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秀軒對竹有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植秀軒對竹有會原文

山軒名植秀,四面圍綠竹。

試問植物中,秀應讓誰獨。

竹亦有秋時,梢頭葉或黃。

不爭眾木青,節概故異常。

雨於春夏交,南多北艱致。

補助在人為,汲水課澆埭。

暇即課澆埭,園人前致辭。

權且不宜澆,緣埭抽筍時。

問其故為何,水多筍屈曲。

匪愛實害之,郭橐言可復。

若然雲棲林,地洳雨且霪。

何以行鞭時,十丈拔森森。

對曰此實異,雨乃天膏賜。

井寒河或污,其水不同致。

情知此巧言,不復斥其非。

澆竹猶小事,戒在莫予違。

詩詞問答

問:植秀軒對竹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植秀軒對竹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七

2. 一解

參考注釋

植秀

謂種植花木。 唐太宗 《小山賦》:“移芳植秀,擢乾抽莖。”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植物

構成植物界為數眾多的任何有機體,其典型的特徵有:無自身移動性的運動能力,不具有迅速運動反應力;缺乏明顯的神經和感覺器官(雖然具有特別的刺激反應的指示感應);具有纖維素構成的細胞壁;有一個特有的營養系統,即通過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無需直接吸收有機營養物質和表現出有性與無性世代交替的明顯趨向

故植物中之。——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曰植物。——蔡元培《圖畫》

有秋

豐收,有收成;豐年。《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詩:“司田春有秋,寄聲與我諧。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乃詔執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實倉廩。” 明 李贄 《復楊定見書》:“如種田相似,年年不輟,時時不改,有秋之穫如此,無成之歲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棄前事耶?”

梢頭

(1) 樹枝的頂端

月上柳梢頭

(2) 原木的細端

(3) 〈方〉∶末尾;盡頭

市鎮梢頭

不爭

(1)

(2)

只因為

不爭我聽撥琵琶楚江頭,愁淚濕青衫袖。——元曲選《揚州夢》

(3)

不在乎,不要緊

賣一桶與你不爭,只是被他們說得不好。——《水滸傳》

(4)

連詞。如果

假使不爭折損了,深為可惜。——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節概

操守和氣概

行立有節概

異常

(1) 非正常的;不同於平常的

異常現象

(2) 非常

任職期間異常緊張

補助

(1) 為某一目標提供資金方面的援助

市政府為該計畫補助了100萬元

(2) 提供缺乏的、不足的生活津貼或工作經費

以義賣捐贈品來補助經費

人為

(1) 人造成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2) 人去乾、做

事在人為

致辭

在儀式上講表示勉勵、感謝、祝賀、哀悼等的話

權且

姑且、暫且

定稿本一時找不到,權且送上初稿本

不宜

不適合,不適宜

這種土壤不宜種花生

為何

為什麼

屈曲

彎曲;曲折

畫欄屈曲

若然

(1).如果這樣。《後漢書·西域傳序》:“若然,則虜財賄益增,膽埶益殖,威臨 南羌 ,與之交連。”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王小官人》:“少年微笑曰:‘若然,則關係甚大。’” 明 李贄 《四書評·孟子·萬章上》:“若然, 彌子 獨非 靈公夫人 耶?” 許地山 《危巢墜簡·人非人》:“現在還有幾個同志家屬,是要仰給於她的,若然,三十元真是不夠。”

(2).如果。 歐陽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你們要是常常付清,若然一次不便的時候,付幾成隔一兩天再補清,也不是不能通融的。”

(3).如此。《淮南子·道應訓》:“復以衡説,其辭若然。”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上》:“ 漢 唐 而下,凡千百餘年,以此始,亦以此終。若然者,何也?”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若然者,既不能雅,又不能俗,則復不得比於 吳 蜀 六士矣。”

雲棲

見“ 雲棲 ”。

亦作“ 雲棲 ”。1.指隱居。《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寧朔將軍 丘珍孫 與 僧達 書曰:‘聞 褚先生 出居貴館,此子滅景雲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 唐 陳子昂 《續唐故中嶽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令守 崧山 玉女峰 ,雲棲窮林今五紀。” 宋 陸游 《醉題》詩:“雲棲澗飲未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

(2).寺名。在 浙江 杭州 五雲山 西。 明 僧 袾宏 ,號 雲棲大師 ,曾結庵於此。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之八:“ 雲棲 吾未到,乍此踏芒鞋。”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同致

(1).猶同歸。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君子百行,殊塗而同致。”《晉書·樂志上》:“協時正統,殊塗同致。”

(2).謂同樣效命。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於是見君親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 李善 注引《國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食不長,非教不智,生之族也,故一事之,惟其所在,則致死矣。”

(3).神態相同。 清 曹寅 《北院鶴》詩:“四鶴不同致,翛然神逈超。”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 * 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巧言

表面上好聽而實際上虛偽的話。《詩·小雅·雨無正》:“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漢書·東方朔傳》:“二人皆偽詐,巧言利口以進其身。” 清 劉大櫆 《贈姚詠棠序》:“古之怪偉魁梧不世出之士,為巧言所中傷者多矣。” 清 陳天華 《警世鐘》:“我曉得洋人初到,一定用巧言哄誘,還要施點小恩惠。”

小事

不重要之事;瑣事

詩詞推薦

植秀軒對竹有會原文_植秀軒對竹有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