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橫舟中原文
一葉扁舟自在行,閩山閩水照人清。
閒園見竹誰為主,野路看花不記名。
風雨慣回鄉國夢,壺觴難盡故交情。
衰殘繆總旬宣寄,北望金門感愧並。
詩詞問答
問:大橫舟中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大橫舟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大橫舟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一葉
(1).一片葉子。《列子·說符》:“ 宋 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 列子 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詩》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葉碾新芽。”參見“ 一葉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圖 《自河西歸山詩》之一:“一水悠悠一葉危,往來長恨阻歸期。” 前蜀 韋莊 《酬吳秀才霅川相送》詩:“一葉南浮去似飛, 楚 鄉雲水本無依。” 宋 蘇軾 《贈邵道士》詩:“相將乘一葉,夜下 蒼梧 灘。” 明 宋濂 《龍眠居士畫十八應真相贊》:“未入水時,一葉已渡。”
(3).一頁。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自在
(1) 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為主
放在首要位置
以自力更生為主
野路
(1).村野間道路。 漢 王充 《論衡·別通》:“夫縣道不通於野,野路不達於邑,騎馬乘舟者,必不由也。”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堤梁似堰,野路疑村。”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詩:“野路東流水,空山歲暮雲。”
(2).邪道,非正統的行徑。 明 袁宗道 《論文上》:“ 空同 ( 李夢陽 )不知,篇篇模擬,亦謂反正。後之文人,遂視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語不肖古者,即大怒,駡為野路惡道。”參見“ 野路詩 ”。
(3).喻不正當的行徑。《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那少婦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醜,為家門之玷。”
看花
唐 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俗。 唐 劉禹錫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甲:“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 嘏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願借酒杯,預賀看花之喜。”
記名
寫上姓名,表明權利或責任的所在
記名支票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回鄉
返回家鄉
回鄉知識青年
壺觴
酒器。 晉 陶潛 《歸去來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唐 白居易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詩:“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東都添箇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金 馬定國 《送圖南》詩:“壺觴送客柳亭東,回首三 齊 落照中。” 清 顧炎武 《陶彭澤歸里》詩:“瓮盎連朝濁,壺觴永日酣。”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四:“先生辨舟中幾人,服某某色;杯斝壺觴之屬,歷歷可數。”
交情
互相交往而產生的情誼
老交情
衰殘
殘敗
春事衰殘
旬宣
周遍宣示。語本《詩·大雅·江漢》:“王命 召虎 ,來旬來宣”。 毛 傳:“旬,徧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周宗韓雍》:“ 韓公雍 旬宣 江 右時,忽報 寧 府之弟某王至,公託疾乞少需,密遣人馳召三司。”
金門
(1).見“ 金馬門 ”。
(2).見“ 金明門 ”。
(3).代指富貴人家。《魏書·常景傳》:“夫如是,故綺閣金門,可安其宅;錦衣玉食,可頤其形。”
(4).指以黃金為裝飾的門。《封神演義》第六五回:“玉殿金門兩扇開,樂聲齊奏下瑤臺。”
感愧
自愧不如的感想(感愧不已)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大橫舟中原文_大橫舟中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