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久矣羌山游,幽討無復遺。
如觀侏儒節,觸類或可推。
山靈厚相戲,傲以所不知。
故放出岫雲,變更無定姿。
詩詞問答
問:《予與謝幼槃董瞿老諸人往在臨川甚昵幼槃已在鬼錄後五年復與瞿老會宿於星渚是夕大風雨因誦蘇州誰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之句歸賦十章以寄·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山游
遊覽山景。 南朝 宋 謝靈運 《羅浮山賦》:“鼓蘭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唐 李頎 《題綦毋校書別業》詩:“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 明 王守仁 《蟠龍山中用韻》:“真慚廩食虛官守,只把山游做課程。”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侏儒
(1) 身材異常矮小的人;矮子
(2) 形容個子矮小
奉化應方伯,在京與試,成績很優;因為貌頗侏儒,未能列選。—— 阿英《明朝的笑話》
(3) 借指未成年人
(4) 指樑上短柱
觸類
(1).接觸相類事物。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雖聖雖明,莫由自曉。非可以歷思得也,非可以觸類求也。” 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之四:“善知應觸類,各藉穎脫手。” 清 王夫之 《雪賦》:“汾雲空白,眄江漢以無方;塞草不青,睠關山而奚至。莫不俯仰同情,悲生觸類。”參見“ 觸類旁通 ”。
(2).遇事。《梁書·侯景傳》:“ 澄 天性險忌,獨類猜嫉,諂諛迭進,共相搆毀。”
(3).各種;每項。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姥﹞乃命娃出。明眸皓腕,舉步艷冶。生遽驚起,莫敢仰視。與之拜畢,敘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覩。” 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未周歲,而公主告卒。國主傷悼悲泣曰:‘吾不欲再覩 劉生 之面。’勑執政削其官籍,一簪不與,卻送還 洪州 。生恍若夢覺,觸類如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蕙芳》:“已而以手探入,壺盛酒,柈盛炙,觸類熏騰。”
山靈
(1).山神。《文選·班固<東都賦>》:“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李善 註:“山靈,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遠在招呼我。”
(2).山間出產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欽敬。”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麼’有三對,河壩‘山靈’有二對,人人見了都喊打。”原註:“伯麼、山靈,都是昆蟲。”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出岫
(1).出山,從山中出來。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之二》:“當他精光的腳還未踏著 華 土時,恐怕烏雲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變更
(1) 改變,更改
變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進程、安排或傾向)變得不同,但通常實質不變
變更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