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原文

碧雲深鎖翠琅玕,煙雨霏霏見歲寒。

一夜龍孫初解籜,凌霄意氣待君看。

詩詞問答

問:《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寒韻

2. 雨竹

參考注釋

碧雲

(1).青雲;碧空中的雲。《文選·江淹<雜體詩·效惠休“別怨”>》:“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張銑 註:“碧雲,青雲也。” 唐 戴叔倫 《夏日登鶴岩偶成》詩:“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悵佳人未來,碧雲冉冉;王孫去後,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詩:“高城回首碧雲邊,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遠方或天邊。多用以表達離情別緒。 唐 韋應物 《奇皎然上人》詩:“願以碧雲思,方君怨別餘。” 宋 王禹偁 《仲鹹以四韻見寄因次原韻兼紓客情》:“喜霽未遑抽賦筆,勞君先惠碧雲詩。” 宋 柳永 《傾杯》詞:“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

翠琅玕

(1).一種青綠色的玉石。古人常用作佩飾。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唐 杜甫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詩:“主人情爛熳,持答翠琅玕。”

(2).指翠竹。 宋 楊萬里 《省宿題天官廳後竹林》詩:“秋聲偷入翠琅玕,葉葉竿竿玉韻寒。” 元 王冕 《息齋雙竹圖》詩:“歸來不得翠琅玕,聽雨冷眠溪上緑。” 清 鄭燮 《韜光庵為松岳上人作畫》詩:“綴玉含珠幾箭蘭,新篁葉葉翠琅玕。” 喻蘅 《畫竹四題》詩之一:“筆底翠琅玕,森森閲歲寒。”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霏霏

(1).雨雪盛貌。《詩·小雅·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楚辭·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原註:“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清 唐孫華 《柳絮》詩之一:“攪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團密又稀。”

(2).泛指濃密盛多。《楚辭·九章·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晉書·胡毋輔之傳》:“ 澄 ( 王澄 )嘗與人書曰:‘ 彥國 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絶,誠為後進領袖也。’” 唐 歐陽詹 《回鸞賦》:“鬱霏霏以葳蕤,輝熠熠以嚴顒。”《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陰風慘慘,殺氣霏霏。” 清 孫枝蔚 《雜詠》:“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樹暗香來。”

(3).飄灑,飛揚。 晉 潘岳 《西征賦》:“雍人縷切,鸞刀若飛,應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賈至 《銅雀台》詩:“撫弦心斷絶,聽管淚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夢》:“俄夢朱衣道人,長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紛亂貌。 漢 王粲 《羽獵賦》:“鷹犬競逐,弈弈霏霏。” 唐 韋應物 《贈別河南李功曹》詩:“忽復不相見,心思亂霏霏。”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余捉蟋蟀,汝奮臂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一夜

(1).一個夜晚;一整夜。《穀梁傳·定公四年》:“以眾不如 吳 ,以必死不如 楚 ,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 吳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魂終朝以三奪,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紅旗下》一:“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一直轉一夜。”

(2).指某夜。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 吳王 苑內花。”

龍孫

(1).駿馬名。 唐 李商隱 《過華清內廄門》詩:“自是明時不巡幸,至今 青海 有龍孫。” 唐 曹唐 《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之三:“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別是古龍孫。”

(2).稱帝王的後裔。《前漢書平話》卷下:“數內一人甚惡,卻回 常山王 語:‘你甚聖主?’ 常山王 :‘寡人龍孫,怎敢無理!’”

(3).《魏書·王慧龍傳》:“﹝ 王慧龍 ﹞幼聰慧, 愉 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後因以“龍孫”敬稱他人之孫。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子孫類》:“龍孫,稱人孫曰龍孫。”

(4).筍的別稱。 宋 梅堯臣 《韓持國遺洛筍》詩:“龍孫春吐一尺芽,紫錦包玉離泥沙。” 宋 陸游 《癸亥正月十日夜夢三山竹林中筍出甚盛欣然有作》詩:“一夜四山雷雨起,滿林無數長龍孫。”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春之時也,暖律乍起,和氣方剛,對穆穆之龍孫,列班班之鵷行。”

(5).指新竹。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孫待制新栽竹》:“龍孫已見多奇節,鳳實新生入翠枝。” 宋 陸游 《夏日》詩:“將雛燕子暫離巢,過母龍孫已放梢。”

(6).泛指竹。 宋 道潛 《慧覺孜師綠筠軒》詩:“會待龍孫添夏蔭,借君此地眠清風。” 宋 陸游 《夾路多修竹》詩:“桑麻有餘地,家家養龍孫。”

(7).竹的一種。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宋 許觀 《東齋紀事·竹之異名》:“ 辰州 有一種小竹,曰龍孫竹,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

