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

作者:岑徵 朝代:明代

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原文

使君本天人,間氣鍾三戶。

休哉華1一1國器,蔚為斯文主。

神龍當利見,矯矯翔天宇。

挽彼洞庭波,散為南嶠雨。

桃李欣向榮,沛然逢甘澍。

聲教訖遐荒,一時變鄒魯。

詩詞問答

問: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岑徵的名句有哪些?答:岑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2. 三首代

參考注釋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際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眾的人

(3) 特指天子

三戶

(1).三戶人家。極言人數之少。《史記·項羽本紀》:“自 懷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憐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也。’” 裴駰 集解引 臣瓚 曰:“ 楚 人怨 秦 ,雖三戶猶足以亡 秦 也。”一說,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見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說。後人多指“三戶人家”。 唐 李商隱 《楚宮》詩:“但使故鄉三戶在,綵絲誰惜懼長蛟?” 明 高啟 《次韻過建平縣》:“縣雖三戶小,地僻罷兵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當 吳三桂 拒命之時,彼已手戮 桂王 ,斷不得稱 楚 之三戶。” 柳亞子 《贈李瑞熙》詩:“袖底 田郎 詩讖壯,好憑三戶趕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縣 境。《左傳·哀公四年》:“ 蠻子 聽卜,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師於 三戶 。” 杜預 註:“ 三戶 ,今 丹水縣 北 三戶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個渡口。在今 河北 磁縣 境內。《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使 蒲將軍 日夜引兵度 三戶 ,軍 漳 南,與 秦 戰,再破之。” 裴駰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張晏 曰;‘ 三戶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峽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國器

(1).國家所需的器材用具。《管子·山至數》:“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財物,苟合於國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君實鄉州藏焉,曰某月某日。” 尹知章 註:“矩券,常券……其有皮革之類堪於所用者,所在鄉州有其數,若今官曹簿帳。”

(2).舊指可以治國的人材。《荀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國器也。”《漢書·韓安國傳》:“於 梁 舉 壺遂 、 臧固 ,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顏師古 註:“國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國政也。”《晉書·庾冰傳》:“頃皇家多難,釁故頻仍,朝望國器,與時殲落,遂令天眷下墜,降及臣身。”《新唐書·張九齡傳》:“ 仲方 ,生歧秀,父友 高郢 見,異之,曰:‘是兒必為國器,使吾得位,將振起之。’”

(3).國家的寶器,指鐘鼎之類。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蓋君子藏器以有待也,畜德以有為也……或運思於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途同歸,其致一焉。”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神龍

(1).謂龍。相傳龍變化莫測,故有此稱。《韓詩外傳》卷五:“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文選·張衡<西京賦>》:“若神龍之變化,章後皇之為貴。” 薛綜 註:“龍出則昇天,潛則泥蟠,故云變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我所仗劍,神龍見授,以誅後伏,以斬不臣。”

(2). 三國 吳 都 建業 正殿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抗 神龍 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 劉逵 註:“ 神龍 , 建業 正殿名。”

利見

《易·乾》:“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穎達 疏:“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德備天下,為萬物所瞻覩,故天下利見此居王位之大人。”後因稱得見君主為“利見”。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昇利見之塗。”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詔宴西池》詩:“ 河 岳曜圖,聖時利見。” 宋 范仲淹 《奏乞差官看詳投進利見文字》:“官員、使臣、諸色人所投進及奏到利見文字,內有合行事件。”

矯矯

(1) 形容英勇威武

矯矯大將

(2) 超凡脫俗,不同凡響

矯矯不群

天宇

(1).天空。 晉 左思 《魏都賦》:“傮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 唐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詩:“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 公昔與客游 金山 ,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乃模寫情景之具……當知神龍變化之妙:小則入乎微罅,大則騰乎天宇。” 魯迅 《野草·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宋書·傅亮傳》:“﹝ 傅亮 ﹞曰:‘伏聞恩旨,賜擬 東陽 ,家貧忝祿,私計為幸,但憑廕之願,實結本心,乞歸天宇,不樂外出。’” 太平天囯 黃從善 《建天京於金陵論》:“統四海皆為兄弟,居天宇者宜盡天事之勤。”

(3).猶天下。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張志民 《你與太行同高》詩:“為什麼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聲不平的呼喊?”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向榮

滋長茂盛

木欣欣以向榮。——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沛然

(1).充盛貌;盛大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漢 桓寬 《鹽鐵論·禁耕》:“夫不蚤絶其源而憂其末,若決 呂梁 ,沛然,其所傷必多矣。” 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人》詩:“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廬隱 《兩個小學生》:“這時候的雨,仍是沛然未息, 新華門 一帶已變作血肉橫飛的戰場。”

(2).行疾貌。《後漢書·袁術傳》:“ 董卓 無道,陵虐王室……是以豪傑發憤,沛然俱起。”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仙人 東方生 ,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 宋 司馬光 《稷下賦》:“於是 齊王 沛然來游,欣然自喜,謂 稷下 之富,盡海內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3).感動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 顏師古 註:“沛然,感動之意也。” 王先謙 補註:“《文選》‘沛’作‘俙’。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俙,感動之意也。俙,或為沛。’”

