事樵採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與 潮兒 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指貧困的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 秦臺 意,豈命余負薪。” 王琦 匯解:“今將西適 秦 地,必將有所遇合,豈令余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 註:“負薪,賤人也。”《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 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古代士自稱疾病的謙辭。《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 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入市

古代常在市曹行刑,故稱綁赴刑場 * 為“入市”。 明 張居正 《又答大同巡撫賈春宇》:“彼計沮氣衰,將自斂矣。近聞已就羈紲,入市有日,未知究竟如何?”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蓴菜

即蓴菜。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薄采其茆》:“茆與荇葉相似,南人謂之蓴菜。” 唐 劉長卿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詩:“歸路隨楓林,還鄉念蓴菜。” 清 馮延年 《秋月庵春暮》詩:“時光忽憶蓴菜滑,採摘不厭輕舟勞。”

香菰

茭白。秋結實,曰菰米,又稱雕胡米。 宋 陸游 《幽居書事》詩:“鮮鯽每從溪女買,香菰時就釣船炊。” 明 高啟 《蓴菜》詩:“憶共香菰薦, 吳 江暮艇中。” 清 納蘭性德 《摸魚兒·午日雨眺》詞:“愁難譜,只綵線香菰,脈脈成千古。”

米飯

多指用大米煮或蒸成的飯。也指小米飯

五老峰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並肩聳立,故稱。峰下 九迭屏 為 李白 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 朱熹 講學處。 唐 李白 《登廬山五老峰》詩:“ 廬山 東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廬山日記》:“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 清 趙翼 《新春小集》詩:“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雲山 上宿雙林。” 康有為 《廬山謠》:“ 五老 拄杖碧雲中,子孫諸峰鹹侍叢。”

松月

松間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唐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詩:“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唐 雍陶 《宿大徹禪師故院》詩:“竹房誰繼生前事,松月空懸過去心。” 宋 戴復古 《題趙庶可山台》詩之二:“松月照今古,樵風送往還。”

新婦

稱“新娘子”

磯頭

(1).磯上;亦指磯的前頭一部分。 唐 常建 《戲題湖上》詩:“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呂洞賓 ﹞因和那樵夫飲了幾盃酒,不覺的醉了。咱脫下這簑衣來鋪著,就這磯頭上睡一覺。” 明 陳所聞 《解三酲·壽方嘯門》套曲:“非帶雨磯頭垂釣,便分泉種竹庭皋。”

(2).保護河岸、堤防和灘地的靠岸較短建築物。也 * 嘴壩、馬頭或垛堆。

柳風

指春風。 唐 溫庭筠 《更漏子》詞之二:“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元 貢師泰 《遣懷》詩:“日入柳風息,月上花露多。” 元 郭鈺 《四時詞》之二:“美人調笑渡江去,半榻柳風棊不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柳風麥浪,滌盪襟懷,殊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致。”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清適

(1).清美。 晉 陸雲 《請吳王引師友文學觀書問道又啟》:“臣前啟可與師友文學觀書論道,今又天時清適,正是講誦之日。”《明詩紀事戊籤·高叔嗣》引 明 陳束 《後岡集》:“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胸情,刮抉浮華……有 應物 之沖淡,兼 曲江 之沉雅,體 王 孟 之清適,具 岑 高 之悲壯。”

(2).閒適舒暢。 宋 范仲淹 《與戚寺丞書》:“自至琴署,諒敦清適。” 元 黃鎮成 《城西紀事》詩:“今日稍清適,獨出城西村。” 明 袁宏道 《論隱者異趣》:“姑尋世間一種幽閒清適之樂,以自徜徉度日。”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伐木

採伐林木

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後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

一派

(1) 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滄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詩:“滄江路窮此,湍險方自茲。” 唐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詩:“ 子牟 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明 張含 《己亥秋月寄楊升庵》詩:“比來訊息風塵斷,白首滄江學釣魚。”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台慟哭記》詩:“ 子陵 留高臺,西面滄江緑。”

