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碩望瞻依嶺海間,高秋臨眺共開顏。
好賢水石自清媚,侍宴雲霞互往還。
枰局豈堪稽逸駕,蔦蘿如欲翳重關。
光儀玄論多相挹,不負山人再出山。
詩詞問答
問:《陪張顧二藩伯宴飲樾森樓次倫穗石韻·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碩望
重望;高名。亦指有重望的人。 唐 李德裕 《授石雄晉絳行營節度使制》:“朕以彥佐,早升大將之壇,久服上公之冕;資其碩望,任以指蹤。”《宋史·趙普傳》:“自輔弼兩朝,周旋三紀;茂巖廊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 宋 陸游 《賀葛正言啟》:“上虛佇於嘉言,士共歸於碩望。” 清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三子既通儒碩望, 姚先生 治其術益精。” 梁啓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然國民固非不欲舉耆宿碩望以為代表也,諸代表非不欲廣引耆宿碩望以同事也。”
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對尊長的敬意。語出《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鄭玄 箋:“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臣不勝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孫枝蔚 《贈滕縣任明府淑源》詩:“上官齊勸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闓運 《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少依慈訓,壯失瞻依。”
(3).敬仰依戀。 宋 蘇軾 《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將往宅於靈宮,永懷攀慕;願少安於祕殿,無盡瞻依。”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風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賞玩。”
(4).形容聳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其下深壑中,始見居廬環倚,似有樓閣瞻依之狀,不辨其為公館、為廟宇也。”
嶺海
指兩 廣 地區。其地北倚 五嶺 ,南臨 南海 ,故名。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雖在萬里之外, 嶺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宋 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 嶺海 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 文文山 死節,諸公傷悼之作佳者,如…… 黃誠信 云:‘三百餘年樂育恩,晚從科目得斯人,崎嶇 嶺海 期年國,零落氈毛萬里身。’皆可傳頌。”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一朝應蒲穀(轂)之錫,專制 嶺海 間,比於古之藩鎮,不亦身與名之兩全乎?”
高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
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南朝齊· 謝脁《謝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臨眺
在高處遠望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杜甫《登兗州城樓》
臨眺林海
開顏
露出微笑
孩子們個個笑開顏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清媚
明麗而嫵媚。 唐 鄭亞 《<會昌一品集>序》:“日赫於晝,而乏清媚;月皎於夜,而無溫煦。” 王統照 《號聲》:“她那痴憨可愛的態度,正與美人蕉一般,顯出無掛無念,並且是無自私的一種愛美的女性的清媚。” 郭沫若 《前茅·太陽沒了》:“雖有群星麗天,可憐又太微遠。雖有月魄清媚,只伴幽人睡眠。”
侍宴
見“ 侍宴 ”。
亦作“ 侍燕 ”。亦作“ 侍讌 ”。宴享時陪從或侍候於旁。 漢 王逸 《九思·悼亂》:“ 督 萬 兮侍宴, 周 邵 兮負蒭。”《漢書·元帝紀》:“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後漢書·朱祐傳》:“ 祐 侍讌,從容曰:‘ 長安 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唐 李謹言 《水殿拋球曲》之一:“侍宴黃昏曉未休,玉階夜色月如流。”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往還
去和來;往來
逸駕
(1).賓士的車駕。 南朝 齊 謝朓 《冬日晚郡事隙詩》:“願言稅逸駕,臨潭餌秋菊。” 唐玄宗 《<孝經>序》:“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攀逸駕者必騁殊軌轍。” 邢昺 疏:“逸駕,謂奔逸之車駕也。”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十四:“翠節忽杳藹,逸駕難追攀。”
(2).高超地駕御事物。比喻才能出眾。 明 楊璉 《龍膏記·空訪》:“我小姐素慕你逸駕之才,且感你更生之德。” 明 李東陽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韻奉答》:“知君尚有逸駕才,我馬虺隤當避路。”
蔦蘿
(1).又名寄生。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卷絡他物而上升。夏季開花,色有紅有白,為觀賞植物。 清 戴名世 《游爛柯山記》:“寺門古樟四株中二株尤奇,蔦蘿蔓引,苔蘚斑剝。” 葉聖陶 《隔膜·母》:“竹籬上生滿了蔦蘿。”
(2).蔦蘿與女蘿。兩種蔓生植物的合稱。比喻關係親密,寓依附攀緣之意。語本《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朱熹 集傳:“此燕兄弟親戚之詩……以比兄弟纏緜依附之意。”《紅樓夢》第九九回:“想蒙不棄卑寒,希望蔦蘿之附。”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光儀
光彩的儀容。稱人容貌的敬詞,猶言尊顏。 漢 禰衡 《鸚鵡賦》:“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若諸佛見存,一切洞徹,而威神之力,諸法自在,何為不曜光儀於當今?” 唐 張鷟 《遊仙窟》:“敢陳心素,幸願照知!若得見其光儀,豈敢論其萬一!” 清 劉大櫆 《與某翰林書》:“ 櫆 明年將至京師,使得立於堂階之下,而望先生之光儀,幸甚。”
玄論
關於 老 莊 學說的談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仲堪 精覈玄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何宴 之徒,始盛玄論,於是 聃 周 當路,與 尼父 爭塗矣。”
相挹
相推崇。挹,通“ 揖 ”。 明 李東陽 《貞則堂詩》:“節婦孝子家,高風遠相挹。”
山人
(1) 指隱士
山人墨客
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唐· 王勃《贈李十四》
(2) 舊稱以卜卦、算命為職業的人;方士
也不索喚師婆擂鼓邀神,請山人占卦揲蓍。——元· 羅國賓《羅李郎》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