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

作者:沈嘉客 朝代:明代

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原文

興濟聊停棹,下船顧龍宮。

飢鼯竄古瓦,頹垣臥禿松。

金張許史地,所事都成空。

縱步衢沖間,城闉看闒茸。

幸余槐榆影,俛仰黌序中。

此外遂無他,可以問窊隆。

土人為予說,罹變此處同。

掩口城破後,云何辱乃公。

所賴此荒薄,得以全我躬。

予曰見何晚,此說故無庸。

先朝戚里舊,一日等飄風。

往復乘除爾,事理詎有窮。

天地齊一視,彼我不為功。

吐辭未既意,荒城日下舂。

詩詞問答

問: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的作者是誰?答:沈嘉客
問: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嘉客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嘉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滄海遺珠

參考注釋

下船

(1) 離開船到岸上

(2) 〈方〉∶從岸上到船上

龍宮

神話中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

金張許史

漢 時, 金日磾 、 張安世 並為顯宦。 許廣漢 為 宣帝 許皇后 之父。 史 指 史恭 及其長子 史高 。 恭 為 宣帝 祖母 史良娣 之兄。 宣帝 即位, 恭 已死,封 高 為 樂陵侯 。 許 史 兩家皆極寵貴。後因以此四姓並稱,借指權門貴族。 漢 揚雄 《解嘲》:“有談 范 蔡 之説於 金 張 許 史 之間,則狂矣。” 前蜀 韋莊 《鹹通》詩:“ 鹹通 時代物情奢,歡殺 金 張 許 史 家。”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對此撫幾長嘆息, 金 張 許 史 皆徒然。”

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習見。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他諸餘可愛,所事兒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四折:“他買下了眾街坊,所事兒依隨,官吏每更不問一個誰是誰非,誰信誰欺。”《雍熙樂府·鬥鵪鶉·香閨理髮》:“花月貌人間第一,所是兒風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女兒所事熟滑。”《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2).指某一件事,這件事。《水滸傳》第 * 回:“﹝ 關勝 ﹞道:‘我們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滸傳》第七三回:“太公接見,問道:‘好漢,所事如何?’” 清 秋瑾 《醜奴兒》詞:“沉沉所事掛胸懷,劃遍爐灰,倚遍廊迴:盼煞音書雁不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黃花岡之役·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後果》附《溫生才擊孚琦》:“ * 前之二年,海內外黨員紛集 香港 、 廣州 ,分頭努力所事。”

縱步

(1) 放開腳步邁開大步走路

縱步向前走去

(2) 向前跳躍的步子,以跳躍或連續跳躍方式走動

他一個縱步跳過了小河

城闉

城內重門。亦泛指城郭。《魏書·崔光傳》:“誠宜遠開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廟。”《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註:“闉,城曲重門也。” 宋 陸游 《野興》詩:“東望城闉十里遙,野人生計日蕭條。” 清 姚燮 《歲暮》詩:“獨立城闉移遠目,忍將舊事説安饒。”

闒茸

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為埽除之隸,在闒茸之中。——《漢書·司馬遷傳》

槐榆

(1).槐樹和榆樹。《淮南子·俶真訓》:“是故槐榆與橘柚,合而為兄弟; 有苗 與 三危 ,通為一家。”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裁變槐榆,並賑宗親。” 唐 韓愈 《示兒》詩:“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虛。”

(2).古人鑽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因以之比喻時序。 唐 姚崇 《兗州都督於知微碑》:“俄丁窮罰,殆至滅性。雖槐榆屢變,而創痛猶殷。”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頭抬頭。《墨子·節用中》:“俛仰週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軾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將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黌序

古代的學校。《北齊書·文宣帝紀》:“詔郡國修立黌序,廣延髦儁,敦述儒風。”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十六:“聖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清史稿·禮志三》:“厥後以 熱河 為時巡所,黌序肇興,定 大成殿 龕案如太學式,祭器、樂器亦如之。”

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東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還可以使這個小機件用來壓印可愛的浮雕圖案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窊隆

低昂;凹凸。《文選·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 李善 註:“窊隆,高下貌。” 張銑 註:“窊隆詭戾,謂水流下上奇勢、迴戾不常之貌。”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故窊隆異等,修短殊姿,皆稟之自然,得諸造化,非由倣效,俾有遷革。” 宋 蘇舜欽 《送王緯赴選序》:“地形窊隆,以機激水,上下環回無不通。”

人為

(1) 人造成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2) 人去乾、做

事在人為

掩口

(1).以手捂住嘴巴。《禮記·曲禮上》:“負劒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孔穎達 疏:“掩口,恐氣觸人。”參見“ 掩口而笑 ”、“ 掩口胡盧 ”。

(2).沉默不語;不敢出聲。《史記·孝武本紀》:“臣恐效 文成 ,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松覽 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蟬蛻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嘆。”《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讒夫在側,邪説諛辭,以曲為直。”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乃公

(1).傲慢的自稱語。猶今言你老子。《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王 乃謂侍者曰:‘誰謂乃公勇者?吾安能勇?’”《漢書·高帝紀》:“豎儒幾敗乃公事!”