(8).指小竹。 元 善住 《盆竹》詩:“豈知麼鳳尾,元是古龍孫。”

(9).指紅色的蜻蜓。《說郛》卷三一引《戊辰雜抄》:“有大龍蛻於 太湖 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

解籜

謂竹筍脫殼。 南朝 宋 鮑照 《詠採桑》:“早蒲時結陰,晚篁初解籜。” 宋 邵雍 《高竹》詩之八:“抽萌如止戈,解籜如脫甲。”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新筍正解籜,簌簌時聞香。”

凌霄

(1) 迫近雲霄。比喻志向高遠

浩氣凌霄

(2) 凌霄花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詩詞推薦

  • 頌證道歌證道歌

    釋印肅宋代〕卻被如來苦訶責,爾我真心何間隔。貪忙只欲外邊尋,直至如今連眼塞。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又用韻簡朔齋

    李曾伯宋代〕僮擁莆穰不作聲,起來城上已殘更。鄭衾還卻披衣出,此際如何睡得成。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送徐大正

    蘇軾宋代〕別時酒醆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並海棗如瓜。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千首
  • 菩薩蠻

    黃人傑宋代〕小春撋就雙桃靨。伴他二六堯蓂莢。紅綠若為新。個時生玉人。玉人持酒笑。笑與仙翁道。從此百年中,鶯花幾度
  • 題素庵壁間六首

    艾性夫宋代〕閒花淡心事,不作春風妍。野竹三五枝,引涼吹晝眠。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汴上暮秋

    許棠唐代〕獨立長堤上,西風滿客衣。日臨秋草廣,山接遠天微。岸葉隨波盡,沙雲與鳥飛。秦人寧有素,去意自知歸。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祀蠶先

    曾豐宋代〕旦谷兮辰剛,聿蠲衷兮齋以莊。孔傴兮再拜,擎厥拳兮三迎將。飛廉掃兮涴者以清,赤松灑兮溽者以涼。靈之來,
  • 溪上作

    陸游宋代〕傴僂溪頭白髮翁,暮年心事一枝筇。山銜落日青橫野,鴉起平沙黑蔽空。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東山
  • 偶書四首

    胡宏宋代〕青山萬古色,幾人曾賞心。蕭蕭木葉下,我坐復沉吟。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養正圖六十首·其四十一·運甓習勞

    乾隆清代〕朝暮運百甓,習勞歷厥躬。亹不遑暇逸,詎學清談崇。昭烈嘆髀肉,有志後先同。
  • 和陶桃花源

    吳芾宋代〕我聞桃花源,其先是秦世。當時避地人,歲久俱已逝。其後長子孫,生理還不廢。種桃以自營,結茅以自憇。有兒
  • 石門留示珍奇兩兒

    李孫宸明代〕汝父南歸歲五新,汝仍黃吻未成人。官憐薄祿耕難代,架有殘編業豈貧。匹馬漸銷庾嶺雪,雙龍遙指帝城春。疏慵
  • 今日何夕

    曾豐宋代〕今夕何夕,粲者如許。日在於參,心在於戶。心與火俱,火為心主。老人在南,蓋得其所。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舟泊太湖

    楊傑宋代〕區區朝市逐紛華,不信湖心有海槎。八十丈虹寒臥影,一千頃玉碧無瑕。古今風月歸詩客,多少蓴鱸屬酒家。安得
  • 挽樂全宋丈二首

    黃公度宋代〕嘆息高人逝,儀形繪事傳。耆年餘八十,遺行滿三千。朱紱沾新命,蒼松郁故阡。春風笳吹咽,桃李亦悽然。
  • 送從弟徹東歸

    張籍唐代〕緱山領印知公奏,才稱同時盡不如。奉使賀成登冊禮,陪班看出降恩書。去回在路秋塵里,受詔辭歸曉漏初。早晚
  • 題張宗蒼溪亭漱玉

    乾隆清代〕雲間振鷺半空垂,落就稍平匯作池。記得范園聽雪閣,憑欄一晌會心時。
  • 送瀛州簽判蘇秘丞

    司馬光宋代〕高陽十萬兵,幕府藉時英。寒上風猶勁,關南春未生。投壺邊柝靜,倚馬檄書成。不忘塵中客,往鴻可寄聲。
  • 送徐正時之官贛州四首

    曹勛宋代〕報導君乘六月潮,在齊端可比聞韶。探湯劇暑不易度,應喜南雲瞻玉霄。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聞故人自征戍回

    王建唐代〕昔聞著征戍,三年一還鄉。今來不換兵,須死在戰場。念子無氣力,徒學事戎行。少年得生還,有同墮穹蒼。自去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
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原文_題沈生畫風晴雨露竹四幅選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