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常簿赴召

作者:釋元肇 朝代:宋代

送方常簿赴召原文

門徑森陰帶草堂,脩篁搖翠間垂楊。

不知夢到三竿日,又拜除音一炷香。

池上游魚覓清影,天邊儀鳳集朝陽。

袖中大有安時策,長樂鐘聲夜未央。

詩詞問答

問:送方常簿赴召的作者是誰?答:釋元肇
問:送方常簿赴召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方常簿赴召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元肇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元肇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門徑

門前的小路

森陰

謂林木幽深茂密。《宣和遺事》前集:“屋三楹,時落成於八月,而高竹崇檜已森陰蓊鬱。” 清 黃景仁 《念奴嬌·京口重訪僧寺》詞:“ 蒜峯 西路,記昔年、曾入森陰古寺。”

草堂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三竿日

猶言日上三竿。謂時間不早。語本《南齊書·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 宋 歐陽修 《答樞密吳給事見寄》詩:“春寒擁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端的是傲 * 間萬戶侯,自在優遊。” 清 程先貞 《春朝即事》詩:“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鏡霜。”

拜除

拜授官職。《後漢書·第五倫傳》:“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師及道出 洛陽 者,宜皆召見,可因博問四方,兼以觀察其人。”《東觀漢記·鄧禹傳》:“追至 鄴 ,謁上,見之甚歡,謂曰:‘我得拜除長吏,生遠來,寧欲仕邪?’” 清 錢謙益 《太僕寺少卿陳大綬授中憲大夫制》:“奉公砥節,謝苞苴竿牘之私;守己俟時,絶傳遽拜除之竇。”

一炷香

(1).一枝香或一束香。 唐 李中 《贈念法華經綬上人》詩:“五更初起掃松堂,瞑目先焚一炷香。” 宋 王禹偁 《書齋》詩:“屏山獨臥千峯雪,御札時開一炷香。” 宋 陸游 《夜香》詩:“清夜一炷香,實與天心通。”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此一炷香,願化去死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願堂中老母,身安無事。”

(2). 明 清 時俗稱下官見上司時投遞的手本。因其楷書工整,細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清 翟灝 《通俗編·手本》:“今手本單書官銜姓名,俗號一炷香者,長刺也。”

上游

(1) 河流靠近發源地的一段

黃河上游

(2) 比喻先進的地位

力爭上遊

(3) 上級

只恐上游知道

清影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參差。” 唐 羊滔 《游爛柯山》詩之二:“亙壑躡丹虹,排雲弄清影。” 宋 張先 《相思兒令》詞:“願教清影長相見,更乞取長圓。”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其( 楊詠泰 )詩云:‘……書完含笑顧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頃。攜兒挈女完所天,長別金閨藏金井。’”

天邊

無限的空間

你從哪裡來的,親愛的小東西?從天邊來到這裡

儀鳳

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676—679年)

儀鳳中。—— 唐· 李朝威《柳毅傳》

朝陽

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迎著朝陽

中大

宋 代京官候選人的別稱。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近世京朝官曰太中,選人曰中大。”

時策

合時的謀略、計策。《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議郎 趙彥 嘗為帝陳言時策, 曹操 惡而殺之。” 清 杜岕 《思賢篇》:“經緯救世言,委蛇遵時策。”

長樂

(1).永久快樂。《韓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夬》:“如魚逢水,長樂受喜。” 清 龔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復》詩:“如作器者言詞良,長生長樂樂未央。”

(2).指 長樂宮 。 漢 班固 《西都賦》:“自 未央 而連 桂宮 ,北彌 明光 而亘 長樂 。”

(3).用以泛指宮殿。 唐 錢起 《贈闕下裴舍人》詩:“ 長樂 鐘聲花外盡, 龍池 柳色雨中深。” 清 陳維崧 《鵲花翻·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平話》詞:“依稀 長樂 夜烏啼,分明 湓浦 鄰船話。”參見“ 長樂宮 ”。

(4).見“ 長樂坡 ”。

夜未央

夜未盡,謂夜深還未到天明。《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孔穎達 疏:“謂夜未至旦。”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宋 楊萬里 《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詩:“維風及雨歲雲暮,不醉無歸夜未央。” 清 吳嘉紀 《擬古》詩:“酒闌親昵散,嗟哉夜未央!”

詩詞推薦

送方常簿赴召原文_送方常簿赴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