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夕醉眠河張口

作者:田汝悚 朝代:明代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

醉脫紫貂裘,高眠酣素秋。

覺來楹外望,山月掛銀鉤。

低頭無寶劍,霜花流赤燄。

為學萬人敵,鋒鋩久韜斂。

尚父老垂綸,孔明龍臥人。

一旦師王者,寧復常賤貧。

我今何偃蹇,薄海意難挽。

楊朱岐路悲,阮籍窮途返。

咄咄行路難,行行歌考槃。

吞聲尋趙魏,立馬望燕韓。

詩詞問答

問:旅夕醉眠河張口的作者是誰?答:田汝悚
問:旅夕醉眠河張口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田汝悚的名句有哪些?答:田汝悚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六十五

參考注釋

貂裘

用貂的毛皮製做的衣服

高眠

(1).高枕安眠。 唐 耿湋 《春日題苗發竹亭》詩:“閒詠疏篁近,高眠遠岫微。” 宋 王禹偁 《五更睡》詩:“左宦離雙闕,高眠盡五更。” 清 李漁 《蜃中樓·姻阻》:“介壽歸來, 河 清無事,龍宮盡日高眠。”

(2).指閒居。 唐 李華 《與弟莒書》:“未遇 趙公 之舉,馬廄高眠,古今一也。” 明 袁宏道 《初杜門》詩:“一笑揮銅綬,高眠謝部民。”

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說,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漢 劉楨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游。”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 瞿唐峽 口 曲江 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宋 歐陽修 《清商怨》詞:“關河愁思望處滿。漸素秋向晚。”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邊盼素秋。” *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興>詩韻·戰局時局》:“ 興安嶺 下 楚江 頭,萬里烽煙接素秋。”參見“ 素商 ”。

(2).比喻衰老、遲暮。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無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機,素秋馳白日。”

銀鉤

亦作“ 銀鉤 ”。 1.銀質或銀色的鉤子。《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 南朝 梁 劉孝威 《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

(2).一種銀質的婦女飾物。 唐 徐堅 《棹歌行》:“櫂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

(3).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元 張遜 《水調歌頭·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詞:“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他一不合銀鉤寫,錦字松煙。”

(4).比喻彎月。 宋 李彌遜 《游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

低頭

(1)

(2) 垂下頭

低頭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頭認罪

寶劍

原來指罕見而貴重的劍,後泛指普通劍

霜花

亦作“ 霜華 ”。1.即霜。霜為粉末狀結晶。花,指物之微細者。故稱。 唐 戴叔倫 《獨坐》詩:“二月霜花薄,羣山雨氣昏。”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三折:“雲淡晚風輕,露冷霜華重。” 杜鵬程 《鐵路工地上的深夜》:“ 老趙 把住方向盤望著前方,公路兩旁的小樹和枯草上掛滿霜花。”

(2).皎潔的月光。 唐太宗 《秋暮言志》詩:“朝光浮燒夜,霜華浄碧空。”

(3).閃著寒光的鋒刃。亦指鋒刃閃著的寒光。 明 夏完淳 《錢漱廣為余內兄弟死絕句》之五:“看君壁上龍鳴劍,依舊霜花夜夜深。” 清 陸楣 《滿江紅·松源署中除草得斷鏃》詞:“斸蒼苔,磨洗認霜華,悲陳刼。”

(4).喻指白色鬚髮。 唐 溫庭筠 《達摩支曲》:“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永叔感興》之五:“歡樂既未能,鬢髮霜花易。” 明 張居正 《答中溪李尊師論禪書》:“今不意遂已五旬,霜華飛滿鬚鬢。” 清 孫枝蔚 《歸來》詩之二:“囊中羞澀還如故,贏得霜華上髩鬚。”

為學

做學問;治學。《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為學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業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許地山 《東野先生》:“他從不苟且,為學做事都很認真。”

