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鼎仿董源萬木奇峰原文
高峰迥接空,低巘郁巃嵷。
萬木更其下,諸家誰敢同。
精神出倪筦,結搆入幽通。
仿董雖親識,其源不易窮。
詩詞問答
問:黃鼎仿董源萬木奇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黃鼎仿董源萬木奇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黃鼎仿董源萬木奇峰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九
參考注釋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巃嵷
亦作“巄嵷”。見“ 巃嵸 ”。
更其
更加
此地冬天較之於瀋陽更其寒冷
諸家
(1).各個人家。《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殺我’。”
(2).各個學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學問的各個專家。《周禮·地官·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賈公彥 疏:“ 司農 據此經,公五百里,侯四百里,與《魯頌》、《論語》合,亦是破諸家之意。” 朱東潤 《杜甫敘論》第四章:“這首詩諸家認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後作的。”
(3).別的人家。 唐 劉禹錫 《渾侍中宅牡丹》詩:“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唐 白居易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詩:“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結搆
見“ 結構 ”。
幽通
(1).謂與神靈相遇。《漢書·敘傳上》:“有子曰 固 ,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賦,以致命遂志。”《文選·班固<幽通賦>》 李善 題解:“賦云:‘覿幽人之髣髴。’然幽通,謂與神遇也。”
(2).謂深邃入神。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揚雄 博識,神遊象繫之端; 李郃 幽通,思入璣衡之表。” 清 杜岕 《吾友曹梁父文章氣誼妙擅當時今宿草矣因為長句以寫悽惋》詩:“此公氣誼更幽通,一片肝腸山水外。”
親識
(1).親信賞識。《東觀漢記·馮勤傳》:“ 魏郡 太守 范橫 上疏薦 勤 為郎中、給事尚書,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
(2).猶親友。 南朝 宋 謝惠連 《順東西門行》:“酌酪華堂集親識,舒情盡歡遣悽惻。”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杜祁公 罷相,居 南京 ,無宅,假驛舍居之數年……閭里吉凶慶弔,與親識之道 南京 者,相與燕勞,問遺之,禮未嘗廢。”
(3).親近熟識。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旁有親識人,通都走聲利,厚意解羈愁,盛言推名位。”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