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澤渡河二首·其一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滎澤渡河二首·其一原文

西湖岷峨萬里長,大河北去渡滎陽。

平分兩戒回中嶽,直下三川阻太行。

咫尺風雲迷廣武,蒼涼暾日射扶桑。

時清久失成皋險,釃酒黃流吊戰場。

詩詞問答

問:滎澤渡河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滎澤渡河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滎澤渡河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並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帶百縣,縈抱七州。”《周書·靜帝紀》:“雖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奪之威; 漳 滏 勤王,無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稱。 唐 盧綸 《送張郎中還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 宋 蘇軾 《滿庭芳》詞:“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詩序》:“然後登 岷峨 ,攬西極,浮 江 而下。”一說 岷 為 青城山 ; 峨 為 峨眉山 。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大河

(1) 特指黃河

大河下上,頓失滔滔。——毛 * 《沁園春·雪》

(2) 亦指較大的河流

滎陽

縣名,在河南

平分

對等均分;對半分

平分土地

兩戒

(1).國家疆域的南北界限。《新唐書·天文志一》:“ 一行 以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故《星傳》謂北戒為 胡 門,南戒為 越 門。”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四七:“踏徧 中華 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 陳世宜 《游雙清別墅即事一首索中壘和》:“行行心跡雙清地,莽莽河山兩戒思。”

(2).借指兩戒之內的全境。 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豈謂一蹶,震驚兩戒。”

(3).謂分成不相統屬的兩部分。 嚴復 《原強》:“而南北雖屬一君,彼是居然兩戒。”

回中

(1). 秦 宮名。故址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隴西 、 北地 (今 寧夏 和 甘肅 東部),東歸時經過此處。 漢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從 蕭關 (今 寧夏 固原 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詩:“君王多樂事,何必向 回中 。”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蕭關 ,因途經 回中 得名。為 關中平原 與 隴東高原 間的交通要道。 西漢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縣 (今 陝西 鳳翔 南)經 回中道 ,北出 蕭關 。 東漢 建武 八年 來歙 由此攻取 隗囂 割據下的 略陽 (今 甘肅 秦安 東北)。 唐 盧照鄰 《上之回》詩:“ 回中 道路險, 蕭關 烽候多。”

直下

(1).徑直趨赴。《晉書·陶回傳》:“ 峻 知 石頭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陽 南道步來,宜伏兵要之,可一戰而擒。”

(2).謂徑直實行下去。《朱子全書·孟子一》:“ 孟子 見人,即道性善,稱 堯 舜 ,此是第一義。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聖賢,更無一毫人慾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達。《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註:“時租庸使帖下諸州調發,不關節度觀察使,謂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詩:“大山如牆缺,小山如塜纍,眾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條絛來,把妮子縛了兩隻手,掉過屋樑去,直下打一抽,吊將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詩:“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元 無名氏 《天淨沙》:“夢兒里分明見他,客窗直下。覺來依舊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來到這個三叉路口,不知那條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這枯楊直下,歇息一回。”

(6).謂直系下傳。 唐 歐陽詹 《許州送張中丞》詩:“ 孫 吳 去後無長策,誰敵 留侯 直下孫。” 唐 歐陽詹 《送郭秀才應舉》詩:“ 并州 細侯 直下孫,才應秋賦懷 金門 。”

三川

(1).三條河流的合稱,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涇 、 渭 、 洛 為三川。《國語·周語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韋昭 註:“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東周 以 河 、 洛 、 伊 為三川。《戰國策·秦策一》:“親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選·鮑照〈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陽。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陽》詩:“前登 陽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維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雲旗蔽三川,畫角發龍吟。” 趙殿成 註:“《史記》索隱:三川,今 洛陽 也。”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廣武

(1).古城名。故址在今 河南 滎陽 東北 廣武山 上。有東西二城。隔澗相對。 楚 漢 相爭時, 劉 項 各占一城,互相對峙。《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已定 東海 來,西,與 漢 俱臨 廣武 而軍,相守數月。”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伊昔臨 廣武 ,連兵決雌雄。”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二·河陰縣》。

(2).指 廣武君 李左車 。 明 王世貞 《故關》詩:“ 廣武 堪稱客, 成安 未曉兵。”詳“ 廣武君 ”。

蒼涼

荒蕪悲涼

過去這一帶滿目蒼涼,現在卻蓋了無數的工廠

日射

太陽光的照射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釃酒

(1).濾酒。《詩·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毛 傳:“以筐曰釃。”《後漢書·馬援傳》:“ 援 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 李賢 註:“釃,猶濾也。”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凡厥歲時,招呼僚友,廣座高陳,炰羔釃酒,後生魁俊,接引維勤。”

(2).斟酒。《晉書·周處傳》:“及 吳 平, 王渾 登 建鄴 宮釃酒,既酣,謂 吳 人曰:‘諸君亡國之餘,得無慼乎?’” 清 曹寅 《聞孫冷齋有<琴來閣看雪詩>率和代柬兼念子猷》:“望風艱謦欬,釃酒祝亭皋。” 章炳麟 《艾如張》詩:“釃酒思共和,共和在海東。”

黃流

(1).指酒。《詩·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 毛 傳:“黃金所以飾流鬯也。” 鄭玄 箋:“黃流,秬鬯也。” 孔穎達 疏:“釀秬為酒,以鬱金之草和之,使之芬香條鬯,故謂之秬鬯。草名鬱金,則黃如金色;酒在器流動,故謂之黃流。”按,傳、箋所釋不同,此從箋疏。參閱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南朝 梁 沉約 《梁宗廟登歌》之四:“我鬱載馨,黃流乃注。” 宋 陸游 《題齋壁》詩:“晝存真火溫枵腹,夜挽黃流灌病骸。”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夫黃流之祼,鬱金百葉,酹之以達黃泉。”

(2). 黃河 之水。 唐 韓愈 《感二鳥賦》:“過 潼關 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 宋 陳師道 《口號》:“坐使黃流隨指顧,即看丹閣畫精神。”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雜感用古詩十九首韻呈今醉先生並諸同人》:“ 泰山 日峩峩,黃流時浩浩。”

(3).泛指洪水。 宋 蘇軾 《次韻張昌言喜雨》:“千里黃流失故居,年來赤地到 青 徐 。” 王文誥 輯注引 趙次公 曰:“言水所衝盪,而民居不見也。”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謫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戰場

交戰的場所

開赴戰場

身外即戰場。——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詩詞推薦

滎澤渡河二首·其一原文_滎澤渡河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