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緣·其一

作者:釋懷深 朝代:宋代

省緣·其一原文

學道先須要省緣,莫教到被世情牽。

二時但得缽盂濕,囊底何妨無一錢。

詩詞問答

問:省緣·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省緣·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省緣·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須要

客觀情況要求一定要

寫文章須要真實、準確

莫教

猶莫非。《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吳教授 聽得外面聲音,不是別人,是我渾家和 錦兒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這裡?莫教也是鬼?”

世情

世上的種種情形;世態人情

不懂世情

二時

(1).猶兩季。《漢書·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 顏師古 註:“離,歷也。三月為一時。”

(2).指一天內的兩段時間。《陳書·徐孝克傳》:“每日二時講,旦講佛經,晚講《禮》、《傳》,道俗受業者數百人。” 唐 鮑溶 《長安言懷》詩:“殷殷生念厚,戚戚勞者多。二時晝夜等,百歲詎幾何!”

缽盂

亦作“缽釪”。僧人的食器。亦指傳法之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 劉 聽 林公 講, 王 語 劉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聽, 王 又曰:‘自是鉢釪後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參 《太白鬍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藏一龍。”《西遊記》第五三回:“聖僧啊,這鉢盂飯是 孫大聖 向好處化來的。”

囊底

猶囊中。袋子裡面。 元 葉顒 《喜余仲揚陪樞掾俞公芳催兵海道歲晚遠歸》詩:“腰邊雖少封侯印,囊底應多盪寇書。” 元 盧琦 《憂村氓》詩:“到官縱得歸,囊底分文竭。”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試》:“卑人自從寄跡 萊陽 ,倏經三載,爭奈異鄉萍梗,囊底蕭然。”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一錢

(1).一文錢。亦指極少的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2).表數量。一兩的十分之一。《朱子語類》卷十六:“如秤子釘盤星上加一錢,則稱一錢物,便成兩錢重了。”《宋史·律曆志一》:“以御書真草行三體 淳化 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以錢代銖》:“古算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

(3). 清 時 吳 俗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板兒》:“今 吳 俗猶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此舊語之未泯者也。”

詩詞推薦

省緣·其一原文_省緣·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