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閟亭原文
吾慕韓昌黎,文章妙百世。
體物語尤工,賦竹誇清閟。
唯我獨好之,則亦有深意。
虛中可受道,貫時無險易。
復苦魏文貞,直節而嫵媚。
伊餘清閟中,賞玩有遺味。
詩詞問答
問:清閟亭的作者是誰?答:章憲
問:清閟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章憲的名句有哪些?答:章憲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韓昌黎
即 唐 代文學家 韓愈 。 魏 晉 南北朝 以來,士人多重郡望。 昌黎 (今 遼寧省 義縣 ) 韓氏 於 唐 為一時望族。 韓愈 原籍 孟州 河陽 (今 河南省 孟縣 ),但常自稱 昌黎 韓愈 。後人因稱其為“韓昌黎”。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百世之怨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流芳百世
體物
(1).生成萬物。《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鄭玄 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之道生養萬物無不周徧,而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清 戴震 《原善》卷上:“‘形而上’者,陰陽鬼神胥是也,體物者也……五行之成形質者,則器也;其體物者,道也。”
(2).描述事物;摹狀事物。 晉 陸機 《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 庾信 謂 魏 使尉 瑾 曰:‘我在 鄴 ,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陳昭 曰:‘作何形狀?’ 徐君彥 曰:‘有類軟棗。’ 信 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王國維 《人間詞話》八:“ 美成 ( 周邦彥 )深遠之致不及 歐 秦 ,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
清閟
清靜幽邃。《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即玄宮之冥漠,安神寢之清閟。” 唐 韓愈 《新竹》詩:“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 宋 王炎 《勸農道場山》詩:“松徑度坡陀,蓮宮得清閟。”《宋史·樂志十四》:“瑤殿清閟,玉墄坦夷。” 清 夏錫祚 《自紫蜺澗至旋螺頂》詩:“巖阿賀精廬,清閟獨所擅。”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虛中
(1).沒有雜念,心神專注。《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中以治之。” 鄭玄 註:“虛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潛書·思憤》:“虛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愛樂縻於中,則心佚而道亡。”
(2).身體內部虛弱。《文選·枚乘<七發>》:“虛中重聽,惡聞人聲。” 呂向 註:“虛中,精氣竭也。”
(3).虛心;謙虛。 晉 孫綽 《庾公誄》:“君子之交,相與無私;虛中納是,吐誠誨非。” 清 唐甄 《潛書·病獲》:“虛中以與人,直己以遇詐。”
(4).空腹;中空。《南史·孝義傳上·郭原平》:“主人設食, 原平 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飱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 明 劉基 《尚節亭記》:“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也。”
(5).石鐘乳之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石鐘乳》。
險易
(1).吉凶。《易·繫辭上》:“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 韓康伯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陸德明 釋文引 京房 曰:“險,惡也;易,善也。”
(2).險阻與平坦。《吳子·治兵》:“明知險易,則地輕馬。”《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山川道路,形勢險易,無不備載。”
(3).治亂。《文選·班固<東都賦>》:“豈特方軌並跡,紛綸後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云爾哉。” 李善 註:“險易,喻治亂也。” 宋 司馬光 《太行》詩:“險易曾何變,興亡只可哀。”
(4).偏指艱難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勝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勝犯,故禁令行,人人無私,雖經險易,而國不可侵,治國也。”
直節
謂守正不阿的操守。 宋 范仲淹 《依韻和龐殿院見寄》:“直節羨君如指佞,孤根憐我異凌霄。” 宋 岳飛 《駐兵新淦題伏魔寺壁》詩:“膽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明 無名氏 《節俠記·私仰》:“他少年磊落,直節嶙峋,又好結交豪傑,以此人都忌他。”《明史·李時勉傳》:“然以直節重望為士類所依歸者,莫如 時勉 。”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 石星 直節震 明 代,及任本兵, 日本 之役惟調停賄款。”
嫵媚
姿態美好可愛
嫵媚懺弱
賞玩
(1) 觀賞遊玩
有恁樣好花,如何空過?須把酒來賞玩。——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
(2) 鑑賞品評
賞玩古董
遺味
猶餘味。《文選·陸機<文賦>》:“闕大羹之遺味,同朱絃之清汜。” 李善 註:“遺,猶餘也。” 唐 韓愈 《明水賦》:“竊比大羹之遺味,幸希薦於廟中。” 宋 蘇轍 《次韻孔武仲學士見贈》:“古風棄雕琢,遺味比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