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原文

變化洪纖付一陶,中楹瞻望赭紗袍。

有才元子名為污,失意劉蕡策自高。

青史異時觀壯士,黃衣何日調南曹。

居閒更覺新詩好,詞力還堪仆命騷。

詩詞問答

問: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參考注釋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洪纖

大小,巨細。《文選·班固<典引>》:“鋪觀二代洪纖之度,其賾可探也。” 張銑 註:“言布觀 殷 周 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跡亦可探究也。” 宋 曾鞏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顯晦鹹暨,洪纖不遺。” 清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序》:“學者將欲杜歧趨,遵正軌, 姚 氏而外,取法 梅 曾 足矣。其餘諸家駢列,所得洪纖各不相掩。”

一陶

(1).在一窯中陶冶。比喻在同一教化之下。《後漢書·崔駰傳》:“參差同量,壞冶一陶,羣生得理,庶績其凝。” 宋 王安石 《和甫如京師微之置酒》詩:“黃屋初啟聖,萬靈歸一陶。”

(2).方言。一起,一處。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醉春》:“ 柳洲亭 、 放鶴亭 、 湖心亭 、 冷泉亭 ,可惜造做子幾處; 六和塔 、 雷峯塔 、 保叔塔 、 靈鷲塔 ,恨弗得磕做子一陶。”

瞻望

(1) 往遠處或高處看

瞻望將來

(2) 敬仰並寄以希望

朝野瞻望

元子

(1).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書·微子之命》:“王若曰:猷, 殷王 元子。”《詩·魯頌·閟宮》:“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 魯 。” 朱熹 集傳:“叔父, 周公 也。元子, 魯公 伯禽 也。”《儀禮·士冠禮》:“天子之元子猶士也。” 鄭玄 註:“元子,世子也。”

(2).泛指長子。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 翰 ,國朝左侍極兼宰相 信 之玄孫, 臨汝 令 秘 之元子, 魏 出也。”

失意

(1) 不能實現自已的意願;不得志

而阿Q總覺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應該只是這樣的。——《阿Q正傳》

(2) 雙方意見不合

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傳》

自高

(1).自然高大。《莊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論治疏》:“又天居自高,龍鱗難犯,在於造次,不敢盡言。”

(2).自傲;抬高自己。《後漢書·袁紹傳》:“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宋 陳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書》:“後生小子遂以某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夢。”《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兒毛病,專一恃貴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裡。”

(3).猶自重;自珍。《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是時朝庭日亂,綱紀穨阤, 膺 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閒美,即之溫然。”

青史

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後人稱史籍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異時

(1).不同時候。《墨子·經上》:“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路 者 顏回 父,父子嘗各異時事 孔子 。” 晉 孫綽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莊 老 ;二子異時,風好玄同矣。” 唐 石貫 《和主司王起》:“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

(2).往時;從前。《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 司馬貞 索隱:“異時,猶昔時也。”《新唐書·於頔傳》:“部有湖陂,異時溉田三千頃,久廞廢。”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前代懸購遺書,鹹著條目: 隋 有闕書録, 唐 有訪書録, 宋 有求書録。異時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書·訂孔》:“異時 老 墨 諸公,不降志於刪定六藝,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後;他時。《史記·蘇秦列傳論》:“然世言 蘇秦 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 蘇秦 。” 宋 陸游 《跋<西崑酬唱集>》:“記之為異時一笑。” 清 姚瑩 《與陸次山論文書》:“異時集成付刻,或即以此書列其首,亦無不可者。”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參見“ 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論語·鄉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楊伯峻 註:“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裡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 向 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製,內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宋史·太祖紀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參見“ 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鹹通 中降聖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後輩新入內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註:“此所謂制舉也。時詔應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詔。”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澱粉製品在發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食經》‘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南曹

(1). 唐 代吏部的屬官。由員外郎一人充任,負責審核官吏的檔案和政績,並向上級呈報,以為升遷的依據。 唐 韓愈 《送靈師》詩:“手持南曹敘,字重青瑤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書·韓滉傳》:“三遷吏部員外郎。性強直,明吏事,蒞南曹五年,簿最詳緻。”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唐制,員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選街 之南,故曰南曹。”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新唐書·職官志二》、《唐會要·吏部員外郎》。

(2).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員。 明 李東陽 《送尚書黃公之南京戶部》詩:“早聽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屬重臣。”

居閒

亦作“ 居閒 ”。1.平居無事。 唐 韓愈 《畫記》:“居閒處獨時,往來余懷也。”《明史·傅珪傳》:“ 珪 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倖去。”

(2).賦閒。指失去官職。 唐 韓愈 《從仕》詩:“居閒食不足,從仕力難任。”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五:“越旬申言之, 張 辭以居閒之久,舊部曲不相聞,未有可薦者。” 明 歸有光 《<山齋先生文集>序》:“公父子皆以失 張公 意,先後罷去,居閒以詩文自娛。”

見“ 居閒 ”。

見“ 居間 ”。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詩詞推薦

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原文_次韻余翼贈陳長史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