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九

作者:姚樞 朝代:元代

原文

夷齊顧名節,不食餓首陽。

尚父應天討,奮時清渭傍。

心跡異天壤,日月同輝光。

道義有如此,人惟重行藏。

詩詞問答

問:《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九》的作者是誰?答:姚樞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姚樞的名句有哪些?答:姚樞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夷齊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廖仲愷 《有感》詩:“扣馬 夷 齊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傷時。”參見“ 夷叔 ”。

名節

名譽與節操。

出處:

《漢書·龔勝傳》:“二人相友,並著名節。”

晉 李密 《陳情事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晉書·呂光載記》:“欲全卿名節 ,不使貽笑將來。”

宋 王禹偁 《上史館呂相公書》:“今館中之士先進者……皆砥礪名節,老於文學。”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護名節,勝於功名。善刀而藏,見機勇退’”

明 于謙《無題》: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 。

許傑 《鄰居》一:“人家的名節呢,你不能輕易毀壞。”

不食

(1).不吃。《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怒,不食。”

(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連州司馬凌君權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岡不食,吾甚樂焉,子其以是葬吾。”詳“ 不食之地 ”。

首陽

山名。一稱 雷首山 ,相傳為 伯夷 、 叔齊 採薇隱居處。《詩·唐風·采苓》:“采苓采苓, 首陽 之巔。” 毛 傳:“ 首陽 ,山名也。”《論語·季氏》:“ 伯夷 、 叔齊 ,餓於 首陽 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按, 首陽山 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 首陽山 在 河東 蒲坂 , 華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

尚父

亦作“ 尚甫 ”。1.指 周 呂望 。意為可尊敬的父輩。《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毛 傳:“尚父,可尚可父。” 鄭玄 箋:“尚父, 呂望 也。尊稱焉。”一說為 呂望 之字。 馬瑞辰 通釋:“‘父’與‘甫’同。甫為男子美稱, 尚父 其字也,猶 山甫 、 孔父 之屬。”《藝文類聚》卷二八引 漢 班彪 《游居賦》:“想 尚甫 之威虞,號蒼兕而明誓。”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比 渭 濱甲子, 尚父 難兄。” 清 唐孫華 《磻溪》詩:“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後世用以尊禮大臣的稱號。《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至西京,為太師,號曰尚父。”《新唐書·郭子儀傳》:“ 德宗 嗣位,詔還朝,攝冢宰,充山陵使,賜號‘尚父’。”《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帝矍然欲翦除,而憚其握兵,因尊為尚父。”《三國演義》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

天討

上天的懲治。《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後以王師征伐為“天討”,意謂稟承天意而行。《後漢書·光武帝紀贊》:“神旌乃顧,遞行天討。” 唐 楊炯 《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魯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討。”《封神演義》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討,救民於水火。” 清 陳夢雷 《題寧海將軍白沙受降圖》詩:“天討原無敵,王師自有真。”

心跡

思想與行為;猶心事;心情

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間

(2) 相隔極遠;相差極大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輝光

(1) 輝光放電管中,由於電極間產生稀薄氣體放電現象而在陰極附近產生的光

(2) 光輝華采

道義

道德和正義

道義上的支持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行藏

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等

數問其行藏。——《元史·楊奐傳》

詩詞推薦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九原文_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