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蓮詩贈李子才原文
昔年李青蓮,嘉號何芳郁。
所以聞孫池,嬌紅變冰玉。
方當移種時,蓮房綻新綠。
善政猶蒲盧,發達果神速。
舊染出污泥,亭亭起初浴。
荒郊昔寥寥,里煙今簇簇。
趨事若子來,那復令頞蹙。
瑞氣集奇葩,雙鸞並肩宿。
豈唯感淳風,政爾勵澆俗。
既清貴溪流,復浚練江曲。
勛名在朝堂,暫此淹驥足。
誰當獻斯歌,預擬汗青錄。
詩詞問答
問:瑞蓮詩贈李子才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瑞蓮詩贈李子才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嘉號
美名;好名聲。 漢 劉向 《說苑·建本》:“孝行成於內而嘉號布於外。” 三國 魏 曹植 《酒賦》:“仰酒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聞孫
指有聲譽的子孫。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王之聞孫,世世多有。” 宋 王安石 《參知政事歐陽修曾祖某贈某官制》:“惟時聞孫,實朕良弼。” 清 顧炎武 《答原一公肅兩甥書》:“騎箕化鶴,多不可追,哲嗣聞孫,往往而在。”
嬌紅
形容女子嫩紅的臉色
兩頰嬌紅
冰玉
(1).冰和玉。常用以比喻高尚貞潔的人品或其他潔淨的事物。 唐 康駢 《劇談錄·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餚羞每至,曾不下筯。” 宋 辛棄疾 《清平樂》詞:“斷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金 蔡松年 《水調歌頭》詞:“西山六街碧,嘗憶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載,冰玉洗雙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馬》:“有孀婦,姿容頗美,年纔二十餘,獨處一室……纔向暝,便閉門,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謂冰玉之操,不是過矣。”
(2).岳父和女婿的代稱。“ 冰清玉潤 ”的省稱。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知今日會兩壻,清虛陰森,正好劇飲,坐無狂客,冰玉相對,得無少澹否?” 明 謝讜 《四喜記·思憶雙親》:“喜難量,相輝冰玉,天賜這美東牀。”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也須要才貌相均,年歲相當,冰玉相憐,門閥相高。念翩翩龍種,怎共那魚蝦為伴。”參見“ 冰清玉潤 ”。
方當
猶將要;會當。《後漢書·方術傳上·楊由》:“有風吹削哺,太守以問 由 。 由 對曰:‘方當有薦木實者,其色黃赤。’頃之,五官掾獻橘數包。”《梁書·簡文帝紀》:“方當玄默在躬,棲心事外。” 唐 韋應物 《冰賦》:“微客卿之言,則何以雪余惑,方當命有司而撤冰,書盤盂以自式。”
移種
猶移植。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五:“主人不知名,移種近軒闥。”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九:“千葉黃梅……近 興 、 利州 山中,樵者薪之以出,有 洛 人識之,求於其地尚多,始移種遺喜事者。”參見“ 移植 ”。
蓮房
(1) 蓮蓬
(2) 指僧人的居室
新綠
(1).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 唐 白居易 《長安早春旅懷》詩:“風吹新緑草牙拆,雨灑輕黃柳條濕。” 宋 陳與義 《縱步至董氏園亭》詩之二:“槐樹層層新緑生,客懷依舊不能平。” 宋 史達祖 《綺羅香·詠春雨》詞:“臨斷岸,新緑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序》:“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
(2).指開春後新漲的綠水。 宋 周邦彥 《滿庭芳》詞:“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緑濺濺。”
(3).指新釀的色呈碧綠的酒。 宋 周紫芝 《禽言·提壺盧》詩:“田中禾穗處處黃,瓮頭新緑家家有。”
善政
(1).妥善的法則。《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後漢書·臧宮傳》:“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南史·垣護之傳》:“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致。”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要之,官得其人,則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唐順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這些,在當時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績。《新五代史·雜傳·史圭》:“﹝ 史圭 ﹞為 寧晉 、 樂壽 縣令,有善政,縣人立碑以頌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辭》:“﹝先生﹞學問富而德行脩,踐揚中外,其善政蓋章章雲。”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他們說,自從 馬老爺 入閣拜相,善政流傳,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紅樓夢》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見 周瑞 家等媳婦在傍邊稱揚 鳳姐 素日許多善政。”
蒲盧
(1).即果蠃。一種細腰的蜂。《禮記·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 鄭玄 註:“蒲盧,蜾嬴,謂土蜂也。《詩》曰:‘螟蛉有子,蜾嬴負之。’螟蛉,桑蟲也,蒲盧取桑蟲之子去而變化之,以成為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盧之於桑蟲然。”一說為蘆葦。見 朱熹 集注。後因以“蒲盧”比喻對百姓的教化。 前蜀 貫休 《上杜使君》詩:“政術似蒲盧,詩情出沖漠。”
(2).一種細腰的葫蘆。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壺盧》:“壺之細腰者為蒲盧……今之藥壺盧是也。”
(3).複姓。 春秋 時 齊國 有 蒲盧胥 。
發達
已充分發展,各方面先進
已開發國家
神速
出奇的速度
收效神速
幾千年來披枷帶鎖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裡,變化是多么神速呵!——《土地》
舊染
謂往昔沾染的不良習氣。《書·胤征》:“舊染污俗,鹹與惟新。”《金史·程寀傳》:“誠恐郡國新民,習舊染之污,奢侈詐偽。”
污泥
由水和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澱物質
亭亭
(1) 高聳直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宋· 周敦頤《愛蓮說》
