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正月九日北山雍熙寺約同官》
全文:
自從寒陸爽乾坤,律呂還宮歲換辰。
曆紀人正才九日,斗移天位已三春。
銷磨壯士姑隨俗,牽引閒心苦為人。
終愧時艱才力短,只將民命倚洪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曆紀
(1).歷數綱紀。《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如儒林刑辟,歷紀圖典之用,稍增焉。” 李善 註:“歷紀,歷數綱紀也。”
(2).經歷的世代。《文選·史岑<出師頌>》:“歷紀十二,天命中易。” 李善 註:“《漢書》曰, 漢 起元 高祖 ,終於 孝平 王莽 之誅,十有二世也。”
(3).經歷一紀。極言歷時之久。古曆法以十九年為章,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范伯傳》:“天運歷紀,千歲一至。”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令有歷紀之壽。”
人正
即人元。 夏 歷的歲首。 漢 班固 《白*虎通·三正》:“十三月之時,萬物始達,孚由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 夏 為人正,色尚黑。”
九日
(1).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堯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三國 魏 曹植 《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天*皇。” 晉 傅玄 《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藝文類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飲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詩:“九日 龍山 飲,黃花笑逐臣。” 元 丁鶴年 《登定海虎蹲山》詩:“東海十年多契闊,西風九日獨登臨。”
天位
(1).天子之位,帝位。《易·需》:“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孔穎達 疏:“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詩·大雅·大明》:“天位 殷 適,使不挾四方。” 朱熹 集傳:“天位,天子之位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巨猾間舋,竊弄神器,歷載三六,偷安天位。” 李善 註:“天位,帝位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德宗 剋平寇難,旋復天位。” 清 方苞 《漢文帝論》:“自 魏 晉 至五季,雖亂臣盜賊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
(2).謂天帝之位。《禮記·禮運》:“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孔穎達 疏:“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
(3).天賜之職位,官位。《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者也。” 宋 王安石 《周公》:“ 周公 之所禮者,大賢與,則 周公 豈唯執贄見之而已,固當薦之天子,而共天位也。”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註:“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魏了翁名句,正月九日北山雍熙寺約同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