萬人敵

(1).戰勝萬人之術。指兵法。《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三國演義》第六六回:“昔 戰國 時 趙 人 藺相如 無縛鷄之力,於 澠池 會上,覷 秦 國君臣如無物,況吾曾學萬人敵者乎!” 黃葆楨 《楊哲商烈士悼歌》:“丈夫當學萬人敵,一書一劍將何為。”

(2).指勇力可敵萬人。《三國志·魏志·程昱傳》:“ 劉備 有英名, 關羽 、 張飛 皆萬人敵也, 權 必資之以御我。”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其 黑寡 、 暮未 二渠,皆萬人敵。”

鋒鋩

見“ 鋒芒 ”。

韜斂

斂藏。 明 文徵明 《太傅王文恪公傳》:“晚益韜斂,以踰越為戒。” 明 唐順之 《晉齋說並跋》:“日麗乎天而含於地,見乎南而潛乎北,故其韜斂而若無所事者,所以厚畜其力而用其壯者也。”

尚父

亦作“ 尚甫 ”。1.指 周 呂望 。意為可尊敬的父輩。《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毛 傳:“尚父,可尚可父。” 鄭玄 箋:“尚父, 呂望 也。尊稱焉。”一說為 呂望 之字。 馬瑞辰 通釋:“‘父’與‘甫’同。甫為男子美稱, 尚父 其字也,猶 山甫 、 孔父 之屬。”《藝文類聚》卷二八引 漢 班彪 《游居賦》:“想 尚甫 之威虞,號蒼兕而明誓。”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比 渭 濱甲子, 尚父 難兄。” 清 唐孫華 《磻溪》詩:“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後世用以尊禮大臣的稱號。《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至西京,為太師,號曰尚父。”《新唐書·郭子儀傳》:“ 德宗 嗣位,詔還朝,攝冢宰,充山陵使,賜號‘尚父’。”《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帝矍然欲翦除,而憚其握兵,因尊為尚父。”《三國演義》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

垂綸

(1).垂釣。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五:“流磻平皋,垂綸長川。”《南史·王彧傳》:“ 文帝 嘗與羣臣臨 天泉池 ,帝垂綸良久不獲。” 明 劉基 《題秋江獨釣圖》詩:“秋風江上垂綸客,知是 嚴陵 是 太公 ?” 蘇曼殊 《與劉半農書》:“不慧比來胸膈時時作痛,神經紛亂,只好垂綸湖畔。”

(2).傳說 呂尚 ( 姜太公 )未出仕時曾隱居 渭 濱垂釣,後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蓋祿厚者責重,爵尊者神勞。故 漆園 垂綸而不顧卿相之貴, 柏成 操耜而不屑諸侯之高。” 北周 庾信 《擬詠懷》詩之二:“赭衣居 傅巖 ,垂綸在 渭川 。” 唐 李頎 《送喬琳》詩:“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 王闓運 《上征賦》:“任治亂之迭運兮,豈妨余之垂綸。”

(3).借指隱士。 唐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詩:“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 江 漢 有垂綸。”

(4).指釣魚的用具。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五章:“余乃負杖出門,隨步所之,遇漁翁,相與閒話,迄翁收拾垂綸,余亦轉身歸去。”

孔明

(1).很完備;很潔淨;很鮮明。《詩·小雅·楚茨》:“祝祭於祊,祀事孔明。” 鄭玄 箋:“孔,甚也;明,猶備也,絜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滌濯靜嘉,禮儀孔明。” 薛綜 註:“孔,甚也,言禮儀甚鮮明也。”《隋書·音樂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顧,保茲介福。”

(2).很明達;很明晰。《漢書·敘傳下》:“烏呼 史遷 ,薰胥以刑!幽而發憤,乃思乃精,錯綜羣言,古今是經,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選·張衡<思玄賦>》:“彼天監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呂向 註:“言天監視甚明,用輔佑誠信仁德矣。” 唐 王維 《冬筍記》:“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難……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禮樂。斯其大者遠者,況承順顏色乎,況溫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聽卑,神鑒孔明。不然筍曷為出哉。”

(3).指明顯。 唐 韓愈 《殘形操》詩:“有獸維狸兮,我夢得之。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