亭亭獨立。——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亭亭如蓋。——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
起初
原來;最初
這個工廠起初很小
荒郊
荒涼的郊野
荒郊野外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 * 》:“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之江淛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鍾。”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簇簇
(1).一叢叢;一堆堆。 唐 白居易 《開元寺東池早春》詩:“池水暖溫暾,水清波瀲灩。簇簇青泥中,新蒲葉如劍。”《紅樓夢》第二九回:“到了初一這一日, 榮國府 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
(2).叢列成行貌。 唐 王建 《橫吹曲辭·隴頭水》:“ 隴 東 隴 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胡兵夜回水傍住。憶著來時磨劍處。”
(3).衣衫鮮明整潔貌。《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趙二 在混堂內洗了個浄浴,打扮得帽兒光光,衣衫簇簇,自家提了一碗燈籠前來接親。”
趨事
(1).辦事;立業。《漢書·朱博傳》:“夜寢早起,妻希見其面……其趨事待士如是。”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明 方孝孺 《重爵祿》:“方之為天下者,使人以不得祿位為不若人,其心恆忻然有趨事赴功之心。”
(2).猶侍奉。《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數中一個後生,年紀二十五歲,姓 崔 名 寧 ,趨事郡王數年。”《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張勝 隨著先父便趨事員外。”
子來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臺,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頞蹙
謂皺眉頭。語本《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頞而相告。” 宋 蘇軾 《傳神記》:“乃於眉後加三紋,隱約可見,作俛首仰視眉揚而頞蹙者,遂大似。” 梁啓超 《新民說》十二:“吾讀宗教改革之歷史,見夫二百年干戈雲擾,全 歐 無寧宇,吾未嘗不頞蹙。”
瑞氣
吉祥之氣
霞光瑞氣
奇葩
(1).珍奇的花。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奇葩逸麗,淑質艶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慶賞》:“只見萬種奇葩呈艶麗,十分春色在枝頭。”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春蘭秋菊呵竟放奇葩,薰風永駐呵吹綠天涯!”
(2).喻出眾的作品。 碧野 《名城頌》:“﹝《絲路花雨》﹞這朵鮮艷多姿的藝術奇葩,給死者以懷念,給生者以欣慰。”
並肩
(1)
(2) 肩並肩地挨著
吾與汝並肩攜手。——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比喻團結合作,行動一致
豈唯
亦作“ 豈惟 ”。亦作“ 豈維 ”。難道只是;何止。《左傳·襄公二年》:“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莊子·逍遙遊》:“豈惟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也有之。”《楚辭·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後漢書·張衡傳》:“夫情勝其性,流遯忘反,豈唯不肖,中才皆然。”《新唐書·突厥傳上》:“誠能復兩渠之饒,誘農夫趣耕,擇險要,繕城壘,屯田蓄力, 河 隴 可復,豈唯自守而已。” 宋 蘇軾 《和東方有一士》:“豈惟舞獨鶴,便可躡飛鸞。還將嶺茅瘴,一洗月闕寒。” 明 王守仁 《大學問》:“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
淳風
淳厚樸實的風土人情
政爾
正爾;正當。政,通“ 正 ”。 宋 辛棄疾 《永遇樂·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詞:“投老空山,萬鬆手種,政爾堪嘆。” 宋 楊萬里 《過楊村》詩:“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下:“ 范蠡 忘名載 西子 , 介推 逃跡累 山樊 。先生政爾無多事,聊把漁竿坐水村。”
澆俗
猶澆風。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金史·肖貢傳》:“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諧》:“鄉中澆俗,多報富戶役,長厚者至碎破其家。”參見“ 澆風 ”。
清貴
(1) 清高可貴
(2) 職位較高而不掌實權的人
位列清貴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江曲
江水曲折處。《宋書·謝晦傳》:“齊輕舟於江曲,殄鋭敵其皆湮。” 唐 李涉 《牧童詞》:“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清 方朝 《碧落洞》詩:“日暮棹秋水,煙花滿江曲。”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朝堂
漢 代正朝左右官議政之處。亦泛指朝廷。《周禮·考工記·匠人》“九卿朝焉” 漢 鄭玄 註:“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賈公彥 疏:“ 鄭 據 漢 法,朝堂諸曹治事處,謂正朝之左右為廬舍者也。”《後漢書·明帝紀》:“夏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懷遠,祥物顯應,乃並集朝堂,奉觴上壽。” 元 成廷珪 《戚戚行》:“朝堂羽書昨日下,帥府然燈點軍籍。” 吳晗 《社會賢達考》:“不料還是白操心,於是只好當隱士了,隱得太遠太深,怕又和朝堂脫了節,揀一個靠近 長安 的,‘獨上高山望帝京’。”
驥足
比喻高才。《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鷄群。” 清 劉大櫆 《送孫明府遷任鳳陽》詩之一:“循吏聲名動九閽,通才驥足豈辭繁。” 梁啓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 * 》:“使起案之權,全歸行政官之手,則議員自放棄其識見,有為之士,無從展其驥足。”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預擬
事先打算。 清 唐孫華 《己卯元旦》詩之一:“一著退耕差較穩,占年預擬問農祥。” 茅盾 《子夜》五:“他們這公司預擬的投資地點應該是鄰近‘東方大港’和‘四大幹路’的沿線。”
汗青
(1)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颳去竹青部分,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