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樂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樂洞原文

水樂探幽洞,鍧鏗果異常。

盡消諸慮處,繁會八音場。

非竹還非革,中宮亦中商。

妙張洞庭趣,何必問東陽。

詩詞問答

問:水樂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水樂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水樂洞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水樂

指流泉所發出的悅耳聲響。 唐 元結 《水樂說》:“ 元子 於山中尤所耽愛者有水樂。水樂是南磳之懸水,淙淙然,聞之多久,於耳尤便。”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流泉無絃石無竅,強名 水樂 人人笑。” 清 林佶 《游武夷登一覽亭》詩:“捨舟輕身陟危磴,聽徹水樂鳴濺濺。”

探幽

(1).探索深奧的事理。《後漢書·陳寵傳》:“陛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 晉 潘尼 《釋奠頌》:“探幽窮賾,溫故知新。”

(2).探尋幽境。 五代 齊己 《送僧游龍門香山寺》詩:“君到 香山寺 ,探幽莫損神。” 清 喬萊 《湘口》詩:“探幽更向 愚溪 去,野性偏宜鷗鷺羣。”

異常

(1) 非正常的;不同於平常的

異常現象

(2) 非常

任職期間異常緊張

繁會

(1).猶交響。謂繁多的音調互相參錯。《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會之響而顧問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聽也。” 南朝 梁 何遜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城中多宴賞,絲竹常繁會。” 清 曾國藩 《求闕齋記》:“由是八音繁會,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2).繁盛。《文選·潘岳<藉田賦>》:“中黃曄以發暉兮,方綵紛其繁會。” 張銑 註:“繁會,言盛也。” 前蜀 杜光庭 《眾修本命醮詞》:“年祿增延,福祥繁會,公私貞吉,族屬康寧。”

(3).指繁華薈萃之處;繁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傑觀,雪片一冬深。” 清 林則徐 《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折》:“若海疆商賈馬頭,及通衢繁會之區,吸食者不可勝數。”

八音

(1).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 註:“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

(2).泛指音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離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辯八音之雅俗。”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冶鑄》:“虛其腹以振盪空靈,而八音起。”

(3).八風之音。《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耳之道也。” 高誘 註:“八音,八卦之音。” 陳奇猷 校釋:“八音,八風之音……陰陽家以八風分屬八卦,故 高 謂八卦之音。”

中宮

(1).指北極星所在的區域。古代劃分星空的區域稱為宮。《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司馬貞 索隱引《文耀鉤》:“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後漢書·楊震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師地動……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宮,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權用事之象也。”《續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賦>》:“既以歷於中宮,乃回眸而自東。” 苗為 註:“中宮,紫微垣也。”

(2).皇后居住之處。因以借指皇后。《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常紿我言從中宮來,即從中宮來, 許美人 兒何從生中?” 顏師古 註:“中宮,皇后所居。”《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六宮” 漢 鄭玄 註:“六宮謂後也。若今稱皇后為中宮矣。”《新唐書·馮元常傳》:“嘗密諫帝,中宮權重,宜少抑。由是為 武后 所惡。”《宣和遺事》前集:“中宮乃嘆曰:‘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

(3).借指正妻。 清 李漁 《慎鸞交·修好》:“論推烏,合把頭名與。念他不向名家娶,合讓鸞膠作主,但將他夾在其間,也當把中宮相遇。”

(4).宮中。《三國志·吳志·陸凱傳》:“今中宮萬數,不備嬪嬙,外多鰥夫,女吟於中。”《晉書·姚興載記上》:“起浮圖於 永貴里 ,立 波若臺 於中宮,沙門坐禪者恆有千數。” 唐 王建 《宮詞》之六一:“中宮傳旨音聲散,諸院門開觸處行。”

(5).指中焦。《黃庭外景經·下部經》:“脾中之神主中宮。”

(6).指中丹田。 金松岑 《心聲》:“夫士,國之肝腎;夫士之言,國之聲息也。肢體憊而聲息雄,議論不少倦。中宮之氣必完,乾必終固。”

合乎五音中的宮級音階。《管子·地員》:“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宮,其泉黃而糗,流徙。”《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疾呼中宮,徐呼中徵。”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 註:“ 東陽 , 齊 竟上邑。”

(3).古邑名。 戰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註:“ 東陽 , 楚 北邑。”

(4).古地區名。 春秋 晉 地。相當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台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 杜預 註:“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

(5).古地區名。 戰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 顏師古 註:“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詞:“風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複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詩詞推薦

水樂洞原文_水樂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