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詩三篇·其二·顏斶墓原文
末世寡尚志,薄俗希乘軒。
豈不貴纁帛,形役神不全。
吾高顏夫子,抗節藐齊宣。
鍾簴寧足論,殿上呼王前。
晚食與安步,詎以榮利遷。
監門良自賤,趨士理亦賢。
俯仰二千載,弔古悲荒阡。
墟墓絕樵採,清風激頹頑。
古道邈難作,悲哉東逝川。
詩詞問答
問:懷古詩三篇·其二·顏斶墓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懷古詩三篇·其二·顏斶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末世
一個朝代的末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易·繫辭下》
尚志
高尚其志;崇尚志節。《孟子·盡心上》:“ 王子墊 問曰:‘士何事?’ 孟子 曰:‘尚志。’” 朱熹 集註:“尚,高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士既未得行公卿大夫之道,又不當為農工商賈之業,則高尚其志而已。”《莊子·刻意》:“野語有之曰:‘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成玄英 疏:“賢人君子,高尚志節,不屈於世。”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卿但勉為尚志之士,無自暴棄。”
薄俗
輕薄的習俗,壞風氣。《漢書·元帝紀》:“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晉書·虞預傳》:“窮奢竭費謂之忠義,省煩從簡呼為薄俗,轉相放效,流而不反。” 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人生交分恥苟合,貴以道義久可要,薄俗盈虛逐勢利,清風緜邈日已凋。” 清 唐孫華 《哭顧觀廬侍郎》詩:“共惜斯人沒,誰令薄俗敦?”
乘軒
乘坐大夫的車子。《左傳·閔公二年》:“ 衛懿公 好鶴,鶴有乘軒者。” 杜預 註:“軒,大夫車。”後用以指做官。 漢 劉向 《說苑·善說》:“前雖有乘軒之賞,未為之動也。”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宋 蘇軾 《次韻子由述懷四絕》之三:“兩鶴摧頽病不言,年來相繼亦乘軒。” 郁達夫 《寄和荃君原韻》之三:“鬼蜮乘軒公碌碌, 杜陵 詩句只牢愁。”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纁帛
猶纁招。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崔長史啟》:“籯金味道之子,俟纁帛以彈冠;屑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翹足。”參見“ 纁招 ”。
役神
猶勞神。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四:“役神者弊,極欲疾枯。” 唐 白居易 《大巧若拙賦》:“則知巧在乎不違天真,非勞形於木人之內;巧在乎無枉物情,非役神於棘刺之中。”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抗節
堅守節操。 漢 賈誼 《治安策》:“故此一 豫讓 也……已而抗節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唐 王烈 《酬崔峝》詩:“榮寵無心易,艱危抗節難。” 明 張煌言 《羅子木詩序》:“逋臣處士,率抗節其間。” 蘇曼殊 《嶺南幽光錄》:“﹝僧 祖心 ﹞每以淟涊苟全,不得死於家國,以見諸公地下為憾,而其弟 驎 、 騄 、 驪 以抗節……皆死。”
鍾簴
見“ 鍾虡 ”。
(1).即鍾虡。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賦》:“騁神形於鐘簴,舒恠物與雷電。”一本作“ 鍾簴 ”。 明 屠隆 《曇花記·討賊立功》:“蕩寇已展雲旗,搦管先成露布,報導鐘簴不移,更言廟貌如故。” 清 黃遵憲 《久旱雨霽丘仲閼過訪飲人境廬仲閼有詩兼慨近事依韻和之·四用前韻》:“撼門環哭呼高皇,鐘簴何人奉太常?”參見“ 鐘簴 ”。
(2).借指社稷王朝。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應聘》:“ 王敦 志圖大寳,手移鐘簴。” 明 夏完淳 《討降賊大逆檄》:“三百年之鐘簴,德邁五三。”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安鐘簴於震盪之後,豈曰謀身不臧?”《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公私篇》:“沉沉二千餘年,暗暗二十四姓,籀其史焉,徘徊其鐘簴焉,吾民族之性質,未始不如是,是其足道者!”
(3).指鍾或鐘聲。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豈能若西域之鐘簴,不叩自鳴者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十四:“鐘簴蒼涼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呼王
瑤族人民對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的尊稱。《太平天囯歌謠·呼王的恩情厚》:“不是説天地的恩情厚嗎?比不上 呼王 的恩情厚啊!”
晚食
(1).晚餐。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故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南史·齊明帝紀》:“太官進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
(2).《戰國策·齊策四》:“ 斶 ( 顏斶 )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謂飢而後食,其味比於食肉。後用為甘於淡泊之典。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軿。” 宋 朱熹 《公濟惠山蔬四種並以佳篇來貺因次其韻·芹》:“晚食寧論肉,知君薄世榮。”
安步
緩步徐行。《史記·淮陰侯列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宋 蘇軾 《乞賜度牒修廟宇狀》:“到任之日,見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橫斜撐住,每過其下,慄然寒心,未嘗敢安步徐行。”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寶象黃金絡,白馬紫絲繮。橐橐安步靴,林林聳肩鎗。”參見“ 安步當車 ”。
榮利
功名利祿。《呂氏春秋·用民》:“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宋 范仲淹 《訪陝郊魏疎處士》詩:“下瞰紅塵路,榮利無窮已。”
監門
守門人
監門之服養。——《韓非子·五蠹》
監門之養。
不以監門困。——《史記·魏公子列傳》
趨士
亦作“趍士”。謂禮賢下士。《戰國策·齊策四》:“ 齊宣王 見 顏斶 ,曰:‘ 斶 前!’ 斶 亦曰:‘王前!’ 宣王 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 ,人臣也。王曰 斶 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 對曰:‘夫 斶 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南史·張融傳》:“使 融 不為慕勢,而令君為趍士,豈不善乎?”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弔古
憑弔古蹟
悲荒
悲傷恍惚。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但有苴絰未幾,悲荒遽輟,如謂本無戚容,則未之有也。”
墟墓
丘墓;墓地。《禮記·檀弓下》:“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 晉 潘岳 《悼亡詩》之三:“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留供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一老翁坐墟墓間,旁有狐十餘,各捧書蹲坐。”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其流風至 漢 不絶,今在墟墓間猶見有石刻神祇怪物聖哲士女之圖。”
樵採
見“ 樵採 ”。
亦作“ 樵採 ”。1.打柴。《戰國策·齊策四》:“有敢去 柳下季 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投耒循岸垂,時聞樵採音。” 清 袁枚 《新齊諧·土窟異獸》:“山崖平坦可步,相率樵採。”
(2).打柴的人。 宋 林逋 《西村晚泊》詩:“田園向野水,樵採語空林。”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乃募樵採十餘人,夜半緣崖先登。”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逝川
(1).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語本《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鑒逝川之勉志,悼過隟之電速。” 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字》詩序:“登高切送歸之情,臨水感逝川之嘆。” 清 孫廷銓 《挽船行》:“皆雲 江 南來,束人投逝川。”
(2).比喻流逝的光陰。 南朝 齊 謝朓 《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離會雖相親,逝川豈往復。” 唐 吳融 《子規》詩:“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漂蕩一年年。” 毛 * 《到韶山》詩:“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