(4). 諸葛亮 的字。 三國 蜀 政治家、軍事家。 東漢 末,隱居 隆中 ,世稱“臥龍”。 劉備 三顧草廬,他提出聯 吳 抗 曹 的策略,遂成為 劉備 的主要謀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盤桓,俟時而動。”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赤伏起頽運, 臥龍 得 孔明 。”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殺你曉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畫八卦的 伏羲 。”

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

一旦

(1) 不確定的時間

一旦工作完成,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一旦山陵崩。——《戰國策·趙策》

一旦為將。——漢·劉向《列女傳》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占有這些珍寶)。——唐·杜牧《阿房宮賦》

一旦異於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一旦運窮。——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一旦事變。——清·周容《芋老人傳》

(2) 一天之間,表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

毀於一旦

師王

宋 韓侂胄 因太師封 平原郡 王,當時趨炎附勢者諛稱為“師王”。 宋 曾三異 《因話錄·韓侘胄》:“ 韓侂胄 封 平原郡 王,而官至太師,一時獻佞,過稱師王。”

賤貧

(1).卑賤貧困。《楚辭·九章·惜誦》:“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賤貧。”《梁書·儒林傳·范縝》:“ 子良 問曰:‘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賤貧?’”《新唐書·魏元忠傳》:“志士在富貴與賤貧,皆思立功名以傳於後,然知己難而所遇罕。”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素志安賤貧,心計鄙鑽核。”

(2).指卑賤貧困的人。 唐 盧綸 《過司空曙村居》詩:“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賤貧。” 元 揭傒斯 《送袁先輩之旴江》詩:“賤貧戀知己,親愛畏離別。” 清 方文 《送陳子垣游上谷兼寄從子奕於司理》詩:“主是賤貧交不薄,文因山水助非虛。”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薄海

(1).到達海邊。語本《書·益稷》:“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孔穎達 疏:“外迫四海,言從京師而至於四海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 常山 以南, 大行 左轉,度 河 濟 , 阿 甄 以東薄海,為 齊 趙 國。”

(2).泛指海內外廣大地區。 宋 陳亮 《祭丘宗卿母碩人臧氏文》:“閨閫之懿不出於鄉閭,而足以起薄海之敬。” 清 顧炎武 《恭謁高皇帝御容於靈谷寺》詩:“萬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狡魔不敢拒,出獄在 巴 東。歡聲騰薄海,君立萬山峰。”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窮途

路已走到盡頭,比喻處境艱危

咄咄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備或驚詫

咄咄怪事

行路難

(1).行路艱難。亦比喻處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詩:“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原為民間歌謠,後經文人擬作,采入樂府。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難》三首都較著名。《晉書·袁山松傳》:“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陳去病 《少年行》之三:“勸君莫誦《行路難》,勸君莫復居 長安 。”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考槃

亦作“ 考盤 ”。亦作“ 考磐 ”。成德樂道。《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毛 傳:“考,成;槃,樂。” 陳奐 傳疏:“成樂者,謂成德樂道也。”《漢書·敘傳下》:“ 竇後 違意,考盤於 代 。”《考槃序》則言此詩為刺 莊公 “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故後即以喻隱居。 晉 陸雲 《逸民賦》:“鄙 終南 之辱節兮,韙 伯陽 之考槃。”《晉書·隱逸傳·張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 唐 岑參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詩:“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槃。” 宋 蘇轍 《次韻秦觀見寄》:“考槃溪山間,自獻恥乾謁。” 清 姚鼐 《獲嘉渡河》詩:“想見幽人尚考盤,安得同歸脫鞿絆。”一說,“考,扣也;槃,器名。葢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見 宋 朱熹 《詩集傳》引 陳氏 說。近人亦或從之,以為是奴隸出亡反抗之辭。見 高亨 《詩經今注》及 鮑昌 《釋考槃》。