楚天

古代楚國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為楚天

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毛 * 《水調歌頭·游泳》

詩詞推薦

  • 秦門胡亥

    周曇唐代〕鹿馬何難辨是非,寧勞卜筮問安危。權臣為亂多如此,亡國時君不自知。
  • 雲岳尊先生升任蒼梧詩以言別

    李以龍明代〕北風吹雨過蒼梧,春色黃雲定有無。天遠離心何處著,江門秋夜月同孤。
  • 雷行雨

    陳與義宋代〕憶昨炎正中不融,元帥仗鉞臨山東。萬方嗷嗷叫上帝,黃屋已照睢陽宮。嗚呼吾君天所立,豈料四載猶服戎。向巡
  • 將官雷勝得過字代作

    蘇軾宋代〕胡騎入雲中,急烽連夜過。 * 穿虜陣,濺血貂裘涴。一來輦轂下,愁悶惟欲臥。今朝從公獵,稍覺天宇大。一雙
  • 留題彭善長別業步蕭少宰韻·其一

    李之世明代〕數武園廬幾自營,主人兼以淡為名。虛窗月白看松影,半榻經殘禮磬聲。鳥亦安禪棲寂寂,泉因漱石韻錚錚。東林
  • 鏡水齋口號

    乾隆清代〕銅鑒衣冠正,人鑒善惡知。閒齋名鏡水,清濁別於茲。
  • 久雨

    吳芾宋代〕歲旦值庚午,已有旱暵憂。甲申與甲子,仍更雨不收。豈惟主夏旱,還慮麥不收。農占吁可畏,使我生春愁。我今
  • 創得齋六韻

    乾隆清代〕肩輿入山徑,喜靜不言長。曲彴泉鳴隱,深林風度涼。便因排石戶,聊與憩松堂。碧宇流雲活,青楓過雨香。今來
  • 山行

    葉茵宋代〕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飛來白鳥似相識,對我對山三兩聲。
    題漁樵問答原文_題漁樵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落魄(泊舟津頭有感)

    朱敦儒宋代〕海山翠疊。夕陽殷雨雲堆雪。鷓鴣聲里蠻花發。我共扁舟,江上兩萍葉。東風落酒愁難說。誰教春夢分胡越。碧城
    題漁樵問答原文_題漁樵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祭常山回小獵

    蘇軾宋代〕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聖明
  • 永遇樂(宿鷗盟軒)

    張元乾宋代〕月仄金盆,江縈羅帶,涼飈天際。摩詰丹青,營丘平遠,一望窮千里。白鷗盟在,黃粱夢破,投老此心如水。耿無
  • 長江道中

    呂陶宋代〕春晝長江道,行人倦阻長。山花雜紅白,壟麥半青黃。灘外郵亭出,松間縣舍藏。簿書聊寓目,回轡已斜陽。
  • 梅花喜神譜欲謝一十六枝

    宋伯仁宋代〕暗香從何來,寒飈為輕扇。東君須護持,莫點官妝面。
  • 游黃山次韻

    程元岳宋代〕謾宿林間夜對床,鍾魚衍度幾星霜。月高花影頻開畫,鳳動松聲自鼓簧。人事縣知春日好,禪心不作少年狂。重來
  • 長江夕照歌

    乾隆清代〕借問長江源及委,蓋與朱日為出入。浮玉崢嶸接東西,寅賓寅餞惟中立。是時萬里無微風,鱗雲映江江面紅。鯨宮
  • 建劍風土

    陳藻宋代〕瞰水比連閣,開山上下廬。四時篁有筍,兩岸鱔多魚。白苧男抽肅,新絲女卷舒。吾曹嗟跋涉,不合早看書。
    題漁樵問答原文_題漁樵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宜長老住林泉

    釋慧遠宋代〕脫瓏掣轡換皮毛,水遠山長道自高。平澹家風隨分展,割雞時暫屈牛刀。
  • 寄徹公

    楊衡唐代〕北風吹霜霜月明,荷葉枯盡越水清。別來幾度龍宮宿,雪山童子應相逐。
    題漁樵問答原文_題漁樵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無題三首

    劉筠宋代〕走馬章台冒雨歸,後門猶嘆滯前期。荷心出水終無定,蘿蔓從風莫自持。複帳麝輕難辟惡,曲房蠶懶不成絲。漸進
題漁樵問答原文_題漁樵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