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岳珂的《二十七日復有旨除帥江西一旬之間兩奉除音再》
全文:
郊廛不隔馬牛風,枌梓環陰跬步通。
湖帶江襟邦畛接,雨簾雲棟物華同。
未須豫計荒三徑,幸有需章達四聰。
尚想東湖少棠鬧,只今未改舊時紅。
參考注釋
郊廛
亦作“ 郊鄽 ”。郊野與市廛。統指城內外。《陳書·高祖紀上》:“榮光曖曖,已冒郊廛;甘露瀼瀼,亟流庭苑。” 唐 王勃 《三月曲水宴得煙字》詩:“縈回亘津渡,出沒控郊鄽。” 明 何景明 《上李石樓方伯》詩:“薇花當省署,棠蕚滿郊鄽。” 清 鈕琇 《觚賸·粵社以榕》:“郊廛鄉遂,無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
馬牛風
(1).馬牛奔逸。語出《書·費誓》:“馬牛其風。” 蔡沉 集傳:“馬牛風逸。” 宋 蘇轍 《汝南示三子》詩:“飲食粗便魚稻足,音塵不隔馬牛風。” 明 孫仁孺 《東郭記·戰必勝》:“ 齊 人煞誕,馬牛風不及邊關,無端侵越我江山。” 清 周亮工 《送季介庵呂素岩北還》詩:“雪裡難尋鴻雁跡,塵中誰辨馬牛風。”
(2).無關係,不相干。 宋 楊萬里 《謝張子儀尚書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詩:“今古交情市道同,轉頭立地馬牛風。”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三折:“色緣有深意,誰謂馬牛風?” 清 王韜 《臆譚·簡輔》:“今相臣之去就廢置,若無預乎草野之休戚,並不繫乎朝廷之重輕,在民若馬牛風,在朝若九牛毛。”參見“ 風馬牛不相及 ”。
枌梓
(1).二木名。泛指桂木。《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隨山疏濬潭,傍巖蓺枌梓。” 李周翰 註:“枌,榆;梓,木名。”
(2).指故里。 唐 高適 《宋中送族侄式顏時張大夫貶括州使人召式顏遂有此作》詩:“弟兄莫相見,親族遠枌梓。” 唐 皎然 《早春書懷寄少府仲宣》詩序:“予故里在 長城 卞山 。昔歲屬狂寇陷沒 江 左,親故離散,永望枌梓,不覺傷懷。”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墓志銘》:“ 藍水蜀山 ,環吾枌梓。”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詁:“跬,一舉足也。”《荀子·勸學》作“蹞步”。 楊倞 註:“半步曰蹞,蹞與跬同。”《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里;覆簣而進,及於萬仞。” 宋 范成大 《土門》詩:“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梁啓超 《新民說》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鈞儒 《寄大兒》詩:“小妹居對房,跬步無我離。”
(2).舉步;邁步。 宋 蘇軾 《靈壁張氏園亭記》:“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陸樹聲 《清暑筆談》:“士大夫逢時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難,而歸田為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青雲之路,跬步可階;五尺之童,便思奔競。”
(3).指極近的距離。《舊唐書·肅宗紀下》:“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失官後,便覺三山跬步,雲漢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昏霧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極少。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桓 稱仲父, 文 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馬光 《辭賜金第一札子》:“今臣等雖備位五使,猶在京城,跬步之勞,亦未嘗有,以何勛效再受重賜。”《朱子語類》卷五九:“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
(5).喻指小節。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夫細行不矜,終為大德之累,跬步必謹,猶憂其過舉也。”《明史·張邦奇傳》:“﹝ 張邦奇 ﹞與 王守仁 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跬步必謹。” 清 姚鼐 《復張君書》:“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
(6).人跡。 唐 杜甫 《溪漲》詩:“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仇兆鰲 註:“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後竹徑和牧中丞韻》:“跬步春園空,蒼然隔林語。”
岳珂名句,二十七日復有旨除帥江西一旬之間兩奉除音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