甘澍

甘雨。《後漢書·段熲傳》:“臣動兵涉夏,連獲甘澍,歲時豐稔,人無疵疫。” 宋 劉子翬 《新涼》詩:“喜茲甘澍足,普潤無遺墟。” 明 高啟 《贈步鍊師禱雨》詩:“須臾甘澍何滂沱,十日不雨應無禾。”

聲教

聲威教化。《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漢 班固 《東都賦》:“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國學試風化下》詩:“英明高比日,聲教下如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國初聲教所被,固宜保塞稱藩者,享王恐後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參與文治聲教的事業,我們理當從命。”

遐荒

邊遠荒僻之地。 漢 韋孟 《諷諫》詩:“彤弓斯征,撫寧遐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昌齡》:“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 清 趙翼 《響水塘》詩:“不因於役走遐荒,奇景何由快目睹。”

時變

(1).四時季節的變化。《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孔穎達 疏:“以察四時變化。”《史記·天官書》:“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2).時世的變化。亦指時世變化的規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論》:“ 魏其 誠不知時變, 灌夫 無術而不遜,兩人相翼,乃成禍亂。” 唐 吳筠 《元日言懷因以自勵詒諸同志》詩:“安用感時變,當期升九天。”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之五:“不通乎時變而為之,以聖人之法猶不足以為治。”

鄒魯

(1). 鄒國 、 魯國 的並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國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

(2). 鄒 , 孟子 故鄉; 魯 , 孔子 故鄉。後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詩詞推薦

  • 種白蘘荷

    柳宗元唐代〕血蟲化為癘,夷俗多所神。銜猜每腊毒,謀富不為仁。蔬果自遠至,杯酒盈肆陳。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華潔
  • 強至宋代〕漵浪檣烏急,吳霜稻蟹肥。
  • 寓興十首

    張至龍宋代〕東日照瓦霜,西向界余白。莫言日不到,日光來未及。
    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原文_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九

    杜甫唐代〕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 普賢歌

    邵璨明代〕淨上:青燈黃卷恨無緣。充補糧房一吏員。上司不見憐。腌臢受萬千。峻法嚴刑憂怎免。
  • 贈金子魯開府·其一

    佘翔明代〕大楚勞分鎮,全閩重策勛。虎符嫻妙略,龍劍靜妖氛。白羽搖山月,朱旗拂海雲。轅門無別事,傳檄草雄文。
  • 劉貫道積雪圖

    乾隆清代〕天公玉戲變山青,有妙精神無遁形。艤舫高人步莎徑,捲帷幽士守梅瓶。別於訪戴開生面,似以映孫憐苦暝。作者
  • 曉行即景·其一

    乾隆清代〕篤速青驄趁曉行,雲途煙驛洒然清。疏星漸斂秋河影,殘月遙連曙色明。野渡水寒無馬飲,荒村人靜有雞鳴。朝嵐
  • 城南雜詠二十首柳堤

    張栻宋代〕前年種垂柳,已復如許長。長條莫攀折,留待映滄浪。
  • 七夕

    釋妙聲元代〕天孫不嫁惜娉婷,此夕新妝翡翠軿。銀漢浪傳烏鵲影,錦機飄下鳳凰翎。張生槎動秋應返,柳子文成夢未醒。老矣
  • 于飛樂

    葉憲祖明代〕掃華堂供帳具。今日裡幸逢佳麗。
  • 燕居十六首

    彭龜年宋代〕物害須當去,無為煦煦仁。可憐永某氏,愛鼠卻傷人。
    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原文_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喜六二弟生子

    劉克莊宋代〕邵子生男四十五,弟今方邵過三年。莫隨夷甫舉遺逸,且教伯溫成大賢。洛下耆英為汝喜,河南聞見待渠傳。會當
    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原文_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琵琶士女圖

    宋本先元代〕江水東流月滿船,江風吹怨入冰弦。如何銀燭秋堂夜,一曲新聲值萬錢。
  • 唐李涉有山中五無可奈何詩戲用其二

    戴炳宋代〕無奈秋月何,鍊魄金氣精。炯炯一輪滿,天地冰壺清。照我方寸景,表里同光明。
  • 題朱彝尊經義考

    乾隆清代〕秦燔弗絕殆如繩,未喪斯文聖語曾。疑信雖滋後人議,述傳終賴漢儒承。天經地緯道由托,一貫六同教以興。藜閣
  • 泛月

    乾隆清代〕傍晚喜快晴,中天晶素月。踰弦輪漸寬,過雨光益潔。乘涼合登瀛,泛景宜夏節。雲影帶冰紈,蟾彩流玉闕。稍覺
  • 故相少師李公輓詩

    李彌遜宋代〕去國頭方黑,傷時鬢易絲。徙薪謀獨驗,擊楫志空悲。尚想嘉猷告,曾聞大政諮。兩楹歌昨夢,忍誦憗遺詩。
  • 劉遺民釣台

    蔣之奇宋代〕最愛仙人臥白雲,一竿來此釣紅鱗。我今不學磻溪叟,行作宗雷社裡人。
  • 齋居雜言

    乾隆清代〕吉戊當仲朔,寅齋猶孟春。帝京景物繁,爆竹仍時聞。御園半月間,慶節已厭紛。圖此適清謐,書史聊堪親。然而
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原文_贈陳督學(三首代)·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