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鄭觀察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贈鄭觀察原文

封書早奏建章宮,攬轡閩中職事雄。

使者還持三尺法,行人爭避五花驄。

分屯遠近籌邊策,轉餉東南煮海功。

匣里慚非明月璧,憑君一盼氣如虹。

詩詞問答

問:贈鄭觀察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贈鄭觀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鄭觀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建章宮

亦省稱“ 建章 ”。1. 漢 代 長安 宮殿名。《三輔黃圖·漢宮》:“ 武帝 太初 元年, 柏梁殿 災。 粵 巫 勇之 曰:‘ 粵 俗,有火災即復大起屋,以厭勝之。’帝於是作 建章宮 ,度為千門萬戶。宮在 未央宮 西, 長安 城外。” 漢 張衡 《西京賦》:“ 柏梁 既災, 越 巫陳方, 建章 是經,用厭火祥。”

(2). 南朝 宋 時以京城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北邸為 建章宮 。《宋書·前廢帝紀》:“﹝ 永光 元年秋八月﹞甲申,以北邸為 建章宮 ,南第為 長楊宮 。” 唐 李白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詩:“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 建章 闕,耿耿對 金陵 。”

(3).泛指宮闕。 唐 王昌齡 《青樓曲》:“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 建章 。” 宋 蘇軾 《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詩:“澹月疎星遶 建章 ,仙風吹下御爐香。”

攬轡

亦作“擥轡”。1.挽住馬韁。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絶無蹊,攬轡止踟躕。” 唐 張文琮 《蜀道難》詩:“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詩:“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文帝 從 霸陵 上,欲西馳下峻阪, 袁盎 騎,並車擥轡,上曰:‘將軍怯邪?’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後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3).見“ 攬轡澄清 ”。

閩中

古郡名。 秦 置。治所在 冶縣 (今 福州 市)。轄境相當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寧海 及其以南的 靈江 、 甌江 、 飛雲江 流域。 秦 末廢。後以“閩中”指 福建 一帶。 南朝 宋 謝靈運 《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 閩中 安可處,日夜念歸旋。”《南史·到溉傳》:“余衣本百結, 閩中 徒入蠶。假令金如粟,詎使廉夫貪。”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先是 閩中 郭聖僕 有二妾,一曰 李陀那 ,一曰 朱玉耶 。”

職事

(1) 職務

(2) 舊指職業

(3) 職務內的事情

勤於職事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三尺法

指法律。古代以三尺竹簡書法律,故稱。《史記·酷吏列傳》:“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左氏傳》:“《漢·杜周傳》:‘不循三尺法。’注謂‘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朱博 亦云:‘奉三尺律令以從事。’《鹽鐵論》乃云:‘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蓋律書以二尺四寸簡,舉其大數,謂之三尺。”《明史·翟鑾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清 吳偉業 《感事》詩:“老知三尺法,官為五銖錢。”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五花驄

即五花馬。 唐 韓翃 《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御》詩:“遠憶故人滄海別,當年好躍五花驄。” 前蜀 毛文錫 《接賢賓》詞:“香韉鏤襜五花驄,值春景初融。” 明 唐順之 《送焦提學往貴州》詩:“書生非法吏,猶跨五花驄。”

分屯

猶分駐。《漢書·趙充國傳》:“願罷騎兵,留弛刑應募,及 淮陽 、 汝南 步兵與吏士私從者,合凡萬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處。” 宋 蘇軾 《書韓乾牧馬圖》詩:“想見 開元 、 天寶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

遠近

(1) 遠處和近處

遠近聞名

(2) 指距離的長短

(3) 指關係的親疏

邊策

亦作“邊冊”。安邊的謀略。 唐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詩:“聖朝尚邊策,詔諭兵戈偃。” 清 王士禛 《送同年袁秋水僉事覲事畢歸甘州》詩:“ 漢 家天子重邊冊,大開 張掖 連 敦煌 。”

轉餉

亦作“ 轉饟 ”。運送軍糧。《漢書·高帝紀上》:“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 顏師古 註:“轉,運;餉,饋也。”《史記·高祖本紀》作“轉饟”。《新唐書·婁師德傳》:“衣皮袴,率士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無轉饟和糴之費。” 宋 葉適 《外論一》:“力強則暴師轉餉,深入屠戮。” 明 李攀龍 《上朱大司空》詩:“轉餉十年軍國壯,朝宗萬里帝圖雄。” 清 馮桂芬 《崇節儉議》:“農桑廢於徵呼,膏血竭於轉饟。”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煮海

(1).煮海水為鹽。 唐 陸贄 《議減鹽價詔》:“專煮海之利,以為贍國之術。” 宋 蘇軾 《表忠觀碑》:“ 吳 越 地方千里,帶甲百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五編第一章第二節:“沿海地帶煮海水為鹽,俗稱煮海。”

(2).煮沸海水。神話傳說,秀才 張羽 同龍女相約為夫婦,後受阻, 張羽 得寶物,煮沸大海,制服龍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 龍氏三娘 ﹞親許我中秋會約,不見他來,因此在這裡煮海,定要煎出他來。”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壯山河於水底,何懼丸泥;列介冑於波中,不愁煮海。”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詩詞推薦

贈鄭觀察原文_贈鄭觀察的賞析_古詩文