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大雪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連日大雪原文

春風吹雪塞寒門,飢烏暮啼寒雀喧。

此中要是難測地,材堪令仆無復褌。

引帆上檣中系軛,燒車與船復延客。

平生四十二年非,頓悟前塵頭半白。

願隨溪支水雲鄉,蓑衣負雪時鳴榔。

不知許事付歡伯,醉著寒灘清夢長。

詩詞問答

問:連日大雪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連日大雪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上《日涉園集》卷六

參考注釋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寒門

貧寒微賤的家庭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

寒雀

寒天的麻雀。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秋蜩唫葉,寒雀噪枝。” 唐 李百藥 《秋晚登古城》詩:“頽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曲波 《橋隆飆》二一:“懶散的鐘聲,催醒了寒雀,催睡了星星。”

中要

(1).猶中樞。《舊唐書·昭宗紀》:“自艱難播越,嘗隨侍左右,握兵中要,皆奇而愛之。”

(2).有權勢的宦官。《北齊書·祖珽傳》:“ 後主 亦令中要數人扶侍出入,著紗帽直至永巷。” 唐 元稹 《五弦彈》詩:“水精簾外教貴嬪,瑇瑁筵心伴中要。”《舊唐書·張鎬傳》:“ 張鎬 性簡澹,不事中要。”《資治通鑑·唐肅宗乾元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註:“中要,謂中人居權要者,如 李輔國 之類。”

測地

(1).測定土地的廣狹、高低。 宋 晁補之 《再上蘇公書》:“夫九九之術,非可以推天而測地。” 清 孫詒讓 《周禮政要·圖表》:“泰西圖學最精,非徒通人達士,測地步天,精究圖象,而童子婦女,入初等國小堂,即教以繪事,故兵農工商,無不能作圖。”

(2).現作軍事名詞。指炮兵為確定火炮陣地,偵察儀器等的坐標和賦予基準射向而進行的測量作業。是統一射擊指揮和確定火炮射擊諸元的基礎。

令仆

指尚書令與僕射。亦泛指股肱重臣。《晉書·殷浩傳》:“ 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唐 盧照鄰 《釋疾文·粵若》:“俯仰談笑,顧盻縱橫,自謂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黃散為經。”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 唐 時左右僕射二人,從二品,掌統理六官,為尚書令之貳,令缺則總省事,所謂令僕是也。”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頓悟

(1) 猛然醒悟

(2) 通過體現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悟和一種意識狀態

塵頭

指飛揚瀰漫的塵土。 宋 岳飛 《奏郾城縣並絳州垣曲縣捷狀》:“有番賊馬軍一千餘騎,徑來侵犯 郾城縣 北 五里店 ,在後塵頭不絶,不知數目。”《水滸傳》第五九回:“北邊大路上塵頭起處,約有兩千軍馬到來。” 清 黃景仁 《白沙嶺》詩:“塵頭飛起昏一山,日暮不見飛鳥還。”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朝鮮 的霧又多又怪,說來就來。先從前面大山峽湧起來,影住天,影住山,塵頭似的滾滾而來。”

半白

(1).一半白。 南朝 齊 王融 《奉和纖纖詩》:“兩頭纖纖綺上紋,半白半黑鷦翔羣。” 唐 白居易 《臘後歲前遇景詠意》詩:“海梅半白柳微黃,凍水初融日欲長。” 唐 王周 《小園桃李始花偶以成詠》:“半紅半白無風雨,隨分夭容解笑人。”

(2).謂鬚髮斑白。 唐 曹松 《拜訪陸處士》詩:“萬卷書邊人半白,再來惟恐降玄纁。” 元 方夔 《夜坐》詩:“半白吟髭茁,餘紅醉臉潮。”

水雲鄉

水雲瀰漫,風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隱者游居之地。 宋 蘇軾 《南歌子·別潤守許仲途》詞:“一時分散水雲鄉,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 傅榦 註:“ 江 南地卑濕而多沮澤,故謂之水雲鄉。” 宋 陸游 《秋夜遣懷》詩:“六年歸臥水雲鄉,本自無閒可得忙。” 胡懷琛 《為湯磷石題鴛湖垂釣圖》詩:“超然絶塵想,寄懷水雲鄉。”

蓑衣

用棕櫚皮編成的雨衣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 張志和《漁歌子》

鳴榔

見“ 鳴桹 ”。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許事

這樣的事情。《陳書·沉恪傳》:“﹝ 恪 ﹞叩頭謝曰:‘ 恪 身經事 蕭 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蓮社高人留翁語,吾醉寧論許事。”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詩:“我不知許事,我且食蛤蜊。”

歡伯

酒的別名。 漢 焦贛 《易林·坎之兌》:“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唐 陸龜蒙 《對酒》詩:“後代稱歡伯,前賢號聖人。” 宋 楊萬里 《題湘中館》詩:“愁邊正無奈,歡伯一相開。” 清 錢謙益 《次韻徐叟文虹七十自壽》:“浮生作伴皆歡伯,白眼看人即睡鄉。”

懽伯:酒的別名。 金 元好問 《留月軒》詩:“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懽伯。懽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懽,一本作“ 驩 ”。參見“ 歡伯 ”。

清夢

猶美夢。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詩:“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妾少解按摩之術,願盡技能,以侑清夢。”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醒來啊! * 人的清夢!”

標籤:大雪

詩詞推薦

連日大雪原文_連日大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