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普覺禪房原文
春日題箋寄梵園,雲房花木絕塵喧。
峰排千筍萬筍綠,桃綻朝霞暮霞繁。
大塊無文誰為繪,名山欲詠已忘言。
苾芻漫擬詩禪看,知爾難忘者個存。
詩詞問答
問:寄題普覺禪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寄題普覺禪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寄題普覺禪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三
參考注釋
春日
(1).春天;春季。《詩·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唐 寒山 《詩》之六十:“ 洛陽 多女兒,春日逞華麗。” 管樺 《故鄉》:“我被這春日的太陽曬得發熱。”
(2).春天的太陽。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雖壅之以黑墳,煖之以春日,猶不救於枯槁。”《晉書·樂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澗》詩:“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春》:“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
雲房
(1).僧道或隱者所居住的房屋。 唐 韋應物 《游琅琊山寺》詩:“填壑躋花界,疊石構雲房。” 明 高濂 《玉簪記·回觀》:“此女當初入觀,也非偶然……因此上收入在雲房。”《痛史》第十三回:“當下二人叩門入內,説明投宿來意。和尚連忙招呼到方丈里坐地,一面擺出齋飯,就讓二人在雲房歇宿。”
(2).喻蓮蓬。 明 郭正域 《瑞蓮賦》:“重結雲房,紛敷寶液。”
花木
指專供觀賞者的花草樹木
塵喧
塵世的煩擾。亦指塵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三:“ 劉 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猶沉滯塵喧,共啟悟之耳,何高之有?’” 唐 韋應物 《南園》詩:“頓灑塵喧意,長嘯滿襟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頎》:“慕神仙,服餌丹砂,期輕舉之道,結好塵喧之外。”
桃綻
桃花蕾。 許地山 《綴網勞蛛》:“流動的眼睛,軟潤的頷頰,玉蔥似的鼻,柳葉似的眉,桃綻似的唇,襯著蓬亂的頭髮……凡形體上各樣的美都湊合在她頭上。”
朝霞
太陽升起時東方的雲霞
漱正陽而含朝霞。——《楚辭》
朝霞滿天
朝霞映湖
暮霞
晚霞。 南朝 梁 江淹 《秋夕納涼奉和刑獄舅》:“虛堂起青藹,崦嵫生暮霞。” 唐 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晚泛漢江書懷》:“雨過遠山出,江澄暮霞生。” 清 杜濬 《茶喜》詩:“露氣澂秋水,江天卷暮霞。”
大塊
(1).大自然;大地。《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 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大塊,謂地也。”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郭沫若 《蜩螗集·題關山月畫》:“大塊無言是我師,陸離生動孰逾之。”
(2).猶大片。 毛 * 《中國革命和中國 * 》第一章第三節:“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後, 日本 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更使已經變成半殖民地的 中國 的一大塊土地淪為 日本 的殖民地。”
無文
(1).沒有文字記述。《書·洛誥》:“ 周公 曰:‘王肇稱 殷 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 孔 傳:“言王當始舉 殷 家祭祀,以禮典祀於新邑,皆次秩不在禮文者而祀之。”一說,文通“ 紊 ”,不紊亂。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今案,文當讀為紊。紊,亂也。” 唐 蔣防 《連州廖先生碑銘》:“仙書無文,仙語無詞;以心傳心,天地不知。” 明 賈仲名 《書<錄鬼簿>後》:“自 宮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傳……餘者皆無文焉。”
(2).指言語、辭章沒有文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禮記·禮器》:“﹝禮﹞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沒有彩藻之飾;沒有紋飾。《後漢書·郎顗傳》:“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無文。”
(4).謂樸實無華。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 少霞 無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問 《朝列大夫張公墓表》:“若夫確固而不移,質直而無文;直前逕行,唯義所存。”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苾芻
亦作“ 苾蒭 ”。即比丘。本西域草名,梵語以喻出家的佛弟子。為受具足戒者之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訶補羅國》:“大者謂苾芻,小者稱沙彌。” 唐 白居易 《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記》:“前後講毗尼三十會,度苾蒭百千人。”《西遊記》第十三回:“﹝ 三藏 ﹞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時 阿難陀 與諸苾蒭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説頌曰:‘若人壽百歲不見白水鶴,不如一日生得見白水鶴。’”
詩禪
(1).詩中隱含的禪理。亦指隱含禪理的詩。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且舉詩禪問答以困之, 潘 氣略不懾,應對如流。” 明 李開先 《詩禪序》:“詩禪何所於始乎?其當中古之時乎?人心稍變,直道難行,有託興,有佹詩,有諷諫,有寓言,有隱語,有廋詞,俗謂之謎,而士夫謂之詩禪。如禪教深遠,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徑陳,徑直則非禪矣。” 清 孔尚任 《街西三絕劉生索賦》:“不是詩禪不是謎,燈昏酒散費人猜。”
(2).詩道與禪道的並稱。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為悟境,詩家以為化境,詩禪一致,等無差別。”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者個
這個。 唐 從諗 《趙州禪師語錄》:“問:‘如何是菩提?’師云:‘者箇是闡提。’”
詩詞推薦
贈幕史粹公罷政歸釣鰲台
王鳳翎〔明代〕懶從鵷序點朝班,萬里金華一日還。白馬青袍何意緒,江雲川月足怡顏。鷹揚不入公車夢,鷗狎長隨釣艇閒。笑我
名句推薦
![寄題普覺禪房原文_寄題普覺禪房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