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其三原文
諸人知處,山僧盡知。
山僧知處,諸人不知。
頭上是天,腳下是地。
詩詞問答
問:偈五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釋岩
問:偈五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岩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岩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2. 《五燈會元》卷一六
參考注釋
諸人
(1).眾人。《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梁書·劉顯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
(2).別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遊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頭上
(1).頭的上方;頭頂。 五代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二:“春殘相憶 荊江 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許傑 《慘霧》下:“村上的婦人們……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迴旋著,正如強悍的老鷹一般,轉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又輭又甜,況是飢餓頭上,不覺一連喫了幾塊。”《紅樓夢》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忘了忌諱。”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頭上,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
(3).先,前頭。《 * 詞話》第六九回:“説在頭上,就是爹賞的這銀子,小媳婦也不敢領去,寧可領了爹言語,對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詞。用在名詞後,表示在某種事物的範圍以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現在,同樣神聖的義務輪到自己頭上來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都鬧了意見回來了。”
腳下
(1).腳底下。 唐 杜甫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頭上鋭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朱子語類》卷二十:“問志學與立,曰:‘志是要求箇道,猶是兩件物事;到立時,便是腳下已踏著了也。’”《老殘遊記》第八回:“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也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王洪濤 《莉莉》詩:“ 太行 在你的腳下,你在 太行 的懷裡!”
(2).物體近地面的部分。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詩:“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 驪山 腳下 秦皇 墓。” 前蜀 貫休 《漁家》詩:“前山腳下得魚多,惡浪堆中盡頭睡。”《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來日午時,你可將船泊於 蔣山 腳下南岸第七株楊柳樹下相候。”
(3).指鞋子。《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
(4).現在;馬上。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子瞻 若能腳下承當,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五一章:“要是依著俺,腳下就動手。” 孫犁 《風雲初記》十六:“去年的皇曆,今年不能使了。從腳下起,就得變個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