吞聲

不敢出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立馬

(1) 騎在站立不動的馬上;駐馬

立馬挺槍

(2) 〈方〉∶馬上

你叫他立馬回電話

詩詞推薦

  • 句·其五

    石懋宋代〕彎環淺水碧依舊,自在好花紅漸新。
  • 過江陵和黃虛舟韻四首

    李曾伯宋代〕士有似之音,異世而同科。草亭今蘭亭,人物晉永和。於水鮮可釣,有酒旨且多。叩舷欠孺子,一賦滄浪歌。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日同文館詩·其二

    曹輔宋代〕平生詩酒興,縮手少年場。誰敵江河量,爭看錦繡章。論才皆國器,滿袖尚天香。欲寫弘文士,風流有長康。
  • 答歐子建見寄

    何吾騶明代〕搖落深憐白社盟,文章子建是吾兄。十年壯志還春夢,一夕生涯聽雨聲。意氣贈將生死誼,昂藏那傍古今名。此身
  • 題荊浩畫青山白雲卷

    薛琦宋代〕渺渺山上山,隱隱樹邊樹。雞犬不聞聲,居人在何處。扁舟載酒來相尋,古木蒼苔一徑深。白雲不飛青山舞,誰悟
  • 寄太素高士

    王冕元代〕我昔扁舟上耶溪,尋君直過丹井西。長松月冷啼子規,春風滿地芳草齊。樓殿玲瓏金碧涌,鐘聲不出松雲重。老猿
  • 寄悅上人

    周暕宋代〕一錫千峰遠,聞師住少林。雲生坐處石,佛見定時心。清福人間少,紅塵山外深。何當重間訊,來借朱堂吟。
  • 送張正彥法曹

    蘇轍宋代〕憶見君兄弟,相攜謁侍郎。通經滉早歲,落筆舊章。試劇何輕銳,當官便激昂。三年知力竭,大府覺才長。知已未
  • 泛舟由玉河至石舫·其二

    乾隆清代〕耕織圖前盪槳過,耕犁織杼候無訛。水村也足農桑趣,那向吳中較若何。
  • 次古詩韻 其二

    王冕元代〕瀟灑衡茅下,歲寒同此君。幸遺山水窟,得離虎狼群。有酒懷元亮,無才擬子云。寓形隨分已,何用強求聞?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留題橫塘般若寺

    虞堪元代〕西郭橫塘寺,開門對越溪。潮生滄海近,雲起碧山低。浮世驚前夢,迴廊覓舊題。重懷先太史,曾共白雲棲。
  • 壬午雜詩

    楊冠卿宋代〕不逆凶渠詐,當須報使回。君恩固寬大,虜意每嫌猜。義舉初難廢,兵端莫浪開。要知情偽審,往事驗方來。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調李教授

    李復宋代〕君不見屈平放逐南辭楚,憔悴行吟並江浦。一聞鼓枻笑獨醒,搔首低回愧漁父。又不見淵明鼓澤投簪纓,退隱衡門
  • 人月圓 誠夫兄生子,名京華兒

    宋褧元代〕神州佳麗明光錦,生出玉麒麟。四筵都愛,西山眉翠,太液瞳神。他年應是,鬥雞走馬,紫陌紅塵。這回休更,燕
  • 和張達道先生三首

    曹勛宋代〕先生道價徹雲空,凜凜撐天玉一峰。我亦何知求至理,頗如纖筵扣洪鐘。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館中和賞桂詩

    許應龍宋代〕喜陪盛集桂叢間,擬賦新詩未敢先。忽拜清篇真寡和,難將拙語更爭妍。枝頭爛漫黃金粟,度上風流紫府仙。凡骨
  • 天淨沙·秋

    白樸元代〕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委羽山

    王居安宋代〕幾日同不到,到山心自清。稜稜有方石,拾得通仙靈。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
  • 柴門

    釋文珦宋代〕柴門雖設不曾關,時有忘機客往還。風送釣舟來北渚,雨催樵子下西山。生前富貴何勞美,身後聲名亦是閒。萬慮
旅夕醉眠河張口原文_旅夕醉眠河張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