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原文
汝未辦道業,何能超塵累。
但觀身精進,則知心猛利。
日中乃當食,食不敢盡味。
夜分而後寢,寢不敢熟睡。
貪入光明想,貪證法明智。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
大哉無累神,合此有道器。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
而稱釋氏子,動止是羞愧。
詩詞問答
問:警策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警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道業
(1).謂善行、美德。因其可以化導他人,故稱。《三國志·蜀志·龐統傳》:“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德心既廣,道業惟優。” 宋 陳襄 《與兩浙安撫陳舍人薦士書》:“ 處 、 穎 、 孜 , 襄 所聞而知之者,雖道業不及於二三子,然其行義皆足取信於人。”
(2).佛道教化事業。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水東有 觀雞寺 ……蓋以此土寒嚴,霜氣肅猛,出家沙門,率皆貧薄,施主慮闕道業,故崇斯構,是以志道者多棲託焉。”《魏書·釋老志》:“於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南朝 陳 徐陵 《天台山館徐則法師碑》:“銘曰:來去三鳥,賓游二童。然香雨上,擊磬雲中。玉粒雖軟,金膏未鎔。方流道業,濟彼昏蒙。”亦指佛道的修煉課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吾比修道業,入定怡神,凌虛往來,略無暇景,國人願覩,聞之久矣。”
(3).職業;營生。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八出:“販私鹽,賣私茶,是我時常道業;剝人牛, * 犬,是 * 逐營生。”《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 計安 便教人尋間房,安頓了妻小居住。不止一日, 計安 覷著渾家道:‘我下番無事,若不做些營生,恐坐吃山空,須得些個道業,來相助方好。’”
超塵
超脫塵俗。《紅樓夢》第一二○回:“ 雨村 便請教仙長超塵始末。” 柴萼 《梵天廬叢錄·美人雜詠》:“拈取妙蓮花一朵,從知清潔迥超塵。”
觀身
謂觀察自身的道德修養。《老子》:“以身觀身。” 唐 李程 《賦得竹箭有筠》詩:“方持不易操,對此欲觀身。” 宋 蘇軾 《送參寥師》詩:“閲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
精進
在某方面一心進取
努力精進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關係密切
知心朋友
猛利
(1).猶凶暴。《法苑珠林》卷三:“爾時有情,展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
(2).猶厲害。 唐寒山 《詩》之一:“上人心猛利,一聞便知妙。”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 嘉靖 間鳥嘴銃最後出而最猛利。”
日中
日頭正當午;中午
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水滸傳》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夜分
夜半
而後
以後;後來;然後
鳴呼!今而後(以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大家先議一議,而後正式表決
熟睡
睡得香甜、深沉
他們一連熟睡了10小時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明智
觀察敏銳而判斷正確;領悟恰當中肯之點和重要之點的能力
明智的態度
明智之舉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偉大的詩人出世
(2) 問世;產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魯迅《〈何典〉題記》
(3) 超脫人世束縛。佛教用語,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嶺記》
(4) 高出人世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毛 * 《念奴嬌·崑崙》
無累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掛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行心
謂修養心性。 唐 儲光羲 《題眄上人禪居》詩:“真王清浄子,燕居復行心。” 唐 張辭 《謝令學道詩》:“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行心不到頭。”
件件
每一件;一件件,一樁樁。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滿城風雨近重陽》:“ 黃州 潘大臨 工詩,多佳句,然甚貧。 東坡 、 山谷 尤喜之。 臨川 謝無逸 以書問有新作否, 潘 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一心猜是那個人了,更覺語言行動件件可疑,越辨越像。” 清 李漁 《憐香伴·冤褫》:“説老師賄賂公行,是非倒置,以優為劣,以劣為優,後面開了赫詐秀才的欵單,件件都有贓據。”《新民晚報》1984.8.8:“這類好事件件都要市長批嗎?”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釋氏
佛姓 釋迦 的略稱。亦指佛或佛教。《晉書·何充傳》:“於時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師道,而 充 與弟 準 崇信 釋氏 。” 南朝 梁 沉約 《究竟慈悲論》:“ 釋氏 之教,義本慈悲。” 唐 羅隱 《代文宣王答》詩:“ 釋氏 寶樓侵碧漢,道家宮殿拂青雲。”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崔侍郎 安潛 ,崇奉 釋氏 ,鮮茹葷血。”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余平生不信 釋氏 之學,而夢中所見如此,殆不可解。” 清 王錫 《法相寺》詩:“ 釋氏 貴無生,不在形骸久。”
動止
(1).動作與靜止。《莊子·天地》:“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
(2).行動;舉止。《後漢書·張湛傳》:“﹝ 張湛 ﹞矜嚴好禮,動止有則。”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動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小人有這個新人在旁,動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銘》:“孺人勤敏,有識量,動止尤嫻禮法。”
(3).起居作息。謂日常生活。多用作書信中的問候語。《隋書·經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記人君言行動止之事。”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比來不審尊體動止何似?” 宋 王安石 《與王禹玉書》之三:“秋冷,伏維動止萬福。” 明 歸有光 《與沉雲泉秀才書》:“ 朱秀才 來,具知動止為慰。”
(4).古代監獄的別名。《太平御覽》卷 * 三引 晉 張華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動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羞愧
自卑,慚愧
他的主動合作使我為說過的話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