(2).你的父親。 清 金農 《盧郡掾官齋銷夏即事有贈》詩之二:“濟源水味恨難同,茶事殷勤羨乃公。”

迺公:對人自稱的傲慢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漢書·張良傳》:“ 漢王 輟食吐哺,駡曰:‘豎儒,幾敗迺公事!’令趣銷印。”

得以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

充分發揚民主,使每個人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出來

人皆得以隸使之。——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我躬

我本身,我自己。《詩·小雅·小弁》:“我躬不閲,遑恤我後。”

無庸

毋庸;無須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個朝代。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揚子云 ,先朝執戟之臣耳。”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又論 濮安懿王 ,當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顧炎武 《常熟歸生晟陳生芳績書來以詩答之》:“先朝舊事君休問,鼓角淒其滿御街。” 黃人 《<錢牧齋文鈔>序》:“迨北師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為 馮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傳》:“ 武帝 詔曰:‘ 袁粲 、 劉彥節 並與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蘇軾 《縣榜》:“先朝值夷狄懷服,兵革寖息,而又體質恭儉,在位四十有二年。”

里舊

指有舊交的鄉親。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僕在 江 南為學士日,一里舊齎一寶帶,託僕投執政。”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飄風

旋風;暴風

四時之內,飄風怒吹,或西發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 赤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往復

(1) 來回;反覆

循環往復

(2) 往來

通信往復

乘除

(1) 求積與等分的運算

(2) 打算;算計

另有乘除,別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變化,此消彼長

萬事乘除總在天,何必愁腸千萬結

事理

事情的道理

通曉事理

有窮

(1).有窮盡,有止境。《莊子·則陽》:“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

(2).遭受困窮。《論語·衛靈公》:“ 子路 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晉 劉琨 《扶風歌》:“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

(3). 夏 代國名。其地在今 山東省 德州市 南。有,詞頭。《書·五子之歌》:“ 有窮 后羿 因民弗忍距於 河 。” 孔 傳:“ 有窮 ,國名; 羿 ,諸侯名。”《左傳·襄公四年》“因 夏 民以代 夏 政” 晉 杜預 註:“ 仲康 卒,子 相 立, 羿 遂代 相 ,號曰 有窮 。”參閱《史記·夏本紀》。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一視

(1).看一下。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其 河 洛 圖緯,一視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書·吳湊傳》:“ 湊 叩鞍一視,凡指擿,盡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 荷生 瞥見上屋有個艷妝侍兒出來,凝眸一視,卻是 紅豆 站在簾邊。”

(2).同樣看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騫驢布韉與金鞍駿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與繡帷玉枕同一寢也。知此,則貧富貴賤可以一視矣。” 明 宋濂 《詹士龍小傳》:“飲食衣服,一視諸子,外人不能辨。”

(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授經之士,或以獨步膠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與否,曾不以是,一視其言行如何耳。”

彼我

他和我;彼此。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易時,未知何如。”《晉書·王羲之傳》:“夫廟算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後動。”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及 隋氏 受命,海內為家,國靡愛憎,人無彼我。”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九》:“甚至彼我間的是非愛憎,也免不了得到一個相反的結果。”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吐辭

亦作“ 吐詞 ”。發言。亦謂寫作詩文。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謂 孔子 不能吐辭也。” 晉 曹毗 《對儒》:“吐辭則藻落 揚 班 ,抗心則志擬高鴻。”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吐辭又炳煥,五色羅華星。” 明 杜濬 《嵇康》詩:“吐辭薄 湯 武 ,千載有生氣。” 明 汪道昆 《五湖游》:“那漁翁吐辭不俗,想他是江湖散人。” 清 方文 《宋遺民詠·鄭所南思肖》:“吐詞惟痛快,忌諱所不顧。當時文網密,肝膽向誰訴。”

荒城

(1).荒涼的古城。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絶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 宋 蘇軾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荒城古塹草露寒,碧葉叢低紅菽粟。” 清 魏荔彤 《馬陵道》詩:“荒城夜半喧雷雨,還似當年萬弩聲。”

(2).指荒墳。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纍纍乎曠野與荒城?”

下舂

稱日落之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 淵虞 ,是謂高舂。至於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註:“ 連石 ,西北山。言將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盧思道 《春夕經行留侯墓》詩:“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舂。”

詩詞推薦

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原文_興濟縣刁芬之限窮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