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其三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游茅山·其三原文

振衣峰頂禮茅君,仙胄風流自昔聞。

名注紫台超萬劫,位同丹鼎列三分。

金璫玉佩流玄訣,瑤草瓊花絕懼氛。

竟日登臨歸路懶,亂峰迴首隔煙雲。

詩詞問答

問:游茅山·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游茅山·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游茅山·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弘誨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參考注釋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茅君

指傳說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頎 《題盧道士房》詩:“秋砧響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無 《游三茅華陽諸洞》詩之二:“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句曲玉印》:“ 經元 素事 茅君 ,每歲必禱 句曲 。”參見“ 茅山 ”、“ 茅盈 ”。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紫台

(1).道家稱神仙所居。《漢武帝內傳》:“ 上元夫人 語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藴,發紫臺之文,賜汝八會之書。五嶽真形,可謂至珍且貴。’”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紫臺初構,霜露霑衣;碧洞新開, 蓬萊 變海。”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輓詩》之一:“奇士人間留不住,故 * 掌紫臺文。”

(2).猶紫宮。指帝王所居。《文選·江淹<恨賦>》:“若夫 明妃 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 李善 註:“紫臺,猶紫宮也。” 唐 李商隱 《淚》詩:“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 楚 帳夜聞歌。” 清 屈大均 《寄沉陽剩人和尚》詩之四:“斯道只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臺秋。”

萬劫

(1).亦作“ 萬刼 ”。佛經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過程為一劫,萬劫猶萬世,形容時間極長。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俱處三界,獨與神遊,包括四天,卷舒萬劫。” 宋 蘇軾 《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萬劫墮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萬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許地山 《空山靈雨·<心有事>詩》:“你這樣做,雖經萬劫也不能遂願。”

(2).種種災難;許多災難。 元 祖銘 《宴坐峰》詩:“道人此宴坐,一念萬劫融。” 明 李開先 《十一煞·贈康對山》套曲:“千盤萬折連雲棧,萬劫千灰枉死城,糊突夢誰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詩:“萬劫不燒唯富貴,五倫最假是君臣。”

鼎列

鼎足而列。 唐 柳宗元 《詠三良》:“一心在陳力,鼎列夸四方。”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金璫

(1). 漢 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飾。璫當冠前,以黃金為之,故名。《後漢書·宦者傳序》:“自 明帝 以後……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文選·傅鹹<贈何劭王濟>》:“金璫垂惠文,煌煌發令姿。” 李善 注引 董巴 《輿服志》:“侍中冠弁大冠,加金璫,附蟬為文。”

(2).比喻高官。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如今聖納賢,金璫易覊絡。” 隋 江總 《華貂賦》:“隨玉珩之近遠,共金璫之去留。”

(3).用黃金裝飾的瓦當。《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康三年》:“以漆灌瓦,金璫、銀楹,珠簾、玉壁,窮極工巧。” 胡三省 註:“此金璫,蓋以金飾瓦之當也。”

玉佩

古人佩掛的玉制裝飾品

瑤草

(1).傳說中的香草。 漢 東方朔 《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唐 李賀 《天上謠》:“ 王子 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魯迅 《墳·雜憶》:“我當時的意思……並不是從什麼‘藝術之宮’里伸出手來,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來移植在 華 國的藝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 呂向 註:“瑤草、玉樹,皆美言之。” 金 元好問 《春風來》詩:“春風來時瑤草芳,緑池珠樹宿鴛鴦。” 明 袁中道 《武當》詩之二:“ 秦 敦 漢 鼎存膚骨,瑤草瓊枝作鬘鬟。”

(3).被雪覆蓋的草。 宋 蘇軾 《蔡州道遇雪》詩:“三徑瑤草合,一缾井花溫。”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諸子游平山堂大雪驟至》詩:“喜勝褰瑤草,狂思倒葛巾。”

瓊花

(1).一種珍貴的花。葉柔而瑩澤,花色微黃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後,多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門 秦氏 女,秀色如瓊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揚州 后土廟 有瓊花一株,或雲自 唐 所植,即 李衛公 所謂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瓊花》:“ 揚州 后土祠 瓊花,天下無二本,絶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 仁宗 慶曆 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 淳熙 中, 壽皇 亦嘗移植南內,逾年憔悴無華,仍送還之。其後,宦者 陳源 ,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 杭 之 褚家塘 瓊花園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間所有者,特當時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樹後庭花》。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瓊花玉樹》,《春江夜月》,聲聲齊唱。” 清 陳文述 《青溪吊江總宅》詩:“當時《玉樹》臨風曲,異日《瓊花》水調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威仰噤死不敢語,瓊花雲魄清珊珊。” 宋 楊萬里 《觀雪》詩:“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無香。” 元 呂止庵 《集賢賓·嘆世》曲:“到冬來落瓊花陣陣飄,剪鵝 * 片飛。” 陳毅 《蝶戀花·訪問亞洲三國喀布爾望雪山》詞:“一望瓊花爭怒放,飛越羣山,人喜從天降。”

竟日

終日;從早到晚

竟日默默在此。——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歸路

歸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們在大樹林裡越走越遠,終於迷失了歸路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標籤:茅山

詩詞推薦

游茅山·其三原文_游茅山·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