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興濟減水閘議改為壩命侍郎裘曰修至其地與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青縣興濟閘,緣減運河水。

中流行御艫,高出見閘底。

去歲夏霖盛,率已泄由此。

其奈至津城,猶餘二百里。

更無殺漲處,潦行乃所以。

因之圖再減,芥園請示指。

意欲稍移南,回蹕當細揣。

而此底實高,閘牆亦壅蔽。

況茲足浮送,無慮轉漕滯。

擬易閘為壩,更低尺以幾。

減之以其漸,緩急庶可恃。

然未能自信,博議命詳視。

詩詞問答

問:《閱興濟減水閘議改為壩命侍郎裘曰修至其地與總督楊廷璋藩司周元理會勘集議詩以示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五、滄海遺珠

2. 去聲

參考注釋

縣興

謂奏鐘磬之類的樂器。《禮記·仲尼燕居》:“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 鄭玄 註:“縣興,金作也。”

運河

人工水道,用作航行、排水或灌溉土地

流行

廣泛傳播;盛行

傳染病流行時常有護士奇缺的情況

出見

出現。《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時出見。”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黿轉入深淵,其後時時出見。”

出來相見。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竇儀 ﹞至 宋太祖 登極猶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顧問事,行至屏障間,覘見 太祖 衩衣,潛身卻退。中官謂曰:‘官家坐多時,請出見。’”

去歲

去年

由此

由於如此;因而;從這裡;從此。

例句: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其奈

亦作“ 其那 ”。怎奈;無奈。 唐 劉禹錫 《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詩:“其奈無成空老去,每臨明鏡若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韻》:“虛逢好陽艷,其那苦昏懜。” 宋 楊萬里 《乙酉社日偶題》詩:“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緣溪路未乾。” 明 劉基 《移梅亭》詩:“月涼夜色清如水,其那樓頭玉笛哀。”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請示

下級向上級請求指示

向中央請示

意欲

見“ 意欲 ”。

(1).亦作“ 意慾 ”。欲望。《淮南子·道應訓》:“故人主之意欲見於外,則為人臣之所制。” 宋 朱熹 《答林擇之書》之一:“今方欲與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點檢氣習偏處,意欲萌處。”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制民主政體》:“倘非達於共和,國民之意慾難厭,霸者彌縫掩飾之策,決其不能奏效也。” 葉聖陶 《李太太的頭髮》:“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給她們望見了;一種意欲包圍著她的腦袋。”

(2).想要。謂心想做某事。《後漢書·彭寵傳》:“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 子密 聽其語,遂不敢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約,不好自家啟齒。”《紅樓夢》第一回:“你攜了此物,意欲何往?”

回蹕

指帝王返駕回宮。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迨和議成, 英 法 兵退至 天津 ,留京王大臣疏請回蹕,上將從之,為三奸所尼,屢下詔改行期。”《清史稿·禮志四》:“車駕蒞至輒懸奉,回蹕後庋藏。”

而此

如此。《戰國策·齊策一》:“頃之間,候者復言 章子 以 齊 兵降 秦 , 威王 不應。而此者三。” 鮑彪 註:“而猶如。”

壅蔽

隔絕蒙蔽。多指用不正當手段有意隔絕別人的視聽,使人不明真相

趙高專權自恣,壅蔽大臣。——《漢書·劉向傳》

無慮

(1) 不計慮,指大約,大概

無慮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無慮五六萬。——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無慮十來人

(2) 無所顧忌,沒有掛念

無憂無慮

(3) 不用考慮,不值得重視

無慮甲兵十萬,老夫自有破敵妙計

轉漕

轉運糧餉。古時陸運稱“轉”,水運稱“漕”。《史記·蕭相國世家》:“ 關中 事計戶口轉漕給軍, 漢王 數失軍遁去, 何 常興 關中 卒,輒補缺。”《資治通鑑·漢高帝六年》:“ 蕭何 轉漕 關中 ,給食不乏。”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嘉定 寶山衞 ,築於 明 永樂 七八年間,時轉漕尚用 元 人海運,行海者望海收帆。”

緩急

(1) 舒緩與緊急

(2) 指需要相助的事

緩急或可救助。——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緩急人皆有之

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來他體格結實,而且自信

博議

全面詳盡地討論或評議。《漢書·溝洫志》:“且水勢各異,不博議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南齊書·神武紀下》:“ 神武 乃集在州僚佐,令其博議,還以表聞。” 宋 王得臣 《麈史·國政》:“議者以為祖宗時,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議。”

詳視

詳細察看。《南齊書·陸澄傳》:“以 竟陵王 子良 得古器……以問 澄 , 澄 曰:‘北名服匿,單于以與 蘇武 。’ 子良 後詳視器底,有字,髣髴可識,如 澄 所言。”

詩詞推薦

閱興濟減水閘議改為壩命侍郎裘曰修至其地與原文_閱興濟減水閘議改為壩命侍郎裘曰修至其地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