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吒令原文
你偌來胖個肉身軀呵。
你怎餵的飽那餓鳥。
你偌來粗的腿脡呵。
你怎穿的過那蘆草。
你偌來大個光腦呵。
你怎壘的住那雀巢。
布袋云:貧僧憂你這塵世的人。不聽俺如來教。正末唱:你道為俺這塵世的人。
不聽你這如來教。
都空吃飯不長脂臕。
詩詞問答
問:那吒令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那吒令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那吒令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鄭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鄭廷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忍字記 第一折
參考注釋
身軀
(1) 身體
健壯的身軀
(2) 身材
身軀高大
腿脡
腿。脡,言其直而修長。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我將煙氈帽遮了眼睛,粗布帛縛了腿脡,著誰人識破我喬行逕?”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一折:“有一日掂折你腿脡,打碎你腦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暗地裡偷瞧,只見他早諕的腿脡兒搖。”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書·食貨志》:“有司嘗進乾薑,以布袋貯之。”
(2).指招贅的女婿。或以為“補代”的音訛。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世號贅壻為布袋,多不曉其義。如入布袋,氣不得出。頃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號 李布袋 。篙人問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謂之布袋?’眾無語。忽一人曰:‘語訛也,謂之補代。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補其世代爾。’此言絶有理。”一說作“布代”。參見“ 布代 ”。
貧僧
僧人謙稱自己
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西遊記》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眾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來教
(1).來相教益。《詩·小雅·車舝》:“辰彼碩女,令德來教。”
(2).對他人來信的敬稱。多用於書面。 清 尹會一 《答王孟恭書》:“頃接來教,知力學不倦,可謂勤矣。”
吃飯
(1) 進食
我們今晚在哪兒吃飯
(2) 維持生活
靠打獵吃飯
脂臕
見“ 脂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