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原文

神筆不擇絹與綾,郁蔥岡巒千百層。

運以元氣含以古,弗入世態其明徵。

九珠之峰在何所,老鐵分明謂我語。

弆藏已久始拈題,當面失之每嘆古。

詩詞問答

問: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譯文和注釋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一

2. 作畫多用絹素此獨綾幅足見大家無可無不可

參考注釋

神筆

(1).神妙的文筆。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魏 朝封 晉文王 為公,備禮九錫, 文王 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 鄭沖 馳遣信就 阮籍 求文。 籍 時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錢鍾書 《林紓的翻譯》:“ 塞萬提斯 的生氣勃勃、浩翰流走的原文和 林紓 的死氣沉沉、支離糾繞的譯文, 孟德斯鳩 的‘神筆’和 林紓 的鈍筆,成為殘酷的對照。”

(2).對帝王親筆文字的尊稱。《宋書·謝莊傳》:“於時 世祖 出行,夜還,敕開門, 莊 居守,以棨信或虛,執不奉旨,須墨詔乃開……曰:‘伏須神筆,乃敢開門耳。’” 南朝 梁 劉潛 《從弟喪上東宮啟》:“亡從弟 遵 ……攀附鱗翼三十餘載,茫昧與善,一旦長辭,劒匿光芒,璧碎符采,躬搖神筆,親動妙思。”

(3).謂神助之筆。常用作對他人書法的讚美之辭。 南朝 宋 鮑照 《飛白書勢銘》:“盈尺錦兩,片字金溢。故仙芝煩弱,既匪足雙;蟲虎瑣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筆。” 宋 范仲淹 《與邵餗先生》:“今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筆於片石,則 嚴子 之風復千百年未泯。” 清 錢謙益 《橘社吳不官以雁字詩見示凡十二章戲為屬和亦如其數》之十一:“中天神筆掃氤氳,體勢蟬聯《詛楚文》,磊落數行前作隊,參差一旅後能軍。”

不擇

(1).不拒絕。《韓非子·大體》:“ 太山 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秦 李斯 《上秦始皇書》:“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2).不躱避。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

(3).不區分。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

(4).不挑選。《韓非子·難三》:“不擇日而廟禮太子。”《舊唐書·裴行儉傳》:“ 行儉 嘗謂人曰:‘ 褚遂良 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唯予及 虞世南 耳。’” 陶鑄 《松樹的風格》:“只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時隨處茁強地生長起來了。”

郁蔥

(1) 指樹林等茂盛

竹樹郁蔥

(2) 比喻氣盛的樣子

岡巒

一個連一個,起伏不斷的山岡

人在室中,極目四望,則見城堡,岡巒,溪澗,樹林,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千百

極言其多。 晉 左思 《吳都賦》:“締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動以千百。”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殊不知戲場腳色,止此數人,便換千百個姓名,也只此數人裝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覺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條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世態

指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

也索氫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佚名《凍蘇秦》

明徵

明顯的徵驗;明證。《書·胤征》:“聖有謩勛,明徵定保。” 孔 傳:“徵,證;保,安也。聖人所謀之教訓,為世明證,所以定國安家。”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邢曹進》:“吁!西方聖人,恩祐顯灼,乃若是之明徵也。” 嚴復 《救亡決論》:“既設之後,雖學生年有出入,尚未聞培成何才,更不聞如何器使,此則北洋練兵練將,不用西法之明徵。”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弆藏

收藏。 清 趙翼 《汪水雲硯歌》:“況茲孤臣手澤存,忍弗什襲弆藏亟標識,我為作歌告奕世。”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今閲進到各家書目,其最多者如 浙江 之 鮑士恭 、 范懋柱 、 汪啟淑 、兩 淮 之 馬裕 四家,為數至五、六、七百種,皆其累世弆藏,子孫克守其業,甚可嘉尚。”

當面

(1) 當某人在場時

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

(2) 當著面和直對,尤指藐視

我能夠有這樣一天當面申斥他

詩詞推薦

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原文_題黃公望九珠峰翠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