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尊原文
有虞合土貴質淳,冬官埏埴司陶人。
不鬲不甗見此尊,入土出土幾千春。
斕斑青綠周身皴,光匪外發內蘊真。
乍視夏鼎商彝存,撫之體輕堅逾珉。
其響清越如泗濱,乃悟陶器成神甄。
苦窳髺墾非所論,燥濕弗受剝弗損。
使我慕古輕華珍,穆然若見封垂倫,允宜衢設惠萬民。
詩詞問答
問:陶尊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陶尊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八
2. 葉
參考注釋
合土
和合泥土。《禮記·禮運》:“後聖有作,然後脩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 孔穎達 疏:“合土者,謂和合其土,燒之以作器物。”《孔子家語·問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宮室、戶牖。”
貴質
高貴的資質。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賦》:“傳貴質於竹素,晦深聲於百億。”
冬官
上古設定官職,以四季命名。據《周禮》, 周 代設六官,司空稱為冬官,掌管工程製作。後世亦以冬官為工部的通稱。
埏埴
(1).和泥製作陶器。《老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河上公 註:“埏,和也;埴,土也。謂和土以為器也。”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鑄金為鋤,埏埴為器。”
(2).陶器。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無當之玉盌,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因岸穿二土室,深百餘尺,堅完如埏埴,開軒窗其前以臨水上。” 清 趙翼 《報恩寺塔二十四韻》:“輪蹄 精衛 運,埏埴 女媧 摶。”
(3).陶冶;培育。 晉 潘岳 《西征賦》:“土無常俗,而教育定式,上之遷下,均之埏埴。”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興道鄭相啟》:“遂使慶鍾末路,福逮今辰,既預門墻,仍從埏埴,宛得御車之便,無煩擁篲之勞。”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他如木犀、山礬、素馨、茉莉、其香之清婉,皆不出蘭芷下,而自 唐 以前,墨客槧人,曾未有一語及之者,何也? 游成之 曰:‘一氣埏埴,孰測端倪,烏知古所無者,今不新出,而昔常見者,後不變滅哉?’” 清 馮桂芬 《上林少穆師書》:“某菰蘆末士,塵露下資,藐是疎蕪,渥蒙埏埴。”
陶人
(1).《周禮》官名,冬官之屬,掌陶器燒制。《周禮·考工記·陶人》:“陶人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淮南子·精神訓》:“譬猶陶人之埏埴也:其取之地而已為盆盎也,與其未離於地也無以異。” 高誘 註:“陶人,作瓦器之官也。”
(2).燒制陶器的匠人。《荀子·性惡》:“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楊倞 註:“陶人,瓦工也。”《尸子》卷上:“農夫比粟,商賈比財,烈士比義,是故監門、逆旅、農夫、陶人皆得與焉。”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世宗 常令陶人應二十四氣,燒瓦二十四片,各題識其節氣。”
(3).即陶俑。《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初作 壽陵 。將作大匠 竇融 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參見“ 陶俑 ”。
入土
埋到墳墓里
快入土了
出土
(1) 從土裡挖出來
出土文物
(2) 小苗從土裡長出來
千春
(1).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萬古,祇彰誚辱。” 唐 杜甫 《往在》詩:“千春薦靈寢,永永垂無窮。” 聞一多 《你指著太陽起誓》詩:“‘永久’早許給了別人,粃糠是我的份,別人得的才是你的菁華--不壞的千春。”
(2).壽辰。《孽海花》第二十回:“ 李 老爺的千春,我們怎會忘了。”
斕斑
顏色駁雜。燦爛多彩
青綠
(1).青色的衣服和綠色的衣服。《漢書·成帝紀》:“青緑民所常服,且勿止。”
(2).青色的印綬和綠色的印綬。 唐 韓愈 孟郊 《會合聯句》:“朝紳鬱青緑,馬飾曜珪珙。”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青緑謂青綬緑綬。”
(3).深綠色。《紅樓夢》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多高青緑古銅鼎。”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面上塗金如新,背青緑斑駁,古色可愛。”
(4).即綠色。 艾蕪 《回家》:“在一批青綠的農作物中,伏著幾間灰褐色的茅屋。”
周身
渾身;全身上下,無一例外
周身都淋濕了
內蘊
(1) 蘊蓄在裡面
內蘊雄圖
(2) 包含的內容
這部話劇有深刻的時代內蘊
夏鼎商彝
謂 夏 代的鼎, 商 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清越
清脆激越;清脆悠揚
北音清越。——宋· 蘇軾《石鐘山記》
清越的歌聲
泗濱
指用 泗 濱石所作之磬。 宋 王禹偁 《笙磬同音詩》:“誰將 嶰谷 韻,潛合 泗 濱風。”參見“ 泗石 ”。
陶器
用粘土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於 950—1165°C下燒制而成的物品,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質,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苦窳
粗糙質劣。苦,通“ 盬 ”。《韓非子·難一》:“東夷之陶者器苦窳, 舜 往陶焉,朞年而器牢。” 唐 蕭穎士 《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至化無苦窳,宇宙將陶甄。” 明 宋濂 《尹府君墓志銘》:“﹝府君﹞指器之苦窳者曰:‘此予之所嘗用也。’”
髺墾
謂器物受損折足,形體歪邪。《周禮·考工記·旊人》:“凡陶旊之事,髺墾薜暴不入市。” 鄭玄 註:“髺讀為跀;墾,頓傷也。” 賈公彥 疏:“跀謂器不正,欹邪者也。” 孫詒讓 正義:“雲‘玄謂髺讀為跀’者……《廣雅·釋詁》云:‘刖,危也。’跀刖音義同,謂器折足,則危而易覆也。雲‘墾,頓傷也’者……頓傷猶言損傷。” 清 厲鶚 《宣德窯青花脂粉箱歌次毛西河太史韻為汪伯子作》:“絶無髺墾但精瑩,花壺茗琖猶家常。”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燥濕
(1).乾燥和潮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誘 註:“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御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慕古
(1).仰慕古人。《管子·正世》:“故其位齊也,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後漢書·鍾皓傳》:“ 皓 兄子 瑾 ……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明 張居正 《示季子懋修書》:“自癸酉科舉以後,忽染一種狂氣,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2).謂背時而不達權變。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四季相續,光陰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歲如朝露!”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五:“今人以不達權變為慕古,蓋謂古而不今也。”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 包龍圖 往常斷事曾著數,今日為官忒慕古。”
輕華
指詩文的風流嫵媚。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 嶸 謂 益壽 輕華,故以 潘 為勝。” 陳延傑 註:“ 鍾氏 評 謝混 ‘殊得風流媚趣’,則是輕華也。”
指荷花。 明 陳子龍 《苑中》詩之一:“密樹冠丹閣,輕華冒玉潯。”
穆然
(1).靜思貌。《漢書·東方朔傳》:“於是 吳王 穆然,俛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頤。” 顏師古 註:“穆然,靜思貌。”
(2).和敬貌。《資治通鑑·晉元帝永昌元年》:“宮省穆然,必無虞也。” 胡三省 註:“穆然,和敬之意。” 明 方孝孺 《鄭叔度字說》:“今 叔度 之家,秉義聚居者十世,堂序之內,秩然而禮,穆然而樂。”
允宜
合宜。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歷數在帝,踐祚允宜。”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官誥榮封》:“鶴鳴子和,好爵自縻,琴調瑟奏,家室允宜。”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