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原文
錦片前程今美滿。
舞菱花一對青鸞。
早不入鳳台閒玉管。
詩詞問答
問:尾聲的作者是誰?答:賈仲名
問:尾聲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尾聲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蕭淑蘭 第四折
參考注釋
錦片前程
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明 賈仲名 《對玉疏》第四折:“想著喒錦片前程,十分恩愛。”亦作“ 錦綉前程 ”。 葉君健 《火花》十九:“覺得此刻對親家的意見決不能表示出絲毫的猶疑,免得引起親家對兒子的經濟支援在功虧一簣的時刻變卦,而使兒子的錦繡前程毀於一旦。”
美滿
感到幸福、愉快;美好圓滿
美滿的生活
菱花
(1).菱的花。 南朝 梁 簡文帝 《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 郁達夫 《車過臨平》詩:“清溪波動菱花亂,黃葉林疏鳥夢輕。”
(2).指菱花形的花紋。 唐 駱賓王 《王昭君》詩:“古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 前蜀 韋莊 《搗練篇》:“白袷絲光織魚目,菱花綬帶鴛鴦簇。”
(3).指菱花鏡。亦泛指鏡。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鏡》詩之二:“狂風吹卻妾心斷,玉筯並墮菱花前。” 明 唐寅 《二郎神》曲:“整雲鬟,對菱花,教人怕見愁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兩個在那裡交扣丁香,並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參見“ 菱花鏡 ”。
一對
(1).表數量。一雙。 唐 皮日休 《重元寺雙矮檜》詩:“應如 天竺 難陀寺 ,一對狻猊相枕眠。”《宣和遺事》前集:“撞著八個大漢,擔著一對酒桶,也來堤上歇涼。”《 * 詞話》第四回:“看見他一對小腳穿著老鴉緞子鞋兒。”
(2).表數量。一套,用以稱衣服。 宋 歐陽修 《謝對衣金帶鞍轡馬狀》:“臣伏蒙聖慈,以臣入院,特賜衣一對,金帶一條,金鍍銀鞍轡馬一匹者。”
(3).稱夫妻兩人。《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又過數日,婦人腳不痛了, 徐信 和它做了一對夫妻上路,直到 建康 。”《水滸傳》第一○四回:“適纔曾合過來,銅盆鐵帚,正是一對兒夫妻。” 楊朔 《春子姑娘》:“我望望她,又望望她表兄弟那寬闊的背影,覺得這兩人配在一起,倒是天生的一對兒。”
(4).泛指年貌可以相配的兩個人。《紅樓夢》第二六回:“從鏡後轉出兩個一對兒十五六歲的丫頭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有叫局的,他姊妹兩個總是一對兒同來,卻只算一個局錢。”
青鸞
(1).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多為神仙坐騎。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乾魚啟》:“文鰩夜觸,翼似青鸞。” 唐 李白 《鳳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王琦 注引《藝文類聚》:“《決疑註》曰:……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二折:“跟著我騎白鶴,上青霄;跨青鸞,遠市朝。” 清 陳珮 《哭程夫人》詩:“忽駕青鸞返碧虛,瓊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鳥。借指傳送信息的使者。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廢寢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 納蘭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絶。”
(3).相傳 罽賓王 於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後因以“青鸞”借指鏡。 閩 徐夤 《上陽宮詞》:“妝臺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 明 湯三江 《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臺,懶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
(4).亦作“ 青鑾 ”。鑾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鸞,鸞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 齊武帝 《耕藉詔》:“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雲聳,夾丹輦以霞飛。”
(5).指女子。 唐 王昌齡 《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棲新燕。”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
鳳台
(1).古台名。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者, 秦穆公 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 鳳臺 ,夫婦止其上。” 南朝 宋 鮑照 《升天行》:“ 鳳臺 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唐 黃滔 《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 秦 娥下 鳳臺 。” 元 楊維楨 《小遊仙》詩之十二:“ 嬴 家樓頭縹緲女,底用 蕭郎 築 鳳臺 。”
(2).泛指華美的樓台。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舞袖飄金谷,歌聲遶鳳臺。” 清 邵粹夫 《京華雜感》詩:“中宵獨坐看銀漢,王氣蔥蔥起鳳臺。”
玉管
亦作“ 玉琯 ”。1.玉制的古樂器。用以定律。《漢書·律曆志上》“竹曰管”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禮樂器記》:‘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舊唐書·音樂志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
(2).泛指管樂器。 北周 庾信 《賦得鸞台》詩:“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瑤臺。” 宋 辛棄疾 《菩薩蠻·和夏中玉》詞:“臨風橫玉管,聲散江天滿。” 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一折:“是誰將玉管吹,我這裡潛身在花下聽。”
(3).毛筆的美稱。 隋 薛道衡 《詠苔紙》:“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殷勤玉管傳深意,顒望著霜紅暗題。”《群音類選·點絳唇·相思》曲:“挑銀燈,拂錦牋,摘玉管,磨穿硯,寫了俏姻緣。” 清 蔣春霖 《鷓鴣天》詞:“臨玉管,試瓊甌,醒時題恨醉時休。”
(4).竹的美稱。 唐 韓琮 《風》詩:“涼飛玉管來 秦 甸,暗褭花枝入 楚 宮。” 唐 白居易 《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葉翦蘭羅碎,莖抽玉琯端。”
(5).山岩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游日記》:“始知 書字巖 之即為 玉琯 ,而此為 九疑山 之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