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故齋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思故齋原文

至道日炳煥,靈台本無私。

昭昭君子堂,棣萼時相輝。

粵此尚持一,居恆敢忘思。

靜息冀有養,動察無自欺。

蘊真含元和,微瑩存天彝。

觴豆日接愛,肅雍應塤篪。

豈不念逸豫,於焉勉夔夔。

般樂有聖訓,緝熙法前規。

永言相爾室,式用陳抑詩。

詩詞問答

問:思故齋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思故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道日

指修養達到崇高境界之日。 清 陳確 《與吳仲木書》:“痴頑若此,因得苟全性命於此世,然去道日遠矣。”

炳煥

(1).鮮明華麗。《文選·張衡<東京賦>》:“龍雀蟠蜿,天馬半漢,瑰異譎詭,燦爛炳煥。” 薛綜 註:“燦爛炳煥,絜白鮮明之貌。” 唐 崔令欽 《教坊記》:“觀者忽見眾女鹹文繡炳煥,莫不驚異。”《東周列國志》第二六回:“寡人忽若身在雲中,縹緲無際,至一宮闕,丹青炳煥。”

(2).顯著。《宋書·武帝紀中》:“靈祥炳煥,不可勝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惟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

靈台

(1) 指心;心靈

不可內於靈台。——《莊子·庚桑楚》

(2) 放靈柩或死者遺像、骨灰盒的台

靈台左右排列著花圈

無私

(1) 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沒有私心

昭昭

(1) 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類。——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棣萼

亦作“ 棣蕚 ”。比喻兄弟。《晉書·孝友傳序》:“夫天倫之重,共氣分形,心睽則葉顇荊枝,性合則華承棣萼。” 唐 杜甫 《至後》詩:“梅花一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仇兆鰲 註:“棣萼,以比兄弟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似這般桑榆景逼,怎能彀棣蕚榮歸?” 林之夏 《為不識題令祖禮林先生遺像》詩:“棣萼光輝映後先,湖山肅穆此書傳。”參見“ 棣華 ”。

時相

當朝宰相。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上顧問:‘此人合眾論否?’時相對曰:‘ 易 ( 李易 )乃 揚州 州學學正,必合眾論。’”《醒世恆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後來 東坡 為吟詩觸犯了時相,連遭謫貶。”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丙丁龜鑑有所本》:“書成上之,忤時相意,詔下府獄。”

靜息

靜止

林中的鳥兒都靜息了

自欺

自己欺騙自己。《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宋 葉適 《毋自欺室銘》:“有聞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三)》:“其實, 中國 人是並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於‘自欺’,由此並想‘欺人’。”

含元

(1).包含萬物的本原;包含元氣。《國語·周語下》“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三國 吳 韋昭 註:“含元處中,所以徧養六氣、九德之本也。”《後漢書·郅惲傳》:“含元包一,甄陶品類。” 李賢 註:“《前書志》曰:‘太極元氣,合三為一。’謂三才未分,包而為一(也)。”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詩:“憶昔 驪山宮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鰲 注引 黃希 曰:“《舊唐書》:‘東內曰 大明宮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天子復 含元 謁見,有司新都省權衡。”參見“ 含元殿 ”。

天彝

亦作“ 天彝 ”。猶天理,天常。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歲寒知松柏》:“誰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元典章·刑部十二·發冢》:“其本賊即係 周 氏的派族孫,今能三次掘伐偷盜祖宗墳墓,劫取財物,原其所犯,滅絶天彝。”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書館題詩》:“風木有餘恨,連理無傍枝,寄語青雲客,慎勿乖天彝。”

觴豆

(1).觴與豆。古代盛酒肴之具。《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觴豆之銘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則逃。’”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唯瑚璉觴豆而後雕文彤漆。” 章炳麟 《訄書·官統下》:“有位而無權,有階而無祿,則將軍之策命,或厪足以易觴豆。”

(2).“觴酒豆肉”之省。泛指飲食,筵席。《文選·張衡<東京賦>》:“執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國叟。” 李周翰 註:“言天子親執刀,肉袒割牲,奉酒及籩豆於三老五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周振甫 註:“觴豆,猶酒席。”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七:“一夕,吏散,庭空月明, 曹 與女羅觴豆,獻酬懽洽。” 清 宋琬 《登西嶽廟萬壽閣》詩:“檻外河山 三輔 小,嵓前觴豆百靈朝。”

肅雍

見“ 肅雝 ”。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逸豫

閒適安樂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夔夔

戒懼敬慎貌。《書·大禹謨》:“﹝ 舜 ﹞負罪引慝,祗載見 瞽瞍 ,夔夔齋慓, 瞽 亦允若。” 孔 傳:“夔夔,悚懼之貌。”《史記·五帝本紀》:“ 舜 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謹,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將母赴贛道西昌》詩:“江湖春汗漫,歲月老崢嶸。手把忘憂草,夔夔繞太清。” 明 方孝孺 《黃氏三壽圖贊》:“伯氏持觴,維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般樂

遊樂;玩樂

聖訓

(1) 舊指聖人的訓誡告諭或皇帝的詔令等

先遣內侍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中國 * 教徒指 * 教奠基者 * 的思想和行為記錄

緝熙

《詩·大雅·文王》:“穆穆 文王 ,於緝熙敬止。” 毛 傳:“緝熙,光明也。”又《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 鄭玄 箋:“緝熙,光明也。”後因以“緝熙”指光明,又引申為光輝。《漢書·揚雄傳上》:“隃於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雝雝。”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並文明自天,緝熙景祚。” 唐 李邕 《贈安州都督王仁忠神道碑》:“緝熙遠略,繩準嘉言。” 宋 王禹偁 《天道如張弓賦》:“又嘗觀上聖之姿,法天道兮緝熙,令先禁於 * ,心不忘於惸嫠。” 明 歸有光 《孟子敘道統而不及周公顏子》:“ 周公 以元聖而受緝熙之傳,制禮作樂,有身致太平之功。”

前規

(1).前人的規範、規矩。《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刁經臣讀李衛公平泉山居詩碑有感》:“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 文端 未嘗奏明裁汰,未奉明文,從而沿之,以前規後隨,恐 文端 不受。”

(2).指前代的規模。《宋書·良吏傳序》:“及 世祖 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繡,追陋前規,更造 正光 、 玉燭 、 紫極 諸殿。”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詩詞推薦

思故齋原